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油藏超前注水开发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动用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低孔、低渗、低压油藏的难采储量,开辟了超前注水先导试验区。通过M1井的试注确定了地层吸水能力,采用井距为200m的正方形五点井网,在试验区部署了7口井,设计了5套开发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超前注水量越大.地层压力升高值越大,开发效果越好。确定试验区选择方案④进行超前注水,将压力系数恢复到1.1。超前注水实施1年以来,取得理想效果,截止2005年3月,已累积注水27818m^3。  相似文献   

2.
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块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油藏是三塘湖盆地投入开发的第一个油藏,研究表明其储层以低孔低渗和低孔特低渗为主,通过地层倾角测井、偶极声波测井、成像测井、压裂裂缝监测资料的综合应用,准确地确定了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储层最大主应力方向,并且预测了人工裂缝的分布规律,为油田有效开发部署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屈乐  孙卫  刘哲  程刚 《测井技术》2011,35(Z1):622-626
针对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油藏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压力的储层特征以及高含水储层开发现状,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核磁共振、恒速压汞等实验方法,研究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从微观角度分析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西山窑组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残余粒间孔和高岭石晶间孔,晶间孔的出现使恒速压汞...  相似文献   

4.
针对西山窑组弱挥发性特低渗油藏特点,采用正方形五点法面积井网、早期注水保持地层压力开发方式,注采井网方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成40°夹角,利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该油藏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为原始压力的0.93倍,初期采用1.2以上的注采比,注水系统压力为35 MPa等开发技术界限。开发过程中不断完善井网和注采关系,采取多种综合调控措施,控制微裂缝开启和含水上升速度,注水后81%油井见效,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70%左右,地层压力保持在原始压力的0.9倍以上,油藏以2%采油速度稳产6 a,取得了较好的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三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油藏的特殊性(低孔、特低渗、低饱和度以及异常低压等油藏特征),分析了地应力研究在超前注水油田开发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常规测井、偶极子声波测井、地层倾角测井等资料,统计出了该地区现今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定量计算了破裂压力、地应力等参数,为调整注采井网、优化超破压注水设计,提高水力压裂效果,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南二三区面积井网注水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言华 《钻采工艺》2003,26(5):50-52
针对南二、三区面积井网目前结构调整面临着主力油层注水强度低,二次加密井网注水压力高等实际问题,选择南二区面积井网中块地区进行数值模拟,确定各套井网不同注水强度下的产量递减、含水上升规律,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研究高含水后期区块注采比与产液量增长幅度的定量关系,通过对多井网开发区块开发规律的研究,确定了基础井网、一次加密调整井网、二次加密调整井网油层合理注水强度,对各套井网注水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改善了南二、三区面积井网高含水后期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复杂断块油藏在开发后期面临综合含水率高、地层能量不足、剩余油分布复杂、井网适应性差等问题。以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部垦71断块油藏为例,基于水驱油藏的油包水和水包油2种油水分布状态,利用理论模型推导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单层系边外注水开发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从采液端和注水端的受力分析可获得单层系开发的合理注水量、合理采液量和合理注采井距,单层系开发的合理注水压差、合理注水量、合理采液量是影响其剩余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的关键因素,对油层合理地层压力水平及剩余油二次富集起主要控制作用。通过加大注采井距至油水边界外围,以2.9倍含油条带宽度为合理注采井距的临界值,采用短注长静置的非对称周期注采方式,建立单层系边外注水开发模式,有利于保持单层系的压力系统稳定和提高剩余油波及率,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矿场实践表明,采用单层系边外注水开发模式后,垦71断块油藏日产油量提高至254 t/d,含水率控制在93.7%,采收率提高至31.53%,采油速率提高4.9%,显示出良好的增产效果。单层系边外注水开发模式解决了高含水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的剩余油分布分散、水驱波及率低和井网适应性差等难题,可为复杂断块油藏开发...  相似文献   

