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交联羟丙基淀粉特性研究及其在面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建 《粮油加工》2010,(8):93-97
本文分别以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为原料,对其进行交联和羟丙基醚化双重改性,制备了交联羟丙基淀粉,并对改性后淀粉的流变学特性、SEM及红外光谱分析进行了分析比较。流变学特性分析显示经过交联羟丙基木薯淀粉的抗老化性能比双重改性玉米淀粉的抗老化性能强。SEM分析显示淀粉经过交联羟丙基改性后,淀粉表面棱角模糊,颗粒整体有小范围扭曲,并可明显观察到表面粗糙,毛刺感较强。红外光谱分析显示交联羟丙基淀粉与原淀粉的红外吸收图谱相比,在2 250~2 500 cm-1处有强的吸收峰,交联羟丙基木薯淀粉尤为明显。添加交联羟丙基淀粉的面条与空白相比,最佳烹煮时间缩短、烹煮损失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雷欣欣  张本山  周雪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133-136,14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制备木薯羟丙基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复合改性淀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谱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Brabender黏度仪等对木薯羟丙基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复合改性淀粉的物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与木薯原淀粉和木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经复合改性后,在1550~1610cm-1出现新的吸收峰,与原木薯淀粉和木薯SSOS相比,在940、880、730、570cm-1处呈现较弱的吸收峰;复合改性后颗粒表面受损严重,颗粒的形状也发生明显改变,但晶体类型没有发生改变;乳化性能和透明度得到提高;起糊温度、峰值温度降低,糊粘度增大;与单一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改性淀粉相比,热糊稳定性升高,凝沉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利用乙醇溶剂法先进行羟丙基醚化改性,再采用戊二酸酐作酯化剂进行处理而制得复合改性淀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和DV-I Prime旋转粘度仪等对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及其性能分析。红外分析表明改性淀粉在1287 cm-1处出现羟丙基的吸收峰,羟丙基戊二酸复合改性淀粉在1733 cm-1处和1555 cm-1处出现新的酯化吸收峰,说明原淀粉已接入了羟丙基和戊二酸基团。复合变性前后淀粉的表观形貌变化,证实了反应不仅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也发生在淀粉颗粒内部。旋转粘度仪分析则表明了复合改性后的羟丙基戊二酸酯淀粉的粘度和抗流变性有很大的提升,当DS为0.0362时,淀粉糊的粘度为12100 mPa?s,比羟丙基木薯的粘度提高了6.72倍(羟丙基木薯淀粉的粘度为1800 mPa?s)。  相似文献   

4.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先羟丙基后辛烯基的改性顺序制备复合改性淀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谱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Brabender黏度仪等对羟丙基辛烯基复合改性蜡质玉米淀粉的物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改性淀粉在1 5501 610 cm-1处、1 714 cm-1处出现新的吸收峰,说明改性后引入了RCOO—和C=O基团。蜡质玉米淀粉复合改性后颗粒表面受损严重,颗粒的形状也发生明显改变,但晶体类型没有发生改变;透明性、冻融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机械活化-交联复合改性淀粉的流变特性,为复合改性提供及应用提供参考。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天然淀粉进行的机械活化,以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和红薯淀粉及其机械活化10 h淀粉为原料,氢氧化钠作为催化剂、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制备交联淀粉;研究机械活化和交联复合改性对淀粉的流变特性和抗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天然淀粉交联改性后的表观黏度减小,而机械活化10 h淀粉经过交联改性后淀粉糊的表观黏度增大;通过对比75℃和25℃下淀粉糊表观黏度的差异(表观黏度差或表观黏度比)发现,单独的机械活化和交联改性均使淀粉的抗老化特性增强,而机械活化10 h的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经交联改性后,在两温度下的表观黏度差增大,与机械活化后交联黏度增加太大有关。  相似文献   

6.
