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们预见,单模光缆因其独特的传输特性将被用于大容量长途通信系统。为了充分利用单模光缆这一优良传输特性,光纤之间的接头必须是低损耗、高强度的。为此研制出具有纤芯轴向自动对中功能和光纤端面间隙调节简易的单模光纤接头机。使用该接头机,能够获得拼接损耗低(平均拼接损耗为0.1dB/接头)、拼接时间也短(平均拼接时间为17分钟)的拼接技术,这就满足了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减少光纤接头熔接损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传芳 《通讯世界》2017,(19):48-49
光纤通信网络中光信号传输到光缆线路的光纤熔接接头位置处会产生极大的信号传输损耗,研究降低光纤接头熔接损耗技术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光纤接头熔接损耗的定义以及测量损耗值的方法.并且本文依据接头熔接损耗产生因素,对减少接头熔接损耗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光纤通信实际应用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段绪奎  杨彪 《通信世界》2003,(19):46-46
光纤熔接采用熔接器作为全自动专用设备,用短暂电弧烧熔两根光纤端面使之连成一体,将两段光缆中需要连接的光纤分别连接起来。采用该连接方法光纤接头体积小,机械强度高,光纤接续后性能稳定,因而应用非常广泛。光纤接续后光传输到接头处会产生一定的损耗,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应尽可能小,以确保光纤信号的传输质量。目前,多数熔接法都可以使熔接损耗值小于0.1dB,甚至可以达到0.05dB以下的水平。对具体的光纤工程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如光纤线路中继段长度、系统容量、光设备发射功率与接收灵敏度等确定每个光纤接头允许的熔接损耗值,将其作为熔接损耗指标在有关技术件中加以明确规定。由于光纤接头全部熔接完毕后衡量光纤线路传输质量的指标是光纤线路的传输损耗,所以光纤传输线路上每个光缆中继段传输损耗也必须有明确规定,目前要求这项指标在0.25dB/km以下(含熔接损耗)。  相似文献   

4.
光纤熔接指的是利用熔接器将两根光纤连接在一起的方法,这种方法连接的光纤性能稳定,机械强度高,应用十分广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两个光纤的接头处容易产生熔接损耗而影响光纤信号传输质量。为此,文章首先分析总结了影响光纤接头熔接损耗的主要因素,分别有本征因素和非本征因素,之后针对性地提出了降低光纤接头熔接损耗的方法,旨在确保光纤信号传输质量,提升光纤通信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1光纤接头熔接损耗的概念光纤熔接是用全自动的专用设备──溶接器(FusionSplitter)将两段光缆中需要连接的光纤分别—一连接起来,熔接时采用短暂电弧烧熔两根光纤端面使之连成一体,这种连接方法接头体积小、机械强度高、光纤接续后性能稳定,因而应用广泛。光纤接续后光线传输到接头处会产生一定的损耗量称之为熔接损耗或接续损耗。由于光纤接续质量影响光纤线路传输损耗的容限、光纤线路无中继放大传输距离等参数,因此要求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尽可能小,以确保光纤CATV信号的传输质量。目前,多数熔接法可以做到…  相似文献   

6.
光纤的传输损耗特性是决定光网络传输距离、传输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光纤传输损耗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光纤通信网络的建设和维护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光纤使用中引起传输损耗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这些损耗。光纤使用中引起的传输损耗主要有接续损耗(光纤的固有损耗、熔接损耗和活动接头损耗)和非接续损耗(弯曲损耗和其它施工因素和应用环境所造成的损耗)两类。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传输波长对光纤接头损耗的影响以及光纤带光纤接头存在芯轴横向错位时模场直径对接头损耗的影响,引入了模场重叠率概念.探讨了纤芯与包层同心度误差、光纤带翘曲度对光纤带光纤接头损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光纤接头中的谐波失真对模拟传输系统是有害的。在本文中我们介绍用于谐波失真的解析式,谐波失真是由于在单模光纤接头中的衍射损耗,横向错位和角度偏移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1)前言目前,采用多模光纤的光通信方式正进入实用化阶段,为此需要各种技术,其中光纤的连接最为重要。现今,随着连接技术的提高,在人孔、隧道等传输线路建设现场,已能获得非常低的接头损耗。可以预料,将来随着接头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接头损耗将益发降低。但是,届时由于熔融连接时所外加的热及压进光纤,或者在 V 槽连接中,由于纤维之间有间隙,所以在连接部的折射率分布处,会产生与原来光纤的折射率分布相异的波动。可以设想,这种连接部的折射率分布的波动,会引起接头损耗及模式变换,而接头损耗及模式变换将使传输线路的特性受到影响。传  相似文献   

