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熊华平  万传庚 《金属学报》1999,35(5):526-530
采用座滴法研究了Cu-Ni-(27-56)Ti合金(原子分数,%,下同)在Si3N4陶瓷上的润湿行为。选用真空熔炼合金Cu38Ni30Ti32和Cu34Ni27Ti39作为钎料时,获得的Si3N4/Si3N4接头的强度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经过急冷处理的Cu(5 ~25)Ni(16 ~28) TiB 钎料的组织比未经急冷处理的钎料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Si3N4/Si3N4 接头的强度。当选用的钎料层厚度为40 μm 和80 μm 时, 接头的三点弯曲强度值分别达到402 MPa 和380 MPa 。分析了接头中元素Cu , Ni, Ti 的面分布。钎料层厚度大小影响接头的强度, 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Si3N4—钢铁针接用银—铜—钛钎料及其钎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合金Ag-Cu-Ti钎料成分对Si3N4浸润性及针接温度对该钎料钎接Si3N4-钢铁的钎接强度的强度。用该工艺进行了Si3N4发热体与金属外套的钎接。经综合测试可知满足Si3N4电热塞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合金型Ag-Cu-Ti钎料成分对Si_3N_4浸润性及钎接温度对该系钎料钎接Si_3N_4-钢铁的钎接强度的影响。用该工艺进行Si_3N_4电热塞中Si_3N_4发热体与金属外套的钎接,经综合测试可知满足Si_3N_4电热塞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SiC陶瓷与TiAl合金的真空钎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会杰  陶秋燕 《焊接》1999,(3):7-10
采用Ag-Cu-Ti钎料对常压烧结的SiC陶瓷与TiAl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真空钎焊,并对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室温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Ag-Cu-Ti钎料可以实现SiC与TiAl的连接;接头界面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即由Ti-Si合金层、富Cu相与富Ag相的双相层和Ti-Al-Cu合金层组成;在1173K和10min的钎焊条件下,接头室温剪切强度达互173MPa。  相似文献   

6.
用非晶态合金作中间层对Si_3N_4陶瓷进行扩散焊连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阳  任家烈  庄丽君 《金属学报》1994,30(20):361-365
研制了两种非晶态物质Cu_(50)Ti_(50),Cu_(50)Ti_(50)B作为对Si_3N_4扩散焊连接的中间层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用非晶态作为中间层可改善工艺条件,降低扩散焊温度;非晶态中间层接头比其相应晶态中间层接头的剪切强度有明显提高.其中硼对提高接头剪切强度贡献很大.用非晶态Cu_(50)Ti_(50)B作中间层时,接头强度最高可达340MPa用晶态和非晶态Cu_(50)Ti_(50),Cu_(50)Ti_(50)B作中间层对Si_3N_4进行扩散焊连接的机制是:活性元素Ti向陶瓷界面扩散和富集并与Si_3N_4发生反应生成界面相TiN,TiSi_2等.从而实现连接.  相似文献   

7.
活性元素Ti在Ni基钎焊合金/Si3N4界面上动态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润湿性试验研究了Ni-Ti合金及(BNi-2+Ti)合金中Ti在Si3N4表面的动态行为。利用EPMA和X-Ray技术,分析了Ni基钎焊合金与Si3N4陶瓷间界面元素分布像及界面相产物。高温Ni基钎焊合金中Ti与Ni的亲合力很强,使合金中Ti难于向Si3N4侧偏聚而失去活性。热力学计算表明合金中Ti与Si3N4的界面反应不仅与反应吉布氏自由能△G有关,也与Ti在合金中扩散激活能及Si3N4的分解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金属间化合物提高陶瓷接头高温性能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爱萍  邹贵生  任家烈  任维佳  李盛 《金属学报》2000,36(11):1213-1218
研究了连接过程中通过原位形成金属间化合物来提高Si3N4陶瓷接头高温性能的可能性。研究了用Ti/Ni/Ti多层中间层在1000-1150℃温度范围内以过渡液相连接Si3N4陶瓷时Ti和Ni层厚度、连接时施加的压力以及连接温度与保温时间等因素对接头组织和强度(包括室温和高温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合理控制连接工艺和中间层金属厚度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原位形成金属间的获得室温和高温强度均较好的接头,  相似文献   

9.
用非晶态合金作中间层对Si3N4陶瓷进行扩散焊连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阳  任家烈 《金属学报》1994,30(8):B361-B365
研制了两种非晶态物质Cu50Ti50,Cu50Ti50B作为对Si3N4扩散焊连接的中间层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用非晶态作为中间层可改善工艺条件;降低扩散焊温度;非晶态中间层接头比其相应晶态中以接头的剪切强度有明显提高。其中硼对提高接头剪切强度贡献很大。用非晶态Cu50Ti50B作中间层时,接头强度最高可达340MPa。用晶态和非晶态Cu50Ti50,Cu50Ti50B作中间层对Si3N4进行扩散焊  相似文献   

