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全寿命周期理论为依据,对高层钢结构住宅全寿命周期的成本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高层钢结构住宅造价的主要经济指标,并对钢结构住宅建筑进行综合经济效益分析。以某高层住宅楼为例,对一套完全相同的建筑体系分别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直接比较其基础工程造价,并就此对建筑综合成本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了高层钢结构住宅综合经济性的结论,可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晓丹  戚豹 《城市住宅》2015,(11):60-63
钢结构住宅采用新型节能墙体能有效提高围护体系的节能效果。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通过实例分析,对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两种形式住宅的围护结构进行了经济评价。说明采用新型墙体虽然使得建造成本有所增加,但是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的能耗,节约了运营费用,同时也降低了全寿命周期成本。从而为积极发展和应用这种新型节能墙体提供理论参考,进而推动我国钢结构住宅的进一步开发与推广,促进住宅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以工业化住宅为例,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理论,研究了工业化建筑全寿命周期阶段划分及全寿命周期成本组成。以龙信建设集团开发的龙馨家园项目为实证背景,定量对比分析了工业化住宅与传统住宅在全寿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成本。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工业化住宅全寿命周期成本增加的费用主要发生在建设阶段,减少的费用主要发生在使用阶段和处置阶段。基于全寿命周期角度分析看出:随着工业化住宅技术体系的完善和建造规模的扩大,其优势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钢结构建筑的自重轻、材料回收利用率高等一系列优势,使其成为当今绿色建筑的最佳选择之一。但人们认为其前期成本较高,性价比低,导致了钢结构住宅认可度较低,所以有必要对绿色钢结构住宅增量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概念,并由概念得出了绿色钢结构建筑增量成本的计算方法;其次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对绿色钢结构住宅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进行具体分析,构建了增量成本效益模型;最后以某二星级绿色钢结构住宅为例,得出了此项目的增量效益费用比为1.35。表明从长远来看钢结构住宅性价比高,一方面有助于绿色钢结构住宅的推广;另一方面可为今后项目进行成本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某住宅工程项目中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外墙住宅全寿命周期成本构成、普通住宅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工业化住宅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成本比较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研究,结合该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经济评价,对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外墙施工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提出了笔者的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绿色住宅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与效益的研究,首先,对绿色住宅建筑基本内容进行相应阐述。然后,对绿色住宅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中的前期成本、绿色技术成本以及施工成本进行分析。最后,分析绿色住宅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节能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节能住宅推广和建设的现状,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构建了节能住宅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并进行了费用估算。以实际项目为例,证明了节能住宅与非节能住宅相比,不仅可以减少能耗,保护环境,提高居住的舒适性,还可以节约运营维护费用,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经过分析证明,节能住宅的建设成本比非节能住宅多6.75%,但这些成本可以在13年内全部收回。  相似文献   

8.
经测算,如果一幢办公大楼的使用寿命为70年,其建造成本只是其全寿命周期成本的19%.除建造成本外,在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成本中,还包含装修成本、维修成本、运行成本、设备更换成本、物业管理成本等等.建设低碳住宅必须贯彻全寿命周期理念,使住宅的建造和使用成本,以及碳排放总量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建筑钢结构进展》2020,(3):121-128
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和混凝土建筑进行了全寿命周期经济性分析。以济阳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学楼项目工程为例,选取钢框架和混凝土框架两种结构体系搭配不同的外墙、楼板和内墙板等围护体系共计十种比较方案进行经济性研究,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体系分别计算每种方案的初始成本、建设成本、维护成本、拆除成本和残值,发现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均低于其他方案,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更好的经济性与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新型建筑节能体系——保温墙模复合剪力墙体系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根据节能建筑实际建立住宅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进行住宅的经济效果综合评价。经济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显著低于普通剪力墙体系及砖混结构体系。体系在提高住宅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舒适性等住宅品质的同时,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