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问题引入 自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在全国各个实验区实施以来,许多学校、教师以及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都在努力建立与落实相应的管理研究机制,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实施。然而,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这样的三级管理课程,如果学校把课程的实施仅仅当作一个执行的过程,没有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实际和社区背景创造性地开设,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所涉及的范围广,内容丰富。在实施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学生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经过一阶段的研究,我认为学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必须体现如下特征。一、师生认识要一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无统一教材的,根据学生兴趣所选择内容的课程。每周3课时,课程实施从计划、内容到考核弹性很大,对教师的要求高,要求教师自觉地组织学生去…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根据社区环境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开发课程内容。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另一方面,要对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的四种主要活动类型,如主题探究活动、社会体验学习、项目与应用设计活动、参观与考察活动进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区域网、校园网的不断建设与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将越来越需要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成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此,我们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生、教师、学校发展需要,凭借学校的特色和优势,进行了信息技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自主成功开发了《三峡工程》、《篮球》、《人民币的认识》三门课程。三门课程内容的确立、目标设计实施与评价都贯穿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校本化”特色。一、信息技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构想 1.校本实施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课程,从设置上来看它是国家课程中的必修课,但在课程开发、课程管理、课程实施等层面上看,则是建立在校本实施基础上的。校本实施就是通过学校行为施行学生的实践活动,它的主体是学生,过程离不开学生的活动与参与,目标是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的主体探究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和其他基础学科课程相比,它没有教材和系统的知识体系,没有可赖以操作的“本本”,也没有现成熟悉的套路规范。它必须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客观实践,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依据学校自身办学理念和学生的需要,科学地构建教师的课程理念、课程意识和教材框架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生成与完善、发展。并在逐步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内容的同时,给学校课程带来新鲜感及活力,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基本相同学校及其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不同的课程理念,而且又没有统一的教材,这对习惯了单科教学、按课本上课的教师来说很不适应。对他们来说,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新的挑战,同时学校对这门新型课程的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在国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特别是中学,在课程实施中碰到的最大困难即怎样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有效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在常规教学之…  相似文献   

8.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目标、内容、方法等问题的研究,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本刊从本期起将连续四期,以“问题 案例”的方式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策略”的主题研讨。希望这些讨论能引发教师的相关思考,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校本教研、网络研修等途径,积极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与评价的研究中来。拟定研讨的主题:1.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2.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3.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评价与学校评价;4.如何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STEM教育强调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灵活应用跨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和工程设计,利用团队合作解决学生真实面对的问题,让学生具备综合性的素养和能力,培养合适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综合实践课程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点,将STEM教育的理念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将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下面,笔者以所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实践为例,谈谈如何在STEM教育视野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  相似文献   

10.
2002年秋季开学,常州市整体进入新一轮课改实验。为了帮助教师走近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和实践新课程,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力量,在“武进教育信息网”上开辟了学科网站,内容涉及中小学各学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http://www.zonghesj.wjedu.net)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的建设,其根本目标是帮助学校和教师认识与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和掌握实施、管理该课程的基本要求,从而提高本地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同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从而共享课程实施中的感悟、经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过分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亲身经历,忽视了各阶段活动的教师指导,特别是缺少针对活动实施的教师指导。这导致很多活动走过场、效率低,在活动中学生遇到突发事件难以应对,更严重的是,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自信心渐失,最后对综合实践活动失去兴趣。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龙岩市于2005年在课改实验区尝试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改革相结合,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学生生活、注重学生实践、强调活动综合等基本理念融入学科命题中。强调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与学科中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相融合,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发展源泉。一、拉近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同时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突出应用面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  相似文献   

13.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各学校对实践类课程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强,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没有什么现成的经验可循,目前在课程改革中碰到的最大困难即是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只是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可供借鉴的案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带来了很大困难;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千差万别,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的特殊性也拒绝固定的统一教材,这对于习惯了以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为教学原点的教师来说,一下子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中小学开设的“综合学习时间”,是指可由学校自主设置横断性、综合性学习内容的一门课程,类似于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该课程自2000年开始在小初高中分阶段逐步实行,各学校可对该课程自行规定名称,自主设置课程内容。根据日本文部省的学习指导要领的规定,该课程要求以国际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变化为前提,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等有关人类生存的能力,积极跨越学科界限,促进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发展,并且要求重视实践学习经验,促进学校、家庭和地区之间的协同合作。该课程在日本的设置弥补了以往既定学科的僵硬公式化课程设置模式,给予学校和教师以极大的权利来设置课程内容,目前日本中小学普遍灵活采用新技术和新教学方法来开发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地区接轨。笔者有幸参观了日本长野县高岛小学校一年一度的学习指导研究会,体验了该校独特的“综合学习时间”课。  相似文献   

15.
以学生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发展,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要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来确定课程目标,基于激发学生自主创造来确定课程开发主体,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和身心发展特点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基于激扬学生生命的角度来选择课程评价方式。以生本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研究性学习为途径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教师、学校乃至社会发展都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组织下.小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实践和学习的活动。它不同于课堂学习和学科学习,没有特定的教材框架,也没有专家的预先规划,更没有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在实践探索中获得新知并生成.逐步发展,同时通过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及爱好.完成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它主张打破教材之间的隔阂,主张走出课堂,超越学校的局限,开放和优化小学生的生活时空,让他们在活动中密切与自然与社会的联系.让他们在观察、调查、访问、考察、操作、记录、服务、劳动、感悟、体会、归纳、总结等实际生活过程中、综合活动过程中获得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和直接经验,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应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爱你没商量、爱你不容易、爱你实在难,是自2001年中小学启动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以来的真实写照。普遍实施、教师易导、学生爱学和效果实在是“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特征。课程落实、机制保障和师资建设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化”的必备条件和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特性,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亲身经历实践过程,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一个完整的活动主题从发现问题、提出活动设想、分组制订方案、活动实施到成果交流、总结反思,可以说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微型课程开发过程。但这样一个精心设计的活动项目往往会随着活动的结束而束之高阁,不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因此构建一个网络课程管理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实施的一门必修课,突出地方特色,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是活动的关键部分,直接决定着活动的价值、可行性、内容及后期成果,是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引导学生选题,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具体化,是综合实践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广州市第17中学的黄晓霞老师参与了教育部2006年度“教育技术与课程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实施了“越秀区的外国入与广州人的文化交流”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指导课,是在第一次教师给定主题、学生初步选题后的第二节课。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实践一、综合课的实践策略●课程生成性原则——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课程开发的过程。综合课的学习内容不是教师在课程实施前预设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构建的。●问题意识培养原则——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必须树立“发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得多”的观念,加强问题发现与提出的思维习惯指导。●问题价值判断原则——帮助学生树立课题意识。按照这样的原则,学校设计了课程生成的两大领域共八个专题的课程内容。1.理科综合:主要以人自身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通过“资源与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