8.
牛东火山岩油藏为异常低温正常压力系统的特殊油藏,具有火山喷发期次多、油藏规模小的特点。储集层裂缝发育,裂缝以低角度缝和水平缝为主;油层垂向跨度大,单层厚度大,非均质性强。油藏开发初期,采用衰竭式开采的单井产量递减率大,开展直井井组注水先导试验,邻井日产油量略有上升,注水见效程度低,水平井注水吞吐先导试验提高采收率幅度有限。针对油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对注水吞吐、井网调整和压裂进行不断优化,形成了水平井与直井混合立体注水开发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火山岩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后经推广实施,牛东火山岩油藏注水见效比例达44.4%,见效后单井初期平均日增油量为1.7 t,预计提高采收率5.7%,油藏立体注水开发取得了较好效果,可为其他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牛圈湖油田西山窑油藏属“低压、低孔、低渗”的三低油气藏,开采难度大,开采前期都是采用压裂投产,构造缝和后期人工裂缝分布广泛,给注水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牛圈湖东区是注水开发的新区,目前欠注现象严重,为了确定合理的注水井欠注治理方法,下面笔者将对牛圈湖东区注水井欠注原因作详细分析,并提出下步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牛圈湖区块齐古组油藏开展牛17-8井组超前注水试验,通过超前注水,地层压力有效提升,产能得到了稳定。压裂改造后,产能大幅度上升,为牛圈湖齐古组油藏扩大注水规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阿南油田为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油藏物性差,构造破碎,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比较大。随着油田的开发,逐步暴露了油水关系复杂,、注水效率较低,水驱动用程度低、油田产量下降快、受效油井含升快等问题。针对上述剖。在深入研究地质资料和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比较强的调整措施,如:细分开发层系、加密井网、完善注采关系,油层改造,调整注采结构等,获得了较好的控水稳油效果,使得阿南油田连续9a稳产在700t/d左右,采油速度稳定在1.6%以上,确保了该油田的高速效开发。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彩9井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为低孔特低渗砂岩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低产低能阶段,即将面临废弃停产的严峻局面。对彩9井区西山窑组特低渗油藏渗流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在油井井间剩余油富集带加密注水井以缩小注采井距、提高注采井数比以提高动用程度的调整方案,方案在先导试验井组实施并取得成功,为后续油藏全面调整开发提供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3.
西山窑油藏低孔特低渗储层开发过程中产能低、稳产差,采用大液量施工、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的蓄能压裂工艺方法,以达到扩大储层改造体积、增加流体渗流通道的目的;同时加入暂堵剂对天然裂缝及人工裂缝进行暂堵,迫使裂缝转向,避免单一主裂缝沿高渗通道延伸。蓄能压裂工艺方法是致密油储层改造的新探索,需要准确的压裂效果评价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被广泛用于致密油气储层改造效果评价,具有实时性、准确性的特点,可以评价蓄能压裂工艺改造效果。对致密油储层三口井压裂微地震监测实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微地震监测可以有效识别压裂中天然裂缝影响、评价蓄能压裂工艺储层改造以及暂堵转向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14.
致密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同井缝间注采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庆油田L致密油藏为例,评价了L致密油藏的压裂改造效果;通过现代产量递减分析和试井分析,总结了生产动态规律;论证了水平井准天然能量、注水吞吐、注CO_2吞吐开发效果。针对致密油藏水平井产量递减快的问题,提出多级压裂水平井同井缝间注采方法,即通过注采分隔装置和注采阀进行同井缝间注采,将井间驱替问题转化为缝间驱替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计算了准天然能量衰竭开发、注水吞吐、CO_2吞吐、同井缝间注采4种方式的开发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注水吞吐只能短期内提高累积采油量,不能显著提高采收率;同井缝间注采的产量比CO_2吞吐的产量高、稳产期更长、递减率更小、开发效果更好。进一步提出了致密油藏有效开发方式,即先以准天然能量衰竭式开采,控制地层压力均衡下降,在井底压力降到饱和压力附近时,转入同井缝间异步注采。现场实施时,采用水平井缝间强凝胶封堵完井工艺,即在注采缝之间的水平段射孔、注入强凝胶、封堵套管外侧与岩石连通空间。安装注采分隔装置和配注阀,采用温和注水方式,发挥裂缝的渗吸作用,能控制注入水的快速推进,提高致密油藏产量和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新立油田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技术实践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马福军  胡景春  庄健  石清龙  吴琼 《特种油气藏》2005,12(3):47-49,52,109
针对新119区块低渗透、低丰度油藏递减快、稳产难、采收率低的特点,采用了超前注水技术开发。在油藏研究基础上进行井网优化设计,应用储层整体改造技术保证油井产能发挥,及时进行油藏监测、动态跟踪评价及注水方案调整保证注采关系协调。经新立油田试验区块18个月的生产实践,与相邻的储层性质相同的区块对比,开发同期超前注水区块平均单井产能是滞后注水区块的2.3倍。超前注水开发试验的成功,对同类油田或区块的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孤东油田经过多年的高速开发、强注强采 ,地下矛盾十分突出。为探索特高含水期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途径 ,在深化油藏开发特点认识的基础上 ,应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数值模拟技术 ,以及开发测井和油藏工程方法 ,进行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合理地层压力水平研究、扩大水驱波及体积途径分析、注采结构状况分析研究等。在降压强排试验的基础上 ,调整注采结构 ,使油田地层压力得到控制 ,注采结构得到了优化 ,控制了含水上升速度 ,油田开发趋势明显好转 ,强化了油田稳产基础 ,走出了稠油疏松砂岩油藏高含水后期开发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With complex fractured-vuggy heterogeneous structures, water has to be injected to facilitate oil production. However,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water injection modes on oil recovery varies. The limitation of exist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s in representing fractured-vuggy carbonate reservoirs makes numerical simulation difficult to characterize the fluid flow in these reservoir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 geological example unit in the Tahe Oilfield, a three-dimensional physical model wa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to simulate fluid flow in a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 according to similarity criteria.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by simulating a bottom water drive reservoir, and then subsequent water injection modes were optimized. These were continuous (constant rate), intermittent, and pulsed injection of water.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due to the unbalanced formation pressure caused by pulsed water injection, the swept volume was expanded and consequently the highest oil recovery increment was achieved. Similar to continuous water injection, intermittent injection was influenced by factors including the connectivity of the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 well depth, and the injection–production relationship, which led to a relative low oil recovery. This study may provide a constructive guide to field production 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ercial numerical models specialized for fractured-vuggy carbonate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18.
调驱技术是低渗透油藏稳油控水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彩南西山窑组油藏微裂缝发育、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是典型的低一特低渗透油气藏。经过几年高速开发之后,因水窜、水淹而使油藏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地层压力场分布复杂。对此,在深入进行油藏研究,认清砂层在纵向、横向上的发育程度、注采连通程度、储集层沉积微相、岩石物理相、储集层裂缝相、流体流动单元等油藏特征的基础上,对注水井进行普通调剖、深度调剖、“2 3”调驱等措施,使油层动用程度由68%提高至95%,并且在横向上起到了深部液流转向的作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水驱波及体积和洗油效率,对整个油藏的稳油控水起了重要作用,而且投入产出比在1:3.5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针对块状和层状两种油气藏类型,利用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器(RFT)测量地层压力剖面,分析地层压力在砂岩纵向上和横向上的分布规律及井间压力连通情况;依据单层压力亏损状况及注水效果,确定有利的开发层位,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和注采方案,以提高油田原油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