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首要因素是现有课程的应用性和技能性相对薄弱,造成大学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从业岗位技能有一定的脱节,不能很好的适应岗位的需求。怎样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岗位技能?本文以高职动漫专业为例,就如何实现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的有效对接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课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显示出其重要性。笔者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多年,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广大学生对课程的要求,谈一谈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从而达到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社会的岗位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对人才的职业需求相适应,本文阐述了将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与微软IC3国际认证相结合的必要性,论述了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IC3模块化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需求入手,明确不同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以模块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分专业教学与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思路与实施方案。通过改革,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现课程与专业对接.极大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时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信息技能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为了更好的培养时代与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实在必行。针对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面向实际应用的课程内容改革思路。采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表明,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特点,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中.并通过一些有效途径,如改革核心课程教学方法、建立新的项目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提升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空前迅速迅速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各方面知识和能力都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尤其是对计算机的掌握和操作更是重中之重,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立足当下,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结合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和标准,不断的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发展的需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时代发展的需要的分析,结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不断寻找和发现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不断进行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职业技术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职业技术院校培养优秀的职业技能人才的基础课程,涉及到计算机软件、硬件、电子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开展职业技能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各界培养有能力的,能够掌握各方面技能的职业人才。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社会各行各业普遍都要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日常的营运、管理等日常工作,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基础。职业技术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脉络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深入探索学科前沿,加强教学创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推动职业技能教育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当前计算机教育在全国范围内高职院校已经普及,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也是开设这门课程的基本目标.由于学生在毕业后参加工作,计算机基础技术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因此对高职学生计算机技术需求的分析和研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高职院校教学要实现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余清  甘露 《电脑迷》2016,(6):85-85
计算机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基础性课程,其知识往往与现代科技紧密联合在一起,具有时代前沿性,因此计算机课程的开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于学校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案对新兴计算机教学课程有极大的局限性,教学理论性过于强,而忽视了计算机本身的实践应用目的,学生社会职业技能缺乏和高职院校课程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也对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提出了要求。
  计算机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基础性课程,其知识往往与现代科技紧密联合在一起,具有时代前沿性,因此计算机课程的开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于学校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案对新兴计算机教学课程有极大的局限性,教学理论性过于强,而忽视了计算机本身的实践应用目的,学生社会职业技能缺乏和高职院校课程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也对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再是本科院校的一枝独秀。当今社会,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企业希望找到的员工是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具备岗位技能的人才。这与高职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高职要培养的正是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提升就业能力,就要不断适应和贴近岗位的需求。本文以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方面为例,分析了如何将岗位需求与培养目标贴近,将岗位需求的各种技能,各项能力分解,重新组合到课程中,设立新的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2.
史军杰 《福建电脑》2007,(12):195-195,149
在信息社会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学生知识和技能发展不均衡问题,从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和教师素质三个方面探讨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毛敏芹 《福建电脑》2013,29(1):166-168
数字城市的推进,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人才,这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带来了新的就业契机,但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却无法满足数字城市发展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本论文旨在结合数字城市建设,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进行开发,使课程更适应于数字城市建设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在调研物联网企业对相关技术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基础上,结合本校现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一个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单元,具有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等特征的物联网课程教学新模式,使物联网专业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与物联网企业技术岗位需求实现良好对接。  相似文献   

15.
姜蕴莉 《网友世界》2014,(19):309-310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当前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生在信息化的当今社会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但是,目前由于学生基础、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原因导致了该门课程教学效果有所欠缺,本文从考虑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需求出发,针对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和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将人才培养定位聚焦于区域经济和IT行业发展。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明确吉林省IT行业实际需求,完成岗位能力分析。将“1+X”证书标准融入Web前端开发课程,持续进行课程诊改,实现课程与Web前端工程师岗位对接、与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对接、与“1+X”证书对接的“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创新“OOHIT”混合教学模式,将分层次教学与竞赛机制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7.
李文博  邓佳 《网友世界》2014,(6):112-112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院校目前的计算机课程也在不断朝着更加具有实验性并且将实践作为重点的方向发展。在进行高职院校中计算机改革的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对于计算机技术和实际应用的两个主要的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是学生能够通过在学校中的学习以及实践的过程,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实现自身的计算机能力方面的提升,并且在用人单位所规定的职业技能水平方面达到合格的标准。这也是教育界对于社会对学生提出的相应的水平和要求的任务完成。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用人单位对应聘毕业生计算机技能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对毕业生计算机技能水平的实际要求,为广东省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使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更符合用人单位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特开展“广东省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技能水平需求情况调查报告”调查。  相似文献   

19.
魏芹 《网友世界》2014,(17):272-272
高职院校的发展与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直接影响着两者的发展。对接融入了,用人单位会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满意,促进了下一年的订单计划,从而解决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纵观现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后企业的评价,就能发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的不顺利,从而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开展。本文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从文化认同、文化渗透、文化对接三个方面实习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开发的实际,总结了程序设计课程开发的步骤,并以实例加以阐述,强调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的课程开发,学生通过对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进行整体化的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提出具有行业企业参与的基于"共享型教学资源"的教学模式,目的是为了促使高职院校和企业间的需求信息及时、顺利地对接,最终达到学校出人才、企业用人才、学生实现岗位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