交联羟丙基羧甲基木薯淀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庆兴  童群义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3):122-124,128
对交联羟丙基羧甲基木薯淀粉(CHMS)的白度、糊粘度、透明度、冻融稳定性、耐盐性进行了测定,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对交联羟丙基羧甲基木薯淀粉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复合变性的淀粉白度下降至90.1%,而冷糊粘度升高至925mPa·S,糊透光率升高至70.7%,冻融稳定性、耐盐性也得到改善;红外谱图显示了各特征基团的特征吸收峰,证实了其分子基团的变化。对木薯淀粉进行交联羟丙基羧甲基复合变性,有利于提高其在工业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木薯改性淀粉对鹅血凝胶特性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木薯改性淀粉与鹅血混合,测定鹅血凝胶的保水性、质构、色泽、流变特性、热特性和感官评价等指标。结果表明,木薯改性淀粉添加浓度为0.2%时,保水性与未添加木薯改性淀粉的鹅血相比提高11.14%;咀嚼性是未添加木薯改性淀粉的鹅血的2.07倍;鹅血凝胶的感官评分与未添加木薯改性淀粉的鹅血相比提高45.83%;弹性值是未添加木薯改性淀粉的鹅血的2.71倍。静态流变学分析表明,添加0.2%的木薯改性淀粉,凝胶的表观黏度和触变环面积较小,说明凝胶的塑性和流变稳定性得到改善。通过热力学分析,木薯改性淀粉添加浓度为0.2%时,鹅血凝胶的变性温度与未添加木薯改性淀粉的鹅血相比增加9.2 ℃,热焓是未添加木薯改性淀粉的鹅血的1.03倍,使得鹅血凝胶更稳定。可见0.2%的木薯改性淀粉与鹅血混合能够较好提高鹅血的凝胶特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辛烯基琥珀酸酐(OSA)、Al3+以及不同p H值在改性过程中对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休止角、活化指数、接触角、分散性、和偏光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OSA、Al3+添加量和交联过程中p H值的增加,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的休止角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特征,而只有p H值的变化对马铃薯淀粉的休止角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改性后,三中淀粉的接触角均大于90°,证明淀粉疏水性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在活化指数试验中,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的活化指数可以达到0.95;液体石蜡中的分散性测试表明,玉米淀粉的分散性最好,其次是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的分散性最差,而改性后淀粉的分散性较原淀粉并未出现明显变化;最后,通过观察同等光强条件下淀粉的偏光特性,发现改性后淀粉颗粒出现偏光十字变弱、表面阴影增加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乙酰化、羟丙基化及复合改性对玉米淀粉物化特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及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淀粉的颗粒特性、结晶特性、热焓特性及糊的性质。结果表明:随着取代度的提高,改性淀粉糊的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红外结果表明,经过乙酰化羟丙基复合改性后,淀粉分子内引入新的基团,证实了酯化及醚化反应的发生;XRD结果表明,复合改性主要发生在淀粉颗粒的不定形区,改性后淀粉仍为A型结晶结构;从DSC参数可以看出,与原淀粉相比,改性淀粉的糊化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止温度及糊化焓均有所降低,表明改性可能会部分破坏淀粉的双螺旋结构,淀粉更易糊化。  相似文献   

10.
