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功能性复合非织造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功能性非织造布产品可通过功能性纤维原料的混合使用、功能性非织造布与普通非织造布的复合以及普通非织造布的功能性后整理等方法得到。功能性复合非织造布用的纤维原料一般包括阻燃、抗菌、抗静电或导电、高吸水、可降解及差别化纤维等 ;其他原料还有功能性整理剂 ,用其对纤维或非织造布进行处理将赋予产品特殊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非织造布的研究开发与纤维原料的应用密不可分。介绍了可用于非织造产品,并可充分拓宽其应用领域的新型纤维。  相似文献   

3.
微纤维非织造织物可用作高质量的过滤介质。对于突出的过滤性能来说,作为预滤器的外罩非织造织物,以及作为质点过滤器底层的微纤维非织造织物,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微纤维层是由充静电的聚碳酸酯纤维形成的。带状微纤维的纤维细度一般是在1~  相似文献   

4.
非织造材料的可冲散性受纤维间摩擦作用的影响,而纤维间摩擦作用又与纤维截面形状有关。采用木浆纤维、黏胶纤维、PLA纤维为原料,并通过湿法成网工艺,制备面密度为40~60 g/m2的非织造材料,研究黏胶纤维的截面形状对非织造材料可冲散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黏胶纤维长度为8 mm、PLA纤维长度为7 mm、木浆/黏胶纤维质量比为5∶4、热风温度为65℃时,采用花朵状截面、表面沟槽多且深的Danufil纤维制成的非织造材料的可冲散性最佳。  相似文献   

5.
激光散射法测定非织造布纤维取向分布和面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织造布的光后向散射性质主要取决于纤维的物理性质、非织造布中纤维的取向分布以及非织造布面密度。通过对平行纤维束光散射特征的研究 ,本文给出了纤维取向分布与非织造布光散射强度分布之间的关系以及非织造布面密度与光后向散射强度之间的经验关系。自行开发研制了可自动显示的计算机程序控制激光散射测定系统 ,实验表明 ,非织造布的光后向散射强度及其分布与分析值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据此 ,非织造布的纤维取向分布和面密度能够根据实际测定的后向激光散射强度及其分布计算出来。  相似文献   

6.
《中国纤检》2010,(8):75-75
活性炭纤维非织造布复合材料因其微孔结构可用作高性能的吸音材料。其表层的非织造布和基层的棉、苎麻或聚丙烯纤维非织造布的双层结构提升了良好的吸音效果,特别是对于低频范围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用湿法非织造工艺开发的部分功能材料的国内开发现状、性能特点及其用途。借助于湿法非织造技术选用纤维原料广泛、可与其他工艺组合以及湿法非织造材料可与其他材料复合等优势,能开发出众多不同用途、性能各异的新品种,提出了采用新颖纤维开发湿法非织造功能材料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覃小红 《国际纺织导报》2009,37(11):55-56,58-60
静电纺是生产亚微米纤维的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可将不同的聚合物溶液加工成纳米纤维。由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静电纺纳米纤维应用非常广泛。通过研究静电纺纳米纤维非织造布中纤维的含量,验证了静电纺纳米纤维非织造布中的空气含量.然后导出了纤维含量与纤维半径的关系,即纤维含量与纤维半径成正比例的关系。通过实验,当PAN溶液的质量分数为8%。施加电压为20kV,接收距离为15cm时,得到的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空气含量可高达99%.  相似文献   