10.
对光纤微弯损耗的利用张海宾光纤的弯曲半径小于一定长度时,光波在光纤中传输到这一点时就会产生一个微弯损耗,这个弯曲损耗与光纤的弯曲程度以及光纤的传输波长有直接关系.光纤的弯曲半径越小,光波在这一点产生的微弯损耗越大.光纤接头损耗会影响光信号的正常传输,...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 随着光学技术、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纤通讯已广泛地应用于网络传输领域。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光纤传输频带宽、损耗小、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在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和改造中逐渐处于主导地位,有线电视网络中主要应用光纤传输技术有:数字基带传输,AM-VSB通道传输,FM通道传输,数据通道传输等。光纤技术的应用为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如何保证网络安全畅通非常重要,这就需要一种能够准确测量光纤传输特性的工具,它能够测得光链路各种参数并进行分析,如可用于光功率的测量、光纤衰减、接头损耗、光纤故障定位以及了解光纤沿长度  相似文献   

12.
光纤在传输损耗和抗电磁干扰有优势,但在实际传输介质中经常会出现光纤在一定范围内的弯曲而改变光路,因此,光纤的弯曲损耗及相关的物理现象成为人们研究的课题光纤传输质量受光纤损耗的影响,分析与测试光纤的损耗对实际应用有参考价值。由于光纤弯曲改变了传导模的形式,使光信号在弯曲部分产生了辐射损耗,信号传输距离和接收灵敏度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光纤弯曲损耗随弯曲半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光纤弯曲对不同波长的光损耗不同,因此在通信传输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产生光纤损耗的原因及损耗的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光纤损耗是光纤的一个重要传输参数。光纤的传输损耗可分为:光纤本征的传输损耗和光纤使用时引起的传输损耗。 ①本征的传输损耗主要有:吸收损耗、散射损耗和辐射损耗等。 吸收损耗是光波被某种材料杂质及材料固有的吸收面转变为别的能量而造成的损耗。 散射损耗指光在光纤中传输方向的改变散射而发生的损耗。由于在光纤制造或使用中有时会在光纤轴上产生几微米的弯曲,相当于在光纤与包层的分界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电力光传送网(OTN)在光层传输过程中的主要线性损伤:光纤衰减、色度色散(或群速度色散)和偏振模色散。针对工程实际中应用的设备,研究光层后续传输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考虑了光信号在光缆线路中的实际传输损耗,采用光纤连接器在配线架等设备转接时产生的接头损耗和各项环境因素对光缆线路传输损耗值的影响。分析OTN网络传输过程中色度色散和偏振模色散计算方法,给出了3个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5.
光纤熔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在光纤中传输时会产生损耗,这种损耗主要由光纤自身的传输损耗和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组成。光纤自身的传输损耗是一个确定值,而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则与光纤的本身及现场施工有关。努力降低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则可增大光纤中继放大传输距离和提高光纤链路的衰减裕量。  相似文献   

16.
光纤传输具有损耗小、传输距离远、工作频带宽、抗干扰能力强、原材料丰富等优点,是广电网络理想的传输载体。在有线电视中只使用单模光纤。光在光纤中传输时会产生损耗,这种损耗主要由光纤自身的传输损耗和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组成。光缆一经定购,其光纤自身的传输损耗也基本确定,而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则与光纤的本身及现场施工有关。光纤接续是光纤传输系统中工程量最大、技术要求最复杂的重要工序,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光纤线路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产生的损耗主要是由光纤自身的传输损耗和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组成的。光纤自身的传输损耗与光纤的种类和成缆质量有关,而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则与光纤本身及现场的施工环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朱宝祥 《有线电视技术》2005,12(23):102-103
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产生的损耗主要是由光纤 自身的传输损耗和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组成的。光 纤自身的传输损耗与光纤的种类和成缆质量有关,而 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则与光纤的本身及现场施工 息息相关。熔接损耗过大势必会影响传输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光纤熔接是光缆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熔接质量直接影响系统传输质量,特别是大芯数、长途光缆,不合格的接头会给整个工程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下面谈几点体会: (1)必须坚持做到每个熔接点的损耗不超过0.1dB,每个接头都不能马虎,不留后患。 光纤的传输损耗很小,在1310nm时,每千米损  相似文献   

20.
光在光纤中传输时会产生损耗,这种损耗主要是由光纤自身的传输损耗和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组成的。光缆一经定购,其光纤自身的传输损耗也基本确定,而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则与光纤的本身及现场施工有关。努力降低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则可增大光纤中继放大传输距离和提高光纤链路的衰减裕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