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移动收购Millicom最终因为Millicom的加价而宣告失败,这是继收购巴基斯坦电信失败之后,中国移动国际收购行动的又一次折戟。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中国移动海外收购的一次次失败?对于急于走出国门的中国通信企业来说,这样的失败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乐宁 《通信世界》2006,(26A):14-14
有关中国移动收购Millicom失手一事,又让我们为中国通信运营企业走出国门多了一份期待与焦虑。  相似文献   

3.
有关中国移动收购Millicom失手一事,又让我们为中国通信运营企业走出国门多了一份期待与焦虑。为了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号召,中国移动近两年来一直没有停止海外市场的拓展,但最终也只是拿下了中国香港的华润万众和凤凰卫视,更多真正意义上的海外收购都是无功而返。不过中国有句古话,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凡事都有一个过程,如果一开始过于顺利,也许日后会遭遇更大的挫折。王建宙曾经对外界表示,收购虽然失败了,但中国移动借此积累了不少并购国外公司的经验,培养了一批有用的人才,为日后更好地进行海外拓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此次收购Mi…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常去国外出差,在谈及中国通信企业的时候,无论是对方还是我们自己介绍中国通信业的时候,提及率最高的无非有三家企业:华为、中兴和中国移动。的确,他们已经成为全球通信业的耀眼明星,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称赞他们。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的通信业在近年来取得快速的发展,但随着中国加入了WTO,我国西部通信企业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如何面对这个挑战?创新是西部通信企业走出困境的惟一出路。创新不是盲目的创新,而是有目的的创新,有重点的创新。本文就西部通信企业的创新发表了作者自己的一点观点。  相似文献   

6.
100多年来,中国基本上没有企业有能力走向世界,而近20年来,我们却爆发了4次大规模的国际化浪潮,很多的企业用不同的方式纷纷走出国门,有的在海外办厂,有的收购世界知名公司的股份和部门,有的甚至把他们全部并购下来等多种方式参与国际化竞争,使得老外们惊呼:中国的狼真的来了!然而,中国企业国际化这条路走得并不顺畅,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联想在关遭遇“安全门”事件,中兴和华为在印度也遭遇政客阻挠,海尔在关泰克收购战中铩羽而归,中海油在美国石油并购中折戟……到底是谁在阻碍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化?《IT时代周刊》经过深入调查采访发现.这里既有自身原因也有相互沟通的原因,更有价值观和国际歧视的原因。商业加政治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战争画卷。本文试图解开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移动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较高的顾客忠诚度,但“中国移动”这个企业品牌的成功,主要是源于个人对通信工具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其品牌成立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历史性。但随着中国移动通信走出中国,进征海外,迈向国际化,其品牌的缺陷会逐步显现出来,并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中国移动也由此陷入了品牌难局。  相似文献   

8.
SK电讯一直以来密切关注中国通信市场环境变化,并寻求进一步投资机会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近日其同意认购中国联通发行的10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比起沃达丰持有中国移动3.2%的股份和西班牙电信持有中国网通9.9%的股份,这也成为至今为止外资电信运营商持有中国电信运营商股份最高的一次战略合作(10%),同时SK电讯也成为第一个被允许用股权收购方式进入中国移动运营领域的外资企业。  相似文献   

9.
《通讯世界》2009,(5):14-15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日前发布公告称,其于4月29日与中国台湾远传电信签订了一项股份认购协议。根据该协议,中国移动将以177亿元新台币的价格收购远传电信12%的股份。这是中国移动首次涉足中国台湾通信市场。  相似文献   

10.
项立刚 《通信世界》2005,(23):M004-M004
最近,一条消息引人关注,即中国移动收购巴基斯坦电信未果。在这次收购中,中国移动14亿美元的出价,未能实现收购部分股份的目的;而阿联酋电信以25.5亿美元的出价,获得了26%的股份。对于这条消息,不少媒体用了“失利”、“失败”、“出师未捷”等字眼,我却不以为然。对于中国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