9.
用激光对非织造产品进行照射(按接收原理),可分为以下3种方法:(1)散射法:非织造产品中的纤维对激光束有散射作用,散射强度与纤维取向有关,若得到散射强度的图像进行分析可求得纤维取向,不足之处是散射强度还与纤维表面光洁度和折射率有关,也受非织造产品结构的松散致密、粘结、缠结点状态和分布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些特殊功能性纤维在非织造布行业中的应用,说明了非织造布行业可利用许多特殊功能性纤维制成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以满足不同领域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1.
化纤是非织造布的原料之一,中国的化纤工业在21世纪将有较大的增长,对非织造布工业有一定的推动。中国的化纤工业和非织造布工业有着十分光明的发展前景,并有希望在21世纪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2.
纺粘非织造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纺粘非织造工艺是将化纤的纺丝和非织造布的成网、固化技术相结合的工艺技术。主要介绍了双组分纤维、细旦纤维等纺粘非织造新工艺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芳砜纶针刺非织造布耐酸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芳砜纶针刺非织造布经过硫酸溶液处理后,纤维断裂强度略有下降,纤维线密度减小;非织造布的尺寸稳定性很好,而其断裂强力却有明显增加。通过对针刺加固形式的纤维缠结模型的力学分析表明:芳砜纶经硫酸溶液处理后变细,在非织造布受拉伸时有助于增强纤维间的缠结并可以提高针刺缠结加固方式对纤维强度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具有吸湿、透气、抑菌、保健等性能的再生动物蛋白纤维开发生产了不同面密度、不同厚度的功能性水刺非织造布;对该产品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制定了动植物蛋白纤维水刺非织造布的企业标准,填补了该产品的国内空白及质量标准规定的空白。再生动物蛋白纤维水刺非织造布这一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成功将进一步拓展非织造布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5.
冯学本 《纺织器材》2012,39(2):19-23,26
为了提高针刺非织造布产品品质,从针刺滤布用原料纤维、梳理用针布及刺针选配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纤维是针刺非织造布基本原料,其物理性能指标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在生产前首先应掌握原料纤维的物理性能指标、优缺点及影响最终产品的关键点,并针对纤维、设备及具体工况条件制定工艺;梳理工艺在非织造布生产中十分关键,它又是通过针布来实现的,所以应根据所加工的原料品种、纤维性能、各辊筒尺寸及工艺参数,纤网克重及纤网杂乱要求等具体参数选择合适的针布规格及配置参数;刺针型号及刺针品质直接决定产品质量,应根据原料纤维细度,针刺工艺、工序作用具体选择刺针,同时刺针使用厂应和制造厂密切配合、交流,不断修正、提高刺针质量以适应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以熔喷丙纶非织造材料和玻璃纤维水刺非织造材料为受声面和背衬层,通过热粘合方式制成双层复合非织造材料基吸声体。通过分析吸声体受声面和背衬层非织造材料的厚度、面密度、孔径、孔隙率等结构参数与复合吸声体的吸声系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各层非织造材料结构参数对复合吸声体吸声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熔喷丙纶非织造材料和玻璃纤维水刺非织造材料厚度和面密度的增加,吸声体中高频段吸声系数显著提高;受声面和背衬层的孔径尺寸和孔隙率的变化对双层复合非织造材料基吸声体的吸声性能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纤维直径为3.42 及平均孔径为23.6 和孔隙率为95.07%的玻璃纤维非织造布作为过滤介质,以颗粒直径为13.076 的A3粉作为杂质颗粒,并且以动力粘度为1.275×10-2 Pa?S的YH-15机油为试验油液,利用D-30多次通过试验台模拟汽车机油滤清器的过滤过程并且测试过滤性能。建立了杂质颗粒拦截模型,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出过滤材料和纤维的过滤效率以及QF值。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和杂质质量的增加,玻璃纤维非织造布两侧的压差增加。 玻璃纤维非织造布的过滤效率大于玻璃纤维的过滤效率,并且变化趋势相同。利用QF值能够结合压差及过滤效率两个变化参数来表达过滤效果,并且 QF值随着杂质颗粒直径的减小和过滤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木棉纤维非织造材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非织造技术将天然木棉纤维与涤纶加工成结构和性能稳定的非织造材料,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非织造技术可以用于加工木棉纤维,能较好地保持木棉纤维的中空度;合适的工艺条件可以制得性能良好的非织造制品;制品的厚度、透气量、保暖性和压缩弹性率等性能都与其面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空桔瓣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开纤率低、悬垂性差的问题,以高收缩聚酯(HSPET)、聚酰胺(PA6)为原料,通过双组分纺粘水刺技术制备了不同面密度的HSPET/PA6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分析了热收缩处理对非织造布开纤率、悬垂性、柔软度、透气性、过滤效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当水刺压力一定时,与PET/PA6非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