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清洁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大势所趋,这给中国电力和新能源产业"走出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6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2015中国国际电力及清洁能源合作论坛"中,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成为专家学者的热议话题。"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长远来看,全球能源需求是不断增长的。"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指出,与此同时全球能源也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给能源发展设定了制约条件,全球能源发展进入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世界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无碳化方向演变,发展清洁低排放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引起了全球能源领域的重点关注,更多观点关注的重点是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是否能够成为各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国际能源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可再生能源异军突起,高效、清洁、低碳已经成为世界新能源发展的主流方向。但风能、太阳能发电的间歇性和不可控是影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制约因素,2014年我国风电仍有15%~20%的弃风率。在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难的问题中,储能产业在市场中获得了发展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4.
高靖 《国家电网》2010,(3):53-56
<正>高端圆桌在全球聚焦气候变化的"大气候"下,能源领域作为"排放大户"如何创新谋求发展?在各国抓紧抢占低碳市场的大格局中,中国如何实现低碳转型?在我国酝酿能源战略转型之际,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如何与电网协调发展?在新能源一路高歌猛进之时,我国的智能电网路线图如何领跑新能源、打造绿色能源体系?我国100多位能源、经济界顶尖专家汇聚由国网能源研究院主办的2010"能源·经济·发展"论坛,共同探索上述命题,思想碰撞的火花时时闪现。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全球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能源资源瓶颈和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峻。在能源发展困局中,公司董事长刘振亚提出树立全球能源观,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统筹全球能源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以应对可持续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具有极大创新性的能源发展理念,是推动新能源发展、实现全球能源合作与利用新机遇的必然选择。本期封面文章以"能源互联改变世界"为题,邀请能源、电力领域相关专家,从能源资源的分布、国际政治的影响、技术创新发  相似文献   

6.
能源资讯     
正电动汽车产业进入成长关键期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的《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发布。报告指出:在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关键阶段。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汽车产业正迎来电动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重大变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补贴时代"过渡  相似文献   

7.
正能源电力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撑,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党中央为我国能源发展和电力工业中长期发展指出的明确方向。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我国能源行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我国能源系统建设与能源产业发展,尤其是新能源生产和消费产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3月22~23日,以"全球协同创新共享绿色未来"为主题的长城·国际可再生能源论坛在河北张家口市举行。论坛聚焦技术创新、低碳清洁城市建设、全球协同创新等热点话题,力图从体制机制、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等角度探寻出一条加速能源转型的现实市场路径。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在论坛发言中表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优化开发利用布  相似文献   

9.
《供用电》2015,(7)
<正>背景:能源互联网站上风口起源:能源互联网起源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微电网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互联网技术为四大要点,其内涵为信息能源系统的一体化。动因:传统能源弊端突出,新能源优势显现。能源互联网发展之动因在于我国化石能源匮乏但消耗量大,传统能源结构环境污染严重,可再生能源大力推广,电力发展潜能巨大以及政策利好频发。趋势:能源互联网整体发展图景主要分"三步走":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当前,世界许多国家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推进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从中长期来看,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必须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设备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其新增装机规模已超过传统化石能源,标志着新旧能源交替的"拐点"正式来临。在这一大趋势下,中国通过能源供给侧改革,新能源助推绿色发展,必将实现从新能源大国到新能源强国的转变。同时,在推动能源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新能源产业也正面临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3月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中国北京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2016)征稿启事"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2016)"将于2016年3月30-3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围绕能源发展战略、政策与经济,特高压与电网互联,新能源发展,储能技术及应用,智能电网实践,电能替代及电动汽车等议题展开,为来自全球的政  相似文献   

13.
《电力勘测设计》2009,(4):62-62
<正>我国对"能源革命"的认识有新的突破,即从"新能源"向"新兴能源"认识的转变。包括三个方面:⑴对能源认知范围的扩大;⑵对绿色能源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技术创新的直面思考;⑶对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做出了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王震 《国家电网》2014,(10):40-46
随着全球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能源资源瓶颈和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峻。在能源发展困局中,公司董事长刘振亚提出树立全球能源观,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统筹全球能源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以应对可持续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具有极大创新性的能源发展理念,是推动新能源发展、实现全球能源合作与利用新机遇的必然选择。本期封面文章以"能源互联改变世界"为题,邀请能源、电力领域相关专家。  相似文献   

15.
能源资讯     
<正>全球风光发电成本加速下降彭博新能源财经最新公布的《2017年新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全球风电和太阳能成本将加速下降。太阳能发电及陆上风电成本将在2040年前分别进一步下降66%及47%,可再生能源将在2030年前实现比大多数化石能源电厂更低的运营成本。报告指出,太阳能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将在自至2040年的新增发电技术累计投资总额10.2万亿美元当中占近四分之三。全球电力系统的低碳化进程相比去年的预测结果更为快  相似文献   

16.
<正>基于对未来能源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做出一个判断:2020年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超过9400亿美金,占当时GDP的7%。所以这个市场规模是非常大的,是不容忽视的市场。背景研究(一)21世纪属于电力与新能源有一种说法:"19世纪是煤炭的世纪,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21世纪是电的世纪。"如图1所示,我们看到未来电气化的发展趋势,电作为一次能源形态,增长趋势是越来越明显。在上个月埃森哲召开的一次委员会上,很多石油界的巨头表示,正在担心他们变成这个时代的"恐龙"。因为煤炭的超值周期已经结束,原来高价格的时代结束,石油正在进入大宗  相似文献   

17.
能源互联网     
正能源互联网是以互联网理念构建的新型信息能源融合"广域网",它以大电网为"主干网",以微网为"局域网",以开放对等的信息能源一体化架构,真正实现能源的双向按需传输和动态平衡使用,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适应新能源的接入。微网是能源互联网中的基本组成元素,通过新能源发电、微能源的采集、汇聚与分享以及微网内的储能或用电消纳形成"局域网"。大电网在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接上期)在第三次能源大转换中,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成为全球新能源技术的领先者,但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弃水、弃风和弃光问题。所以近3年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把保障油气供应、解决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三弃"问题作为能源工作的两项主要任务。2017年,国家提出"推进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围绕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着力解决弃水、弃风和弃光等突出问题,积极发展水电,稳步发展风电,安全发展核电,大力发展太  相似文献   

19.
正"两个替代"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实施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为重点,加快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的根本转变,是解决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湖南省的一次能源相对匮乏,缺煤、少气、无油。煤炭保有储量仅占全国的0.3%,水能利用率已超95%,所需电煤的80%依赖外省输入;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不具备发展的天然  相似文献   

20.
智能电网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智能电网概念得到了扩展。一方面,将能源从电力向气、热、冷、交通系统进行扩展;另一方面,在实施的范围上,向全球扩展,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应运而生。该文基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与框架,详细分析了全球能源互联网不同层面上的集成与交互,以及组成并参与各层面的个体。与智能电网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形成类似的,是近年来进入视野的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物联网和服务网等技术的"工业4.0"概念。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对话工业4.0,可以展望的是新兴的商业运营模式和增值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