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林绮芬 《包装工程》2015,36(4):22-25
目的对智能家居趋势中软材料产品的创新方向进行研究。方法以设计和科技跨界合作的案例以及家居中人对软质材料的使用诉求为基础,分析软材料产品融入智能家居体系中的可行性。结论软材料产品通过材料及功能等的创新,与居住者产生更多的互动,使智能家居体系得到完整延伸,成为物联网时代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废旧材料在低碳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冬楠  苗秀 《包装工程》2016,37(18):144-148
目的对废旧材料在低碳家居产品中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方法依据人的感觉、知觉和思维等一系列认知过程划分废旧材料特性,结合设计心理学中产品对人的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和反思层面的影响,结合设计实践进行研究。结论尊重废旧材料的感觉特性,如实反映产品理念、保留材料自然质感和减少装饰用辅材,可以引起与人本能层面的共鸣;挖掘废旧材料知觉特性,满足可用性和交互顺畅,可以引导人们知行合一;探索废旧材料的思维特性,唤起用户回忆,引起情感反应,从而创造产品的精神价值,最终实现废旧材料的非物质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蔚 《包装工程》2018,39(8):57-61
目的通过研究材料的创新应用方法,强调包装材料的创新设计不应偏重于加工技术的开发,也应注重对创新意识的培育,从而帮助包装设计树立更具创新价值和产能价值的地位,以创新性设计理念与创新性材料应用手法赋予产品更高的附加价值,提升企业品牌与产品的错位竞争能力。方法运用开放式思维方式,从多角度、多视点、多方利益入手进行研究,通过文献查阅、资料分析、跨学科比较、个案研究等多种方法,对包装材料各类创新应用的形式进行梳理,挖掘材料的文化与形式内涵,归纳总结出现代包装设计中材料的主要创新应用方法。总结得出4类组合形式,即解构的组合形式、打破习惯认知与思维定式的材料应用、运用仿生设计赋予包装材料感性色彩、应用新兴科技材料与技术。  相似文献   

4.
尹建伟 《包装工程》2021,42(10):14-18
目的 从设计师、材料特性以及用户体验维度提出材料设计研究的3个视角.方法 采用文献梳理、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材料设计研究进行系统性整理.结论 材料设计研究的视角包括设计师式的材料探究和材料思维、材料特性和科学选材策略、材料体验和材料驱动创新方法.3个视角有助于厘清材料设计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从思维、材料以及体验3个层面构筑材料的研究体系,为未来的材料设计研究提供可行的实践和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5.
王华斌  曾雪妍 《包装工程》2018,39(22):288-293
目的 利用切氏软系统方法论研究产品的情感化设计,为未来的用户体验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首先对切氏软系统方法论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切氏软系统方法论的应用思路,继而依照此应用思路,逐层剖析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软问题,从而利用切氏软系统方法论为产品情感化设计搭建合理的概念模型,并比较基于此概念模型的产品实例与现状。结果 验证了此概念模型的合理性与普适性,以及印证了产品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结论 一方面,切氏软系统方法论是以人类活动系统为核心展开的系统理论;另一方面,情感化设计也正是在以用户为中心基础上衍生出的概念,基于这一共通点,利用切氏软系统方法论构建的概念模型对产品进行情感化设计具有合乎逻辑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鼎 《包装工程》2017,38(22):174-179
目的分析从事众筹式创业的工业设计师的创意思维转型。方法应用"创意思维"理论模型解释众筹设计项目的创立过程,并设计、实施针对样本工业设计师的整体单一案例研究;同时开展了对成功众筹设计项目的整体多案例研究。结果通过准备收集材料、收集材料、证据分析3个阶段的研究过程,得出5种阻碍众筹式设计创业的创意思维局限。结论建议从事众筹式创业的工业设计师掌握制作产品原型、遵循设计流程、发现并解决问题、定义设计构思以及应用评估方法的专业知识,从而完成互联网经济模式下的思维与知识转型。  相似文献   

7.
郑丽萍  程鸣 《包装工程》2014,35(16):30-33
目的分析软性材料在工业产品设计中产生的原因,研究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包括传统民族产品的应用与现代产品设计的创意表现。方法结合软性材料在产品中的应用历史与发展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软材料在民族传统产品与现代工业产品生产中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目前的产品设计来说明软性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与创意表达。结论软性材料逐渐进入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范围,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达维 《包装工程》2019,40(4):162-167
目的研究如何利用玩具思维对后工业时代的日用消费品进行玩具化设计。方法从消费品的物质材料、结构形态、技术功能3个维度出发,分析各维度的符号表现与玩具思维的多重设计要求相匹配的方法。在后工业时代日用消费品设计领域,构建起一套适用于玩具化设计的新标准。结论玩具思维作为设计师试图"说服"消费者的一套修辞理念,可以在设计对象的材料、形态、功能维度上巧妙调动各种符号表现,设计出符合后工业时代特征的玩具性产品。  相似文献   

