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涛  刘永生  刘自娟 《黄金》2005,26(9):51-54
文中以泡沫塑料为载体,负载一定量的双硫腙,制成双硫腙负载泡沫塑料;经静态吸附后,以背景做内标,采用发射光谱定量分析测定了化探样品中的痕量金.通过标准样品回收实验及对国家级化探金标准物质进行分析测定,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检出限为0.3×10-9,加入标准样品回收率在97%~103%,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为7.9%~21.4%,满足15万化探样品中痕量金的分析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采用活性炭吸附碘量法测定金泥中金含量的实验研究,先用王水溶解试样中的金,经活性炭吸附后炭化、灰化,再采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法测定金泥中的金含量。实验提出了碘量法的最佳条件选择,探讨了活性炭的加入量、过滤速度、碘化钾的加入量、温度和试样的均匀性对金分析结果的影响,并对金泥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率实验,金的回收率在97%~108%之间,进行精密度实验(RSD,n=6),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均<0.50%,对氰化金泥金含量为10%~30%的样品分析结果与火试金重量法结果相吻合。该方法快速准确、低成本且污染小。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用火试金法测定精炼金(99.50%~99.99%,w/%)中金的含量。讨论了称样量,银、铅的加入量,灰吹温度,碾片厚度及长宽,分金温度,分金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对英国伦敦黄金白银市场协会(LBMA)的样品进行分析,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003 1%,极差小于0.011%,测定值与认证值相符。  相似文献   

4.
火试金法测定树脂中的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小玲 《黄金》2010,31(4):54-55
采用样品与试剂混合,直接在灰皿中进行熔融、灰吹,合粒用硝酸分解,火试金法测定树脂中的金。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测定树脂中的金具有较好的准确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27%。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粗金样品中各杂质元素的研究,确定了样品中铜、铁、镍、钯、铂、铋、锌7种元素适用于该方法的上限值。建立了一种通过加入标准金,降低杂质元素在样品中含量的分析方法,可有效测定复杂基体粗金中的金含量。该方法测得值与理论值基本接近,结果重复性标准偏差为0.92%~2.05%,操作过程简便、测试结果准确,可用于日常生产中对于此类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了用ICP-AES法测定金红石中的锡含量。试样以氢氟酸、硝酸在微波消解仪中分解,于选定的工作条件下,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上对样品进行测定,方法结果准确,回收率98.87%~105.81%。  相似文献   

7.
苏开灿 《黄金》2014,(11):85-87
样品经高温焙烧,用50%王水分解,在5%~30%的王水介质中以聚氨酯泡沫塑料动态吸附金后,用1%的硫脲酸性溶液水浴加热解吸,解吸液直接进行测定;样品中大量其他共存元素均无干扰,测定范围为0.01~20 g/t。该方法分析步骤简单快速,成本低,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高,适合地质样品的批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高砷金精矿焙砂氯法浸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国 《湖南有色金属》2007,23(2):25-26,75
高砷金精矿经回转窑焙烧脱砷、硫后的焙砂,采用氯化浸出,金浸出率达96%以上.浸出液采用铁屑置换,置换回收率达99%.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声法获得钇钡铜氧(YBCO)和乙醇混合溶液,采用聚焦脉冲激光轰击浸于流动无水乙醇中的金靶,连续制备得到纳米金和乙醇混合溶胶.将纳米金和乙醇混合溶胶直接滴入接收器中的YBCO和乙醇混合溶液中,经干燥获得纳米金掺杂的YBCO材料.结果发现,纳米金未明显改变YBCO的吸放热现象,对样品的组成影响不大;掺杂0.01%、0.05%重量比例的纳米金后YBCO的结晶度和超导转变温度Tc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国家标准火试金重量法测定金精矿中的金,存在操作复杂、测试周期长、成本高、污染环境等问题,且不适合批量测定。实验建立了活性炭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精矿中金的方法。考察了称样量、焙烧方式、灰化温度、干扰元素和王水用量对金测定的影响。该方法测定范围为10. 00~150. 00 g/t,检出限为0. 019μg/m 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 93%~2. 56%,加入标准物质回收率为96. 5%~103. 1%。本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结果吻合良好,具有精密度好、准确度高、成本低等优点,适合金精矿中金的批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黄埠岭金矿床是招莱金矿带内典型的脉型金矿床之一。研究表明,该矿床矿石中金主要是以显微可见的金银系列矿物,呈裂隙金、包裹金和粒间金产于黄铁矿、石英、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钾长石和硫盐矿物等之中。金矿物主要富集在早期金矿化的二、三成矿阶段和晚期硫盐矿物富集阶段。这一特征与区域招莱金矿带内其他金矿床相比较,该矿床具有晚期金与硫盐矿物共生富集特征,证明该矿床存在两期金矿化。  相似文献   

