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首先利用超声辐射法制备聚{(3-丁酰基)吡咯-[2,5-二(对十四烷氧基苯甲烷)]}(PBPDTBA),然后将PBPDTBA醌化制备聚{(3-丁酰基)吡咯-[2,5-二(对十四烷氧基苯甲烯)]}(PBPDTBE),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热失重曲线和荧光光谱等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PBPDTBE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在氯仿中的溶解度为0.66 g/mL;PBPDTBE氯仿溶液和薄膜在400 nm~600 nm具有显著的光学吸收,共轭吸收峰分别位于455nm和462nm;PBPDTBA和PBPDTBE的热分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对应丁酰基和对十四烷氧基苯基的分解,初始分解温度分别为210.45℃和230.01℃。PBPDTBA和PBPDTBE均为绿色发光材料,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14nm和520nm。  相似文献   

2.
采用逐步分子设计思想,制备了一种溶解性、成膜性优良的聚{(3-丙酰基)吡咯-[2,5-二(对十四烷氧基苯甲烯)]}(PPPDTBE),并对PPPDTBE的分子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热失重曲线显示,PPPDTBE的热分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对应丙酰基和对十四烷氧基苯基的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PPPDTBE氯...  相似文献   

3.
以苯并噻二唑作为初始原料,通过Sonogashira、Suzuki反应将4,7-二溴-2-己基-1,3-苯并咪唑单体分别与带有不同烷氧基链的对苯乙炔、9,9-二辛基芴进行交替共聚,得到了聚[2-己基-1,3-苯并咪唑-1,4-二乙炔基-2,5-二辛氧基苯](P1)、聚[2-己基-1,3-苯并咪唑-1,4-二乙炔基-2,5-二(十二烷氧基)苯](P2)和聚[2-己基-1,3-苯并咪唑-9,9-二辛基芴](P3)。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单体和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量子效率测试和循环伏安法对聚合物的光、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共聚物P1、P2均在445 nm处出现紫外-可见吸收峰,共聚物P3在376 nm处出现紫外-可见吸收峰。P2、P3共聚物的相对荧光量子效率分别为80%,66.7%,所得共聚物都有较强的荧光性能。P2共聚物在1.3 V处出现氧化掺杂峰,在-1.3 V处出现还原掺杂峰,P3共聚物在0.48 V处出现氧化掺杂峰,0.34 V处出现脱掺杂峰。  相似文献   

4.
采用强碱诱导的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合成一种可溶性不对称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三元共聚衍生物聚[2-甲氧基-5-(3′-甲基)丁氧基对苯乙炔-co-2-甲氧基-5-己氧基对苯乙炔-co-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MBOPV-co-MOHOPV-co-MOCOPV)]。研究表明,三元共聚物在三氯甲烷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利于成膜,其在400 nm~560 nm存在显著吸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00 nm处。热性能研究表明,其热稳定性良好,起始分解温度约为370℃,玻璃化温度为95℃。荧光光谱研究表明,P(MOM-BOPV-co-MOHOPV-co-MOCOPV)具有优良的光致发光性能,其最大发射波长为645 nm,荧光寿命为1.3 ns。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种新型酰基取代的聚吡咯衍生物—聚(3-戊酰基)吡咯(PVPy)。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氢核磁共振谱(1H-NMR)、紫外-可见光谱(UV-Vis)、热重分析(TGA)和荧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PVPy的TGA谱显示,该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为222℃;通过碘掺杂和浓硫酸(98%)掺杂处理后,PVPy的电导率提高了3个数量级,分别为0.52 S/cm和0.28 S/cm;UV-Vis谱表明;PVPy的光学禁带宽度(Eg)为2.16 eV;PL研究表明,在346 nm的紫外光的激发下,PVPy能够发出很强的波长为423 nm的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6.
采用了N-乙酰-L-半胱氨酸为稳定剂,通过水热法制备了荧光发射峰可调、粒径均匀且结晶性能良好的ZnxCd1-xSe合金量子点,并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PL)、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Cd2+/Zn2+比值、初始溶液pH值、水热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实验条件对ZnxCd1-xSe量子点荧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所制备的量子点荧光量子产率高(35%),荧光发射谱半峰宽窄(FWHM〈50nm),有望作为生物荧光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以四(三苯基磷)钯(Pd(PPh3)4)和CuI作为催化剂,在二异丙胺和四氢呋喃溶液中,采用宽能带的1,4-二乙炔基-2,5-二(十二烷氧基)苯(PE)和窄能带的3,6-双(5′-溴-2′-噻吩)-哒嗪(TPD)以不同配料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聚芳炔。长链烷氧基的存在使得此类聚合物在常用的有机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成膜性。通过对上述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荧光发射及循环伏安等基本性能进行探讨可知,共聚物在THF溶液中的荧光量子效率为51%~61%;随着共聚物中TPD含量的增加,共聚物薄膜的吸收起始波长及荧光发射波长均有红移。聚合物薄膜的最大发射峰位于540~551nm。  相似文献   

8.
以3-溴噻吩、正丁基锂和1,6-二溴己烷为原料,经过改良的Li-Br交换反应、溴化反应、GRIM法成功合成了聚[3-(6-溴己基)噻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 H-NMR)、GPC、紫外吸收分光光谱(UV-Vis)及荧光发射光谱(PL)对中间产物及聚合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聚合物与目标产物的结构一致。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5725,多分散系数为1.39,在氯仿溶液中最大吸收波长在398nm,最大发射波长在553nm。  相似文献   

9.
利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提拉法于载玻片表面沉积了TiO2纳米薄膜,然后通过化学氧化法得到了聚苯胺/TiO2纳米复合膜。借助XRD、AFM、UV-Vis、XPS等方法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TiO2薄膜由规则立方体外形的纳米TiO2组成,颗粒直径为20nm。包覆后所得聚苯胺/TiO2复合膜由不规则球形颗粒组成,颗粒直径增大为35nm。薄膜的UV-Vis光谱分析表明,聚苯胺/TiO2复合膜的吸收带边约为390nm,对可见光的吸收显著增强。XPS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膜中N+/N之比高达0.63,高于块体聚苯胺的0.57和理想的本征态盐中的0.5,表明掺杂程度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液沉淀法,以丙酮-水为复合溶剂、正庚烷为油相,在油酸为封端剂的辅助下,在常温常压下高效便捷地合成出了一维α-Bi_2O_3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合成的纳米线直径为50~100nm,长约10μm,长径比为100~200,表面清晰光滑。机理分析表明,油酸在纳米线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光谱表明其在小于455nm的紫外-可见光波段具有明显的光吸收,荧光(PL)光谱表明其在400~600nm具有宽的发射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