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教育资源是指所有能为教育事业发展服务的资料来源.若从资源获取的渠道来看,教育资源包括教育人才资源、教育信息资源、教育物力资源等.任何教育活动都需要以一定的教育资源为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资源如何,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由此,一个大胆的设想出现了:"如果我们能在幼儿园中组建一个团队,专门进行教育资源的研究,从各方面的资源入手,对之进行有效开发、整合与利用,应该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基于这一设想,我园的"资源共享"学习型团队开始组建并逐步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改变了广大师生的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从1993年第一台计算机进入我校校园.2003年基础建设的基本成型,2005年学校被评为首届"镇江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2007年"镇江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优质课评比"在我校举行,我们已走过16年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突出以教学资源建设为核心、以网络资源合理应用为目标的教育信息化之路使我们这座百年老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3.
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窗外一个个蔬菜大棚向我们展示着寿光"中国蔬菜之乡"的盛名.绿色蔬菜给寿光人民带来了财富与荣耀,而教育更是寿光21世纪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寿光北洛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也是潍坊地区14所个性化学校中惟一的一所农村学校,而最能体现其个性化的地方,就是信息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4.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具体到各地区,"校校通"工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时至今日,进展情况是怎样的? 揭强:回顾深圳市南山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其实早在1999年,几所 重点学校就成功地进行了校园网建设的尝试.尽管所有应用都是很有限的 窄带联接,但标志着"校校通"萌芽的开始.2000年,响应全国"校校通"工程 建设的号召,南山区开始了全区性网络规模化建设,构建"校校通"的骨骼.  相似文献   

5.
学校发展的动力产生于学校自身,它来自学校对现状和改革目标的理性认识;学校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没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促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作为学校的发展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成了我们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校本培训就是要从学校的校情、改革目标、发展需要出发,对教师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在职继续学习,我校从2005年根据校本培训的总体构想开始实施师徒"传、帮、带"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并经过不断的教育实践和探索已经形成初见成效的校本教师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6.
一、选题背景 在基础教育领域,校园网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标志之一,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可缺少的支撑环境.  相似文献   

7.
江苏无锡地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学校信息化建设热情空前高涨,早在2003年就基本完成了以10兆光缆为基础的"校校通"工程.一方面,青少年徘徊社会网吧;另一方面,学校建设好的崭新的网络教室,全年有1/3的时间空闲着,造成了教育信息化建设高投入、低运行的局面.有一位教育界的人大代表提出:学校能否发挥其节假日闲置的学校计算机教室,面向本校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上网"活动,引导青少年正确、健康地上网.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以健康生活、文明上网为主题的"校园绿色网吧"建设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更好地促进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作者所在学校对"组织联动:建协作式组织,助学校顶层协同""课程联动:研分层式课程,助学生普及学习""研修联动:创落地式研修,助教师专业成长"等路径展开探索,进行了小学"机器人教育"普及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互联网+"成为新的智能化架构,对于当前的高校教育框架而言,新技术和建设模式的出现,能够让信息管理人员拥有新的选择,从而对基础网络展开规划设计,确保各项教育工作的实施质量,建设数字化智慧校园.这样一来也能减少学校的管理压力,使学校的生产学习与科研过程更加便捷化.  相似文献   

10.
劲松四中是北京市朝阳区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学,论生源、师资、资产投入等各方面都不占有先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认真分析国家教育发展形势和学校的发展实际,提出了"活动教育",确定了创建"动漫科技特色校"的发展目标.之后,学校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气象,"活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新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以教育信息化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校长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在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规划,切实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刊发在2003年第8期的文章<无线"热点"教育--无线局域网技术Wi-F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在读者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不少走在教育信息化前沿的学校对此更是有很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高教和普教系统基于校园网的应用也在不断革新.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建设来提升教学水平,抢占未来教育发展的制高点,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因此,在当前的教育行业网络建设大潮中,如何建设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网络,如何为未来数字化教育发展培养信息化人才,已经成为所有教育单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近日,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支教行动动员大会在E-learning大讲堂举行.E-learning大讲堂是专门服务于全国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网络交流平台.此次动员大会由组委会秘书处的窦荣军主持,参加大会的嘉宾有微软公司"携手助学"项目经理欧阳川先生、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黎加厚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的教育技术界专家、研究生和部分来自"携手助学"项目百间教室试点学校的一线教师等.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门户网站已有近5年的建站历史.在网站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始终以师生的内在需求、教育教学的实际运用为核心,由资源的开发、积累,转向为教与学的需求提供服务支持.教学需要什么,学生需要什么,什么样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就提供相应的资源环境.通过"建设-运用-完善"的循环策略进行动态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枣庄十五中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形成了前瞻性的教育理念、独特的办学体制和个性化的育人环境.经过多年的开拓进取和改革创新,枣庄十五中先后被授予"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级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教育科研重点研究基地"和"山东省创新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2007年5月10日,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贵州省中级培训班第二期在贵州省教师教育学校培训中心如期开班.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西乡中学创办于1969年,是隶属于宝安区西乡街道办事处的公立普通完全中学.办学38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实施"文化兴校"和"科研强校"两大战略,坚持走师生双向成功与成才的道路,形成了严谨、进取的良好校风,办学效益彰显,办学质量跻于深圳市前列. 包强平,广东省深圳市西乡中学任校长.1990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在宝安中学参加工作,至1998年10月,在宝安中学工作8年时间,完成大循环生物教学,历任校团委书记、党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副校长.曾获深圳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生物教学第一名,深圳市首届职工技术运动会生物教学第一名,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师,特区建设青年突击手,宝安区"三化"建设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在省、市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篇.1998年10月至1999年1月,他担任宝安区教科培中心教科所负责人.1999年1月至2006年7月,他担任深圳市海滨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先后被评为深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深圳市优秀督学,宝安区优秀校长. 记者:"同心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在"同心教育"原则的指导下,学校在软硬件建设,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包强平校长:"同心教育模式"是在"同心圆"、"圆锥摆"和"天体运行规律"的启示下,根据行为目标理论、管理系统理论、人本管理理论、认知协调理论等原理基础上提出的,以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为工作轴心,以让师生成功成才为宗旨,以培育健全的现代人为目标,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区等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营造"宽容、激励、合作、发展"的同心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是截然不一样的,理论课任教老师、专业基础课以及实训课教师均各行其是,学生理论和实践知识脱节等现状,分析中职教育教学要求和职场需求,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新形势,我们学校专业实训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总结出一个适合我们中职学校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店区现有农村中小学24所,学生17800余人.2007~至今顺利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共建成模式二学校3所、模式三学校21所,在"校校通"、"班班通"工程的基础上,实现了天网、地网教学资源的贯通,有效支持了农村中小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等老问题的解决,为缩小城乡教育信息化落差,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搭建了更加优良的信息化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