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鹏举;张蓉;吴瑞;田炜 《电波科学学报》2025,40(1):80-88
针对复杂群目标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电磁成像快速模拟问题,采用一种基于宽度优先搜索(breadth-first search, BFS)算法进行K-d树构建,显著提升了时域弹跳射线 (time-domain shooting and bouncing ray, TDSBR) 法的射线追踪效率。使用TDSBR法分析了复杂电大尺寸目标的时域电磁响应特性,结合后向投影 (back-projection, BP)算法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聚焦处理进而获得了复杂目标的高分辨SAR图像。通过与FEKO软件中的频域射线追踪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TDSBR算法在复杂群目标SAR电磁成像快速模拟中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2.
雷达回波信号的获取对研究动态目标识别和雷达成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域弹跳射线法(Time Domain Shooting and Bouncing Ray, TDSBR)的动态目标回波仿真模型,用于模拟海上电大目标的近场雷达回波。该模型采用TDSBR方法直接在时域计算弹载雷达照射下的目标与海面近场复合散射特性,并结合“stop-go”方法模拟雷达与目标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了弹载雷达照射下海上运动舰船目标的回波信号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呈现海面与海上目标的耦合效应,实现对目标速度和距离的预测,具有良好的精度和较高的效率,在海洋环境中弹载雷达的回波预测和目标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板的SAR目标识别需要存储海量的目标模板,给识别系统的设计和算法效率的提高都造成了严重的困难,而基于模型的方法克服了上述问题,并已成为下一代目标识别算法研究的热点。该文提出的基于圆周SAR(CSAR)回波模型的识别算法,从目标的3维CAD模型出发,利用弹射线原理构建目标的CSAR回波,并通过在线实时预测目标聚束SAR图像来完成识别。同传统的基于散射中心模型的算法相比,利用CSAR回波的算法不仅预测结果准确,而且算法简单高效。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比较了相关算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5.
6.
7.
8.
传统的合成孔径雷达(SAR)目标识别往往采用批量学习的方法,但是在现实应用中,系统的训练数据并不能一次性全部获得,当有新的训练样本到来时,采用批量学习方法需要重新训练整个系统。为解决这个问题,将增量学习算法——正则在线序贯式极限学习机(ROSELM)应用到SAR目标识别中,并且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ROSELM的初始权值以提高其稳定性和识别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新的SAR目标样本获得时只需要通过更新输出权值即可完成系统的更新,无需重新训练,且速度极快、识别率高,可以作为SAR目标识别系统在线更新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0)
针对弹跳射线法(shooting and bouncing ray,SBR)中复杂的射线追踪部分,本文利用Moller和Trumbore提出的射线与三角面元求交点的算法实现了射线路径的快速计算。对任意复杂目标采用三角面元建模,将射线方程与目标曲面函数联立求解的问题转化成射线与三角形求交点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计算难度,同时三角面元建模的方式也扩展了SBR算法的计算范围。通过对典型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的计算,验证了此种算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组合矩的激光成像雷达目标识别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激光成像雷达在现代战争复杂战场环境中逐渐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激光成像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提出了基于组合矩的激光成像雷达目标识别算法,从激光成像雷达目标的距离像中提取低阶的Zernike矩、Hu矩和中心矩构成组合矩特征,该特征对距离像噪声不敏感,应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对三种地面目标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应用Zernike矩和Hu矩特征进行分类识别相比,对三种激光成像雷达地面目标的平均识别率在高载噪比(20dB)下分别提高了1.0%和3.7%;在低载噪比(10dB)下分别提高了11.8%和42.5%;当载噪比高于17dB时,该算法的平均识别率达到100%。因此该算法取得了比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