10.
SiC陶瓷与TC4钛合金反应钎焊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会杰  冯吉才 《焊接》1998,(11):22-25
采用Cu箔对常压烧结的SiC陶瓷与TC4钛合金进行了接触反应钎焊,并对接头的微观组织,形成机理和室温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Cu箔可以在低于其熔点的温度实现SiC与TC4钛合金的连接。接头界面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即由Ti-Cu-Si合金层,Ti-Cu合金层和富Ti的Ti-Cu-Al合金层组成。在1273K的条件下连续5min,接头室温关照切达到186MPa。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设计一系列不同成分的Ti-Ni-Cu系钎料,研究合金元素B、Si、Zr等对钎料非晶形成能力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B、Si元素均能显著改善Ti-Ni-Cu系钎料对Si3N4陶瓷的润湿性;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添加0.2%B的Ti40Ni15Cu钎料铺展面积最大;不含zr元素的Ti-Ni-Cu系钎料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均很差.本实验设计的Ti40Zr20Ni20CuB0.2、Ti40Zr20Ni25CuB0.2两种钎料既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又具有良好的非晶形成能力;与Ti40Zr25Ni15Cu非晶钎料钎焊Si3N4陶瓷的接头相比,Ti40Zr20Ni20CuB0.2、Ti40Zr20Ni25CuB0.2非晶钎料钎焊Si3N4陶瓷接头的室温强度变化不大,但高温强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1.IntroductionWiththedevelopmentofaerospace,energyandelectronicindustries,advancedmaterialsarebecomingmoreandmoreimPOrtant.CerdricmaterialshavevariousadVantagessuchashighthermalresistance,corrosionresistanceandwearresistance,whichcansatisfymanyindustryreqUirements.However,becauseOfthehighbrittlenessandPOOrmachiningproperties,cerawhcmaterialsisverydifficulttobeusedasthestructurecomponentswithlargesizeorcomplicatedshapes.Therefore,weldingofceradricmaterialsisoneofthekeytechniqUesfortheirappl…  相似文献   

13.
Si3N4/Cu68Ti20Ni12的界面结构及连接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u68Ti20Ni12钎料进行了Si3N4/Si3N4的活性钎焊连接。结果表明:钎焊温度和时间对连接强度有重要影响;在1373K,10min的连接条件下,Si3N4/Si3N4连接强度达到最大值289MPa。通过对Si3N4/Cu68Ti20Ni12界面区的微观分析:发现Ti,Ni明显向Si3N4方向富集,相对Ni而言,Ti的富集区更靠近Si3N4陶瓷,而Si则向钎料方向扩散,Cu在接头中心富集:界面区存在2层反应层,反应层Ⅰ为TiN层,而反应层Ⅱ则由TiN,Ti5Si4,Ti5Si3,Ni3Si及NiTi化合物组成。  相似文献   

14.
采用Ag Cu Ti活性钎料对Invar合金和Si3N4陶瓷进行钎焊连接,研究了接头界面组织及其形成机制,分析了钎焊工艺参数对接头界面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钎焊过程中液态钎料中的活性元素Ti与Si3N4陶瓷发生反应,在陶瓷界面形成致密的Ti N和Ti5Si3反应层;同时,Invar合金向液态钎料中溶解,与活性元素Ti反应生成脆性的Fe2Ti和Ni3Ti化合物。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影响Si3N4陶瓷界面反应层的厚度以及接头中Fe2Ti和Ni3Ti脆性化合物的形成量和分布,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着接头的抗剪强度。当钎焊温度为870℃,保温15 min时,接头的平均抗剪强度最大值达到92.8 MPa,此时接头的断裂形式呈现沿Si3N4陶瓷基体和界面反应层的复合断裂模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Cu85Ni15)80Ti20钎料进行了Si3N4/In718合金的连接。结果表明,两者直接钎焊时连接强度较低,仅为11MPa;插入中间层Ni可有效减缓接头中V的残余应力,提高连接强度。Ni中间层存在一最佳厚度0.45mm,对应的连接强度达103MPa。断裂分析表明;不同的断裂方式其连接强度不同。断口XRD分析表明:界面反应产物包括TiN,Ti5Si4,Ti3Si和Ni3Si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采用Ti40Zr25Ni15Cu20非晶钎料进行了Si3N4陶瓷真空钎焊连接,利用SEM、EDX等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钎焊界面的微观结构,得出界面反应层有两部分组成,接头界面微观结构为Si3N4/TiN/Ti-Si,Zr-Si化合物/钎缝中心;在相同钎焊工艺条件下,研究对比了晶态和非晶态钎料钎焊接头的强度,发现非晶态钎料钎焊的接头强度大大超过用晶态钎料钎焊的接头.  相似文献   

17.
Cu基钎料MIG钎焊接头断裂行为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用Cu3SilMn钎料、Cu10Mn6Ni钎料分别MIG钎焊镀锌Q235钢板及1Cr18Ni9Ti不锈钢板。试验结果表明,在钎料/母材界面分别存在Si、Mn富集带,经XRD分析Si是以Fe2Si相形式存在,而Mn是以固溶体形式存在;用Cu3SilMn、Cu10Mn6Ni钎料钎焊镀锌Q235钢板接头抗拉强度试样均断在母材,抗拉强度为308.2-308.7MPa,钎焊1Cr18Ni9Ti不锈钢板,拉伸均断在钎缝,其抗拉强度分别是331.5MPa、423.6MPa;拉伸断口分析发现,断裂起裂点在搭接钎缝的根部,主要是母材成分与少量的钎料成分混合、溶解而成,是脆性断口;止裂点在钎缝金属中(Cu3SilMn钎料)或在近界面上(Cu10Mn6Ni钎料),是塑性断口。  相似文献   

18.
以Ag—Cu—Ti箔状钎料对钛合金TCA和不锈钢1Cr18Ni9Ti进行了真空钎焊。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金相显微镜和x一射线衍射等分析测试手段对钎焊过程中所形成的反应产物和接头界面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头界面形成了Ti(s.s)、AS(s.s)、Ti—Cu金属问化合物等反应产物。连接温度较低(920℃)时,界面结构依次为1Cr18Ni9Ti/TiCu/Ag(s.s)+少量Ti2cu/%2cu/Ti2cu+Ti(s.s)/TC4;连接温度升高(960oC)时,界面结构为1Crl8Ni9Ti/Ti:Cu/Ti:Cu+矩(s.s)/Ti2Cu/Ti2Cu+Ti(s.s)/TCA;连接温度较高(1000oC)时,界面结构为1Crl8Ni9Ti/TiCu2/TiCu/Ti2Cu/Ti:Cu+Ti(s.s)/TC4。提高钎焊温度与延长保温时间对钎焊接头界面组织结构有相似的影响,各反应相、反应层逐渐长大,金属问化合物反应相所占比例增大,而Ag(s.s)组织所占的比例变得更小,这种趋势随着焊接工艺参数的提高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卞红  田骁  冯吉才  高峰  胡胜鹏 《焊接学报》2018,39(5):33-36,68
采用TiZrNiCu非晶钎料实现了TC4和Ti60异种钛合金的真空钎焊连接,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钎焊工艺参数对接头界面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TC4/TiZrNiCu/Ti60钎焊接头的典型界面结构为:TC4/α-Ti+β-Ti+(Ti,Zr)2(Ni,Cu)/Ti60. 随着钎焊温度升高或保温时间延长,片层状α+β相逐渐填充整条钎缝,(Ti,Zr)2(Ni,Cu)相含量减少且分布更加均匀. 接头室温抗拉强度随钎焊温度或保温时间的增加均先增大后减小,在990 ℃/10 min钎焊条件下所获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最大为535.3 MPa. 断口分析结果表明,断裂位于钎缝中,断裂方式为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20.
采用Ti-Zr-Ni-Cu钎料对SiC陶瓷进行了真空钎焊,研究了SiC陶瓷真空钎焊接头的界面显微组织和界面形成机理.试验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接头组织进行了观察,并进行了局部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接头界面产物主要有TiC,Ti5Si3,Zr2Si,Zr(s,s),Ti(s,s)+Ti2(Cu,Ni)和(Ti,Zr)(Ni,Cu)等.接头的界面结构可以表示为:SiC/TiC/Ti5Si3+Zr2Si/Zr(s,s)/Ti(s,s)+Ti2(Cu,Ni)/(Ti,Zr)(Ni,Cu).钎焊过程分为五个阶段:钎料与母材的物理接触;钎料熔化和陶瓷侧反应层开始形成;钎料液相向母材扩散、陶瓷侧反应层厚度增加,钎缝中液相成分均匀化;陶瓷侧反应层终止及过共晶组织形成;钎缝中心金属间化合物凝固.在钎焊温度960℃,保温时间10 min时,接头抗剪强度可达110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