12.
英城子金矿床是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极具代表性的矿床.金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于叠加在韧性剪切带之上的脆性断裂带内.矿床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容矿的二长花岗岩、流纹岩具有钙碱性系列岩石特征,形成于火山弧和同碰撞构造环境,由原始地幔岩浆演化形成.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中低盐度幔源流体特征,金矿成矿与后韧性剪切变形时期的构造-岩...  相似文献   

13.
王培福 《黄金》2006,27(4):19-21
山东夏甸金矿区北耩金矿床正处于资源危机状态,在深部或外围寻找隐伏矿体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综合地质找矿标志的建立,认为北耩金矿体极可能延伸到矿区外围,地表西侧有多处金矿化,同时预测深部储量约624.328kg。  相似文献   

14.
从金矿尾矿中回收金、银、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惠民  姜仁社  顾元良 《黄金》2003,24(8):31-33
在金矿尾矿回收金、银、硫的工艺流程试验研究过程中,采用新型专利设备——连排离心选矿机作为粗选设备与摇床配合使用,能有效回收微细粒矿物,并可简化工艺流程,实现全粒级入选,处理量大,回收率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某金精矿氰化尾矿中金量约为2.5 g/t,硫量为15%~20%。针对该氰化提金尾矿的特点,选择了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的浮选工艺流程,同时试验了一种新型捕收剂HB-1;最终获得浮选精矿:硫品位46.13%、回收率91.7%,金品位6.4 g/t、回收率89.6%。  相似文献   

16.
薛光  于永江 《黄金》2005,26(2):43-44
提出了一个湿法从氰化金泥中提取金、银、铜、铅的新工艺。该工艺采用WC混合除杂剂,将氰化金泥中的Cu、Pb、Zn、Ag除去,使产品金的含量达到95%以上,然后利用电解精炼制备出99.99%的高纯金,银的品位可达99%以上,且可以回收Cu、Pb。其适于在中小黄金矿山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卡拉麦里金矿带中金矿床赋存于蛇绿岩或火山碎屑-沉积建造中,矿化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通过研究粉砂岩等容矿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判定了其沉积环境为大陆岛弧环境;蛇绿岩建造中火山岩赋存于火山碎屑-沉积建造中,容矿岩系的沉积环境也从围岩的角度证实了这些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也论证了它们可能与该环境下的洋脊俯冲活动有关;与蛇绿岩建造中火山岩具成因联系的含金石英脉,可能为岛弧环境下与洋脊俯冲相关热液活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The diffusion of chromium, nickel and chromium silicide into gold has been studied using thin film techniques. Electrical measurements of film diffusion couples were made at several temperatures and these data are related to the interdiffusion of the metals. It was found that the activation energy for resistance changes in the films is somewhat greater than one-half of that for bulk diffusion indicating the predominance of a grain boundary diffusion mechanism; however, a drastically lowered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 also indicates some interdiffusion by lattice diffus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se experiments, the chromium, nickel, and chromium silicide diffuse from the substrate through the gold to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gold where they are oxidized.  相似文献   

19.
无污染从砂金中提纯金、银新工艺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光  刘玖芬  姚爱兰 《黄金》2002,23(6):49-50
提出了一种无污染从砂金中提纯金、银新工艺。该工艺将砂金破碎到一定粒度,采用无污染封闭溶样法进行浸出,浸取的金溶液以SE还原剂将金还原为海绵金,浸出时析出的氯化银还原为海绵银。该工艺与目前采用的王水法浸出工艺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快速、节约试剂、节约用电、投资少、成本低、不污染环境等优点,适用于砂金中金、银的提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漠河县金沟林场地区砂金丰富,采集砂金样品3件,对砂金的粒度、形态、成分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区内砂金粒度为中粗粒,形态总体上以粒状为主,板状、片状次之;分选性一般,磨圆度中等;砂金溶蚀系数小,成色高,结合微量元素含量等特征可以判断砂金的主要补给源表现为中近源或近源,与岩金矿关系密切并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来源于八里房、砂宝斯林场或其它岩金矿床;区内剥蚀程度小,研究区东部岩金找矿潜力大。综合研究表明,砂金的原生金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