淀粉︰六偏磷酸钠︰乙酸酐(质量比)=100∶2∶7.5,温度50℃,pH值11.0,反应时间分别为:磷酸化交联4 h,乙酰化交联3h的最佳条件下,对玉米淀粉进行了乙酰化改性;通过SEM对淀粉,改性淀粉和增塑改性淀粉的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利用FT-IR分析了改性淀粉及发泡材料的红外谱图变化;使用TGA分析了增塑改性淀粉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将增塑乙酰化改性淀粉与EVA、POE等在密炼机中共混来制备淀粉复合材料,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硫化发泡,可以制备出环境友好型复合发泡材料;SEM分析表明:增塑改性淀粉与EVA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增塑改性淀粉用量从16%~24%变化时,部分未与EVA橡塑材料相容的淀粉颗粒虽然没有形成大规模聚集,但会影响到复合材料的发泡效果;经过增塑改性处理的淀粉,不能完全与EVA橡塑材料相容;热失重分析显示,加入增塑改性淀粉后,复合材料的初始失重温度明显提前,复合发泡鞋底材料的热稳定性有所降低,加入增塑改性淀粉确实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可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学显微镜(L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木薯淀粉、木薯淀粉- 黄原胶复配体系在糊化过程中淀粉颗粒形态的变化。淀粉糊化是淀粉与水分相互作用的过程,利用核磁共振仪(NMR)测定质子自旋- 自旋弛豫时间(T2),来反映体系糊化过程中黄原胶对水分运动性的影响;通过测定渗漏直链淀粉含量,反映黄原胶对木薯淀粉糊化过程中链段运动性的影响,从而探究木薯淀粉在黄原胶为连续相体系中的糊化机理。结果表明:黄原胶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升温过程中淀粉颗粒的膨胀,同时SEM图显示黄原胶包裹于木薯淀粉颗粒周围,形成空间位阻使得淀粉颗粒分散均匀,与淀粉糊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升温过程中质子自旋- 自旋弛豫时间(T2)的差异体现了糊化过程中水分分布及结合程度的变化,由于黄原胶的吸水及包裹作用使得淀粉糊化温度升高,热糊稳定性提高,表现为T2 先降后升的拐点由50℃升高至60℃及95℃较高的T2;黄原胶的加入使得体系中链段运动性降低,表现为直链淀粉渗漏量随着黄原胶配比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超微粉碎改性木薯淀粉及其对消化性的影响,以粒度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分析(FT-IR)以及Englyst法为分析手段,研究木薯淀粉经过不同时间(0、15、30、45、60 min)超微粉碎处理后的粒度、微观结构及消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经超微粉碎处理60 min后,颗粒结构被严重破坏,淀粉颗粒之间发生团聚,淀粉粒径由13.50 μm增加至36.17 μm;超微粉碎处理对木薯淀粉的晶型没有影响,仍为A型,但其相对结晶度由21.33%下降至1.14%;木薯淀粉在3000~2800 cm-1与1080 cm-1处的吸收峰强度减弱,表明超微粉碎处理使木薯淀粉的结构遭到破坏,氢键相互作用减弱;天然木薯淀粉的快消化淀粉(RDS)、慢消化淀粉(SDS)、抗性淀粉(RS)的含量分别为3.91%、44.71%、51.38%,经过超微粉碎处理60 min以后,RDS与SDS的含量分别增加至6.87%和45.91%,RS的含量下降至47.21%,说明超微粉碎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木薯淀粉的消化性。  相似文献   

13.
以羟丙基木薯淀粉为原料与正磷酸盐反应,采用超声波法工艺制备羟丙基木薯磷酸酯淀粉,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衍射等手段对酯化反应后产物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下酯化反应在羟丙基木薯淀粉脱水葡萄糖单元羟基上引入磷酸基团,其引入破坏淀粉分子内氢键,导致淀粉分子结晶区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直链以及支链淀粉含量、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及碘结合能力为分析手段,研究木薯淀粉经过不同时间(0、15、30、45、60 min)超微粉碎处理后的老化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时间超微粉碎处理后,木薯淀粉表面结构破坏,颗粒团聚,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支链淀粉含量降低;木薯淀粉糊液回复值显著降低,且处理时间超过30 min后,下降趋势变缓,这说明不同时间超微粉碎处理对淀粉的短期老化有抑制作用。然而,随着超微粉碎处理时间的增加,木薯淀粉冻融稳定性降低、凝沉性增加、碘结合能力增强,这表明超微粉碎处理对木薯淀粉的长期老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酶制剂在木薯淀粉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世界木薯的价格持续走高,木薯淀粉生产企业面临着生产成本提高的巨大压力,由于传统的木薯淀粉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废渣中含有大量未分离的淀粉,因此如何提高木薯淀粉出率成为木薯行业非常关心的问题.作者通过将生物制品酶制剂直接引进传统的木薯淀粉生产过程,根据新鲜木薯的组成,对不同单一酶制剂的筛选,酶制剂的添加量,复配以及处理时间的研究,确定了果胶酶以及蛋白酶复合使用可以对木薯淀粉出率的提高对有很大帮助,从而为木薯淀粉行业提高木薯淀粉出率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 of pressure cooking on microstructure of wheat and tapioca starch in keropok gel and expansion of fried keropok slices were studied. The morphology of the starch granules in the keropok gel at different steaming temperature was examin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Linear expansion of keropok made with wheat starch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teaming temperature, but that of keropok made with tapioca starch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teaming temperature. The linear expansion results correlate with the sensory evaluation of the products.  相似文献   

17.
