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传统研究成果表明,陶器的发明与农耕生产似乎存在某种必然因果关系.但如果从饮食文化史的角度看,陶器发明当始于人类初始烹饪中的烤法——炮;从古文字学的角度看,“炮”与“陶”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陶器的发明使人类的饮食文明从单纯的火烹时代而进入了水煮汽蒸的陶烹时代,并引发了人类饮食活动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养蚕和文化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下丝绸遗物的发掘,证明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丝绸生产,中国古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不同民族,先后发明养蚕。公元前4世纪起,对蚕的生态和生活史有描述,至19世纪,已出版蚕300多种。论文从蚕的由来传说、诗歌、艺术、医药、丝绸之路和养蚕技术的传播等方面,论述了丰富的蚕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烹饪自诞生以来至陶器发明之前约有50余万年的历史。这一段烹饪史,史料和依据均十分缺乏。根据已有考古发掘资料、先秦及后来的有关文献、海内外现有原始烹调技法的遗存和现行烹调技艺,对其发展历程、分期及其内容,提出一些初步的认识,供研究之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地下丝绸遗物的发掘,证明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丝绸生产,中国古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不同民族,先后发明养蚕。公元前4世纪起,对蚕的生态和生活史有描述,至19世纪,已出版蚕书300多种。论文从蚕的由来传说、诗歌、艺术、医药、丝绸之路和养蚕技术的传播等方面,论述了丰富的蚕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里程碑,陶器充分展现了古代的社会活动、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和艺术文化等,成为后人研究古代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和珍贵资料。然而,出土陶器多已呈破碎、酥粉状态,为了挽救珍贵的陶器遗产,考古出土的破碎陶器需要经过清洁表面污染物、粘接断裂碎片、补全修复完善形制等技术流程来复原陶器形制的直观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6.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他(她)首创种植业,发明耒耜等农业生产工具,削木为弓,制作陶器,发明医药,奠定了原始纺织业基础,提出了地理观念,创立了原始天文历法学,首创煮盐法,建立集市,发明牛耕,凿井取水,发明原始乐器,为中华远古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东南天子气”之演生与江南区域政治格局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一如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然而,自先秦至两汉,中国政治的重心是在黄河流域,但在这一历史的漫长岁月中,江南地区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政治势力的演生不断加剧。汉魏之际,随着中原统一王朝的崩溃,江南地区便日益成为传承中原封建文明的正朔所在。着重探寻秦汉四百年间,江南地区政治势力与区域格局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考古发掘、文献记载为依据,从历史发展和文化地理的角度,来认识我国丝绸生产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新石器时代——汉代)。指出我国的丝绸生产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几乎是同时起源的,但它最先却在黄河流域得到了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陶器的出现使人类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设计,本文从原始陶器与生产生活的不可分割性,原始陶器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辩证统一规律和不同生产技术条件下产生的器物造型以及器物造型对器物装饰的影响等几方面来论述生产技术与器物造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中国古代包装陶器、造纸术与包装纸、彩色套印、食品密封罐等方面的考古成果,表明中国是世界最早产生传统包装工业与包装科技的国家。文中指出:陶器的发明已有1288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包装纸的应用已有2100年左右的历史;彩色套印技术已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密封的食品罐头已有2200年以上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齐民要术》“豆豉”之烹饪应用技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民要术》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它系统、全面地对中国中古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与食品加工进行了总结与记录。书中不仅记录了大量的古代食肴的制作技术,而且还记录了古代中原地区关于酒、酱、醋(即鲊)、豉等调味品的制作技术及其使用方法。就《齐民要术》中我国古人对于豆豉的应用技术进行初步的探讨,并由此延伸到对中国“豆豉”文化历史流变的梳理与对文化内涵的探研,同时借以阐述《齐民要术》中的“豉汁”与“清酱”、“酱清”及其与后世“酱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般说来,一个地方佛教学术气氛浓厚,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就会出现较多的义学沙门和信仰佛法的士大夫,也就会产生较多的佛教著述.唐代前期,北方佛教译撰事业远较南方发达,所出著述数量,北方是南方的六倍有余;全国有四个著述分布带:汾渭分布带、豫鲁黄河沿线分布带、太行山东麓分布带和邗沟-江南运河分布带.安史乱后的唐代后期,著述数量大幅度减少,而且北方少于南方;除江南地区有一个较明显的著述分布带外,其他地区皆为零星分布,相对而言,四川盆地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13.
陕菜具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内蕴。它兼备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原生态物料和全国名产,擅长蒸、炒、氽、炝、炖等烹制方法,囊括辛辣、浓郁、清爽的滋味,酸辣、鲜香突出,具有大度、大气、大俗、大雅的品格。这即是陕菜的基本特征及品性、风格。  相似文献   

14.
Tongshan area, a part of the floodplain of the abandoned Huanghe River, is one of the popular endemic fluorosis areas in East China. One of the reasons is high concentration of fluorine in shallow groundwater. Test results of 36 groundwater samples show that fluorine concentration in shallow groundwater is 0.18-6.7mg/L and 50% of the samples exceed the Chinese drinking water quality standard. There exist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in content between Ca^2 and F^-.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fluorine concentration and other cations (for example Na^ , K^ , Mg^2 ) are not significant. The content of dissolved fluorine from the flooding sediments of the Huanghe River that varying from 5.6mg/kg to 15.2mg/k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orming the high fluorine groundwater. Usually, the dissolved fluorine content in silt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silty clay and clay.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fluorine content in deep groundwater (over 60m) is less than 1.0mg/L and suitable for drinking, so it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prevent endemic fluorosis by extracting deep groundwater in disease areas.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生活于几种水生环境中的耐盐及可发酵性酵母菌,如长江中上游,黄河中下游,小清河近海流域及黄渤海海岸。从各种水生环境中分离到的酵母菌,在YPD平板上生成菌落的大着重长环境的渗透压或盐浓度的增加而变小,其菌体CD600值随着生长环境中有机碳的增加而增加。从海水中分离到的酵力,在高盐浓度下的发酵性能也优于从河水中分离到的酵母菌。因此,高耐盐性及可发性酵母被发现主要是生存于海洋环境中。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海河流域本身无力解决.近期引黄是解决京津冀地区及沿线水资源不足的可靠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提出了引黄调水适宜时段和近期调水规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白坡调水路线和渠首枢纽方案的选择,最后对白坡调水的可行性提出了初步评价. 文章最后的结论是近期引黄水量是可靠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及早决策早日开工以满足京津及沿线地区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和经济上翻两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一如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然而,自先秦至两汉,中国政治的重心是在黄河流域,但在这一历史的漫长岁月中,江南地区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政治势力的演生不断加剧。汉魏之际,随着中原统一王朝的崩溃,江南地区便日益成为传承中原封建文明的正朔所在。着重探寻秦汉四百年间,江南地区政治势力与区域格局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淮安自古地处淮、泗之交和黄、淮、运交汇处,境内不同历史时期开凿的古运河以及众多的堤坝、水闸等遗迹极其丰富,展示了我国古代运河工程的杰出技术成就,以淮安清口水利枢纽为代表的淮安段运河水利工程技术成就极高,在水利思想及工程技术等方面所体现的科学价值不逊于其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