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地物类型繁多且分布不均匀,地表粗糙度的测量存在不准确性,且地表分层、体散射机理较难准确界定.针对上述问题,将裸土和水泥路面在入射角小于66°的散射模型等效为面散射模型,联合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X波段裸土和Ku波段水泥路面的后向散射实测数据,采用遗传算法同时反演了地表的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粗糙度参数,并采用剩余实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吻合良好.该等效面散射模型在保证裸土和水泥路面后向散射预测精度的同时,降低了模型复杂度,仅需反演面散射模型的3个等效参数(等效均方根高度、等效相关长度和等效介电常数)即可实现对复杂地表后向散射特性的快速、准确预测,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矩量法(MOM)和等效边缘电磁流方法(EECs)研究波导馈电的缝隙天线阵的双站散射问题。从理论和计算上分析,等效边缘电磁流方法可以计算有限尺寸的导体平板沿任意方向上的双站散射(包括边缘绕射场),而矩量法可以考虑波导缝隙天线阵的散射与耦合问题,使它们混合便可以解决有限尺寸缝隙在线阵的散射问题。实际计算表明,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提出利用等效边缘电磁流方法快速计算复杂形体电大尺寸目标的双站RCS。该方法运算速度快,考虑了边缘绕射和遮挡,计算精度高。在计算尖锥柱等典型散射体的RCS的基础上,计算了一导弹模型在不同方位角下的双站RCS,证实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李志平 《电波科学学报》2011,26(2):222-226,411
基于电磁散射积分方程求解的矩量法,将入射和散射的平面波分解成含有Bessel函数的模式叠加,提出了目标双站散射模式响应的概念,得到目标远场双站雷达散射截面(RCS)与模散射响应之间成傅立叶变换的关系.根据基函数的性质阐明了模散射响应矩阵具有带限低通特性、互易对称性和近似成对角分布稀疏特性.模式散射响应是与外在观测角无关...  相似文献   

5.
在物理光学近似下,本文将Bojarski恒等式扩展到普遍的双站散射机制上。它比S.R.Raz(1976)在kEi=k0Ei=0条件下得到的更为普适。指出多站去极化散射成像系统的优越性,并指出了S.R.Raz在其公式推导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吴振森  张民 《电波科学学报》1998,13(2):139-143,150
介绍一致性绕射理论等效边缘电磁流(UTDEEC)的公式。该公式是基于Michaeli的半平面等效边缘电磁流(EEC)表达式,用平截的劈增量条计算等效边缘电磁流。这样可以消除以往计算中的虚假奇异点,对任意入射和观察方向均有良好的性态。本文用此方法计算了方板和梯形板的双站散射,并与高阶等效边缘电磁流的结果比较,具有良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图形电磁计算法分析高频区复杂目标虚拟双站散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焕生  王宝发 《电子学报》1999,27(9):63-65,62
通过应用单-双站等效原理,将目前分析高频区复杂目标后向RCS最有效方法之一的图形电磁计算(GRECO)技术拓广到计算双站RCS领域,并给出了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的标准体与复杂目标的虚拟现实实例的单双站RCS计算曲线,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前向散射雷达是一种双基地角接近180°的特殊体制双基地雷达,它通过捕获目标穿越基线时引起的回波起伏变化实现目标的检测,因此对前向散射雷达目标回波特性的研究至关重要。以暗室实测的前向散射雷达回波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球体、二面角、三面角、圆柱体雷达目标前向散射场与辐射场相干叠加的综合效应,得出雷达目标进入前向散射区,回波幅度先减小后小幅反弹的规律。该文可以增进对前向散射雷达目标回波特性的认知,为目标检测与识别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温芳茹  尹志盈 《现代雷达》1996,18(4):51-66,94
在对多波段散射计系统及天线进行两次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给出了系统用于目标散射特性测量时的误差因素分析及系统性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采用Bessel和Hankel函数级数模技术,对不同多壁碳纳米管在红外波段的电磁散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半径、不同纳米管数目对入射的横磁波与横电波的散射现象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横磁波垂直入射时,不同结构多壁碳纳米管对其频率的选择性不明显,相同半径纳米管对横磁波的散射强度随纳米管数目的增加而增强,但其峰值不变;而在横电波入射时,不同结构多壁碳纳米管表现出强烈的频率选择性,其散射强度随半径、管数目的增加而明显增强.研究结果对利用碳纳米管进行红外波段的探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On the bases of physical optics and Born approximation, Bojarski’s identity is extended strictly to the generally scattering scheme.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at obtained by S. R. Raz (1976) and related problems are discussed. Computer simulation demonstrates the improvement in the imaging just as shown in theoretical analysis. Sub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12.