以粒度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扫描示差量热(DSC)为分析手段,研究了木薯淀粉经不同压力(60、100、140、180、220 MPa)高速射流处理2次对木薯淀粉的粒度、微观结构、冻融稳定性、溶解性及DSC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经高速射流处理后,颗粒结构被严重破坏,发生部分糊化,粒度显著增加,溶解性提高,但冻融稳定性下降;高速射流处理并不改变木薯淀粉的晶形,但其结晶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film-forming solutions of tapioca starch/decolorized hsian-tsao leaf gum (dHG) as well as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and viscoelasticity of the resulting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as a function of dHG and glycerol concentrations. As compared to film-forming solutions with tapioca starch alone, the apparent viscosity, storage modulus and loss modulus of starch/dHG film-forming solutions increased, and tan δ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HG. After casting of the film-forming solutions, all starch/dHG films showed relatively low opacity values. SEM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ll starch/dHG films exhibited homogeneous and highly amorphous structure. The extensional creep compliance of starch/dHG film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glycerol concentration, implying weaker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higher mobility of polymer chains by the plasticizing effect of glycerol. However, addition of dHG pronouncedly increased the mechanical and elastic properties of tapioca starch films as evidenced by a decrease in extensional creep compliance and retardation time. Such results implied that dHG may possibly modify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tapioca starch film.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木薯淀粉的疏水性,使其作为颗粒乳化剂改善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的乳化特性,实验利用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ate anhydride,OSA)对原料木薯淀粉(native tapioca starch,NTS)进行疏水改性处理,得到不同改性水平和取代度(DS值)的疏水改性木薯淀粉(octenyl succinate tapioca starch,OSTS),并利用OSTS与MP制备复合乳化液。通过XRD、FT-IR、SEM和PLM分析了OSTS的结构变化,并测定了乳化液的乳液指数(EI值)、乳化活性(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乳化稳定性(emulsion stability index,ESI)、Zeta-电位、粒径分布、巯基含量和界面蛋白含量。结果显示,在木薯淀粉分子中成功引入了疏水基团,疏水改性处理对木薯淀粉颗粒的晶体结构基本无影响;随淀粉改性水平和DS值的增加OSTS-MP复合乳化液的EAI和ESI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3.0%OSTS-MP复合乳化液稳定性最...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光学生物显微镜观测结合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对马蹄淀粉中掺杂行为进行定性鉴别,以期为鉴别淀粉掺杂成分提供更客观、更准确的检测手段。结果显示:32个随意掺杂的马蹄淀粉样品中8个是纯马蹄淀粉,5个是纯木薯淀粉,1个是纯玉米淀粉,3个是纯马铃薯淀粉,3个是马蹄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的混合物,1个是马蹄淀粉和木薯淀粉的混合物,1个是马蹄淀粉和玉米淀粉的混合物,5个是木薯和玉米淀粉的混合物,3个是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的混合物,2个是木薯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的混合物。32个样品显微镜镜检结果和PCR检测结果基本吻合。两种方法可为国内淀粉市场质量监督提供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