9.
培养工业设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云龙 《包装工程》2015,36(18):101-104
目的对培养工业设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从工业设计实战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经典设计案例对培养创造性思维进行了较为系统与深刻的分析。结论工业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包含多种方式,通过研究产品造型、功能、语意、理念4个方面,体现了工业设计创造性思维对具体产品带来的功能性、审美性、认知性和价值性的提升。因此,工业设计的设计过程应该要把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产品声音设计中的认知心理属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秀丽  马春东 《包装工程》2011,32(24):84-86,94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产品的声音设计,基于对产品中声音材料的归纳和分类,系统地分析了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思维、情绪等认知过程的各个环节与声音的相互作用,论述了声音作为产品设计要素的认知心理依据以及声音与情感判断的综合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声音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使产品的声音设计能够对应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声音的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11.
黄永健  陈曦 《包装工程》2022,43(22):272-277
目的 以东楮岛传统渔村文化为典型案例,详细剖析渔村文化元素如何应用于现代船木家具产品的设计思维,探索船木家具设计中应用渔村乡土民俗文化的策略。方法 基于山东荣成地区东楮岛渔村文化的田野调研,通过船木材质、民居陈设、木作工艺、创新创意等多方面考察及“渔村”文化元素汇集,结合胶东半岛沿海地区的风俗习惯,运用设计艺术学原理论证船木家具设计的创新理念和审美思维。结论 船木家具是海洋渔村文化的物质承载者,其设计思维注重船木材质特性、粗犷的结构方式、简约时尚的功能形式,并且显现出渔村生活文化元素的审美属性。现代船木家具产品的创新设计将对我国民族传统渔村文化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韩亮  谭明 《包装工程》2020,41(16):98-104
目的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万物互联的技术语境下,金融科技面临着创新思维与人机交互的双重挑战及机遇。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创造出一系列的新模式、新应用、新产品,对金融服务与体验质量的影响问题日益突出。基于服务设计思维视角研究金融科技的关键性因素,洞察用户体验价值,进行更为深层次的交互体验式创新与思考。方法通过服务设计方法与工具,可视化的服务蓝图、体验地图等,呈现金融产品整体服务链中的接触点及痛点,研究分析金融科技产品与服务的体验价值创新优化策略。结论提出金融科技体验价值创新的几个维度,构建出产品场景化、信息可视化、文案通俗化、体验定制化、服务全局化的优化策略,为未来精细用户分群降低物理障碍的壁垒,提供设计学层面的思考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曾令一  刘元风 《包装工程》2023,44(12):381-390
目的 为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广泛传播与创新发展,以敦煌唐代龟背纹样为对象,文创产品为载体,构建一种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创新设计方法,丰富图案种类与表现形式,满足市场对敦煌元素文创产品的商业需求。方法 采用文献收集法和专家访谈法,挖掘敦煌唐代龟背纹样的文化内涵与造型特征。通过形状文法提取典型纹样作为初始形状,进行初步演化与二次设计重组,遵循形式美法则对图案再创作。融合感性工学的评价方法筛选符合大众喜好的创新图案,并将其应用于文创产品中。结论 创新设计方法赋予了敦煌龟背纹样生命力与时代感,而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跨学科思维实现了以用户需求为主导的创新设计,使图案筛选更加精准,提高了创新方案的有效性与成功率,为敦煌传统纹样的传承与创新拓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湘西苗族传统蜡染文化创新设计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军 《包装工程》2017,38(12):48-54
目的从湘西苗族传统蜡染文化创新设计产品的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设计产业的发展思路、方法与途径提供借取与案例支撑。方法从建立湘西苗族传统蜡染创新设计发展机制、产品开发策略和产业创新设计实践3个方面,为传统蜡染文化创新设计产品的研究方法、开发思路及品牌建设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共融型"的传统蜡染文化创新设计产品开发模式及创新设计方法,既可以改变传统保护与传承的方式,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理念、文化创新设计产品开发和创新设计策略起到试点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Bionic innovation design refers to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products by extracting biological information in nature, which has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s. The traditional bionic innovative design method mostly applies a small amount of biological information, which is difficult to efficiently retrieve a large amount of bi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it is difficult to produce innovative design solutions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designer’s thinking and relate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propose an integrated innovative design method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biological texts from website to assist designers in making bionic innovative design. Based on this, an innovative design method was proposed for mapping network biological texts by user requirements to obtain multi-disciplinary requirements and multi-mapping