On the bases of physical optics and Born approximation,Bojarski's identity isextended strictly to the generally scattering scheme.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at obtainedby S.R.Raz(1976)and related problems are discussed.Computer simulation demonstrates theimprovement in the imaging just as shown in theoretic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13.
两层植被结构模型是传统三阶段植被参数反演方法的基础,当实际植被结构为三层结构时,三阶段植被参数反演方法精度变差.针对该问题,建立了与三层植被结构模型对应的极化SAR干涉复相关系数模型,分析了传统三阶段植被参数反演方法精度变差的原因,提出了基于双基线极化SAR干涉的三层植被参数反演新方法,新方法充分考虑了三层植被干涉复相...  相似文献   

14.
为修正太赫兹在片S参数测试时探针间串扰误差,提出了一种包含串扰的新型误差模型,以及基于此误差模型的校准方法.该方法分别对待校准和测试时的串扰误差.基于这一概念,开发了一种新型12项误差模型,将串扰误差视为与被测件(DUT)并联的独立二端口网络.在测量DUT前通过测量一对长度与DUT相同的开路标准实现对串扰误差的表征并移...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双基地海洋回波谱仿真数据的海浪波数谱反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首次基于微扰法导出的非后向散射系数及在此基础上得到的双基地海洋回波谱仿真数据,采用Howell算法进行海浪波数谱的反演以及有效波高和风速信息的提取。文中补充了Howell算法应满足的条件,明确了Howell算法中矩阵奇异值个数r的选择原则。反演结果表明,风向趋于时,有效波高和风速反演误差会减小;根据不同海态(风速或有效波高)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可减小反演误差。在工作频率和矩阵奇异值个数选择合适时,有效波高反演误差小于3%,风速反演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16.
为快速数值计算动态粗糙分形海面上有船目标时的双站散射,该文将广义前后向迭代法(GFBM)与谱积分加速算法(SAA)结合用于求解磁场积分方程(MFIE)。避免了电场积分方程(EFIE)数值计算的不稳定性。数值模拟了TE锥形波低掠角入射在一维动态分形粗糙导体海面以及船目标存在时的双站散时,讨论了多次散射传播的双疲散射与动态分形海面和船目标特征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近场散射测量扫描范围及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双站近场散射测量的基本原理,以二维圆柱作为待测目标,对双站近场散射测量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了有限扫描面与数据处理方式对双站近场散射测量结果的影响,总结了不同尺寸的目标所需的扫描面宽度、扫描面与目标的距离、可信角域及其测试精度间的关系,给出了一些有用的结果,证实了一种有效而可靠的近场数据处理方式,提出并论证了一条选择扫描面宽度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基于几何光学-微扰法(GO-SPM)的传统双尺度模型对截断波数敏感的问题,该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几何光学-小斜率近似(GO-SSA)的改进双尺度模型。该模型将小尺度部分的微扰法替换为一阶小斜率近似,并改进镜向分量的几何光学解。仿真表明该方法在获取传统双尺度精度的同时,不需要考虑截断波数的选取问题。针对Elfouhaily海浪谱模型的特点,简化GO-SSA积分形式。最后采用GO-SSA对以Elfouhaily海浪谱建模的海表面的单双站极化散射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发现双站极化散射中,粗糙表面的斜率调制导致交叉极化出现了异于传统模型的分布。同时在全空域的双站极化散射仿真中,发现所有的极化方式在方位向内均存在极小值。该极小值的大小与环境参数密切相关,在环境参数反演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