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推动了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移动互联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而面向移动终端自适应处理技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随着4G网络技术的发展,当前社会,人们已经离不开网络技术,并且需要更加科学的网络技术的出现。因此,作者基于当前网络技术研究,将重点分析面向移动终端的流媒体自适应树立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终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在逐渐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移动APP在处理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种信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移动APP具有良好的情感设计可以提升APP软件用户体验,因此设计师在进行手持终端的APP交互设计时,也逐渐开始注重于情感方面的设计。本文就针对手持终端的APP软件软件情感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完美结合,移动商务的概念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已经成为目前互联网领域灸手可热的话题之一。如今,手机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发丰富,作为移动商务的重要终端,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水平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加速人们生活节奏的同时,也使得人们拥有了更多获得所需要信息的途径。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接收信息开始逐渐由固定终端向移动的接收终端转变,所获取的信息也不单单局限于语音的形式。而移动数字电视就是一种移动的获取信息的终端,且获得的信息是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移动数字电视作为一种新的获取信息的媒体形式,具有传统电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随着研究者的不断思考与研究,在未来的应用中,移动数字电视会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对移动数字电视技术的优点进行了分析,并尝试对其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林业产业在我国发展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经济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林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林业生产效率,林业生产中逐渐开始应用移动终端和互联网卫星影像技术。文章概述了移动终端和互联网卫星影像的内容,分析了移动终端和互联网卫星影像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优势,探索移动终端和互联网卫星影像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路径,并针对相关应用问题提出建议。移动终端和互联网卫星影像技术在林业生产中应用,不仅能加强林业调查的精准性,还能提高林业管理水平,实现林业高效生产,对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结合物联网技术和Internet技术对蚕桑的种植生产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的方案。以用户层、业务层、数据层的三层体系构建了蚕桑安全追溯系统平台,研究设计了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终端,开发了基于CF射频卡的接口以及运行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实现了电子标签和移动终端的数据之间的读写,并利用Web Service技术实现了远程数据查询和网络数据推送,最终实现追溯系统和移动终端无缝对接。为蚕桑生产基地提供了生产安全的监控平台,为蚕农提供了详细的蚕桑履历查询,以确保蚕的存活率和蚕茧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探讨基于移动互联终端的纺织企业仓库管理。分析了纺织企业由于生产过程的频繁变动,推行ERP进行出货组织时遇到的主要问题;设计了以多通道移动终端进行移库和出货手段为目标的成品出货系统,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复杂多变的生产过程进行高效管理;通过jQuery Mobile设计移动终端,实现了与多平台兼容的界面;网站服务器通过使用IIS和WCF技术,架设好网站,任何地点都可以使用该功能。认为:基于移动互联终端的纺织企业仓库管理提高了工作的智能程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样一个信息化社会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延伸到包括学校在内的每一个单位。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数字化校园已经慢慢成为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指标。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在目前3G智能移动终端已经普及的时期,如果移动终端可以访问数字校园上的资源,将大大提高师生使用数字化校园资源的效率,文章将从智能移动终端服务于数字校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移动互联网(无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PC机只是互联网的终端之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已经成为重要的移动互联终端,电视机、车载设备正在成为终端,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传统行业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平台和模式都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0.
正近十年,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产品逐步进入我们的世界,移动终端作为智能化的产物也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快速的产品技术迭代和高强度的市场竞争使移动智能市场逐步成熟,移动终端也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其中颜色信息是信息传递的一大组成部分。色彩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颜色信息的准确传递,而现今的移动终端中哪些移动终端能支持色彩管理则是未知的。为了更明确的了解哪些移动终端能支持色彩管理,便于更好  相似文献   

11.
所谓移动商务.是指在移动通信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在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之间或移动终端与PC等网络信息终端之间,通过移动商务解决方案.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便捷化、大众化以及具有多维管理和整合增值能力的商务活动。移动商务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移动通讯技术为大众所掌握并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完美结合.成为广大群众商海寻宝.促商.进行多种便捷管理和动态商务运营以及从事多种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技术逐渐得到认可,并被广泛的运用到各个领域。移动终端技术应用于电力营销计量领域,与传统计量模式相比具有很多优势,能够缩短工作流程,使管理更加透明,且易于掌控,能够满足任何工作地点、任何时间内工作人员对工作的需求,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故文章从分析传统电力营销方式入手,探讨了移动终端技术在电力营销计量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城市,传统的旅游方式及游客游览体验亟待升级。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化智能化,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完美结合,高科技化的旅游体验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主要阐述增强现实在旅游活动中的技术应用,开发出了基于移动终端增强现实技术的旅游服务系统,通过该系统游客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文化旅游信息,能看到早已消逝的各个时期桂林古城原貌,能亲身体验到古时的桂林人文风情,能和桂林名人旧事产生交流交互等全新的旅游体验。本课题旨在运用高新科技技术,构建桂林国际旅游品牌新形象。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换而言之,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然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导致了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不小的阻力。因此,为了有效解决移动互联网面临的安全问题,文章试图从终端安全管理、运营安全管理等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我国现今电力企业移动终端应用与安全防护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电力企业移动终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风险,并结合电力企业生产现场移动作业应用的构建和终端安全防护的具体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及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游戏开发技术也在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是移动终端游戏产品的更新换代。移动终端游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风险。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来到,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逐渐普及,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微博、微信等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分享旅游心情,多款旅游APP各具特色,吃喝玩乐各种信息尽在"掌"握,旅游"微时代"来临。本文试图探讨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对旅游者旅游行为的影响,及为了适应移动旅游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这一变化,旅游企业可以采取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移动商务飞速发展,一系列的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过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进行各类商务信息交易。由于该类终端运算能力、储存能力有限而带来安全性问题。本文深入研究WPKI技术在移动商务安全工作模式应用,力图在有限的运算能力、储存能力的状况下提高移动商务的安全性,促进移动商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现今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APP应用作为移动终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各种各样的APP应运而生,与酒店行业相结合的酒店APP也是其中之一。文章分析了现今酒店APP应用的优势和设计开发与应用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及应对措施,并对酒店APP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移动终端身份认证是信息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较为流行的身份认证技术各自存在一定的优缺点。文章提出SWPSIM技术安全机制,应用更为全面、安全、并且应用灵活的认证及使用授权,通过SWP标准的说明和SWP工艺在SIM卡的应用,实现移动支付功能进而被通讯市场认可,针对SWP-SIM卡模块的加工分析,解决SWP模块加工中的问题,为SWP-SIM技术的移动终端身份认证及使用授权大批量加工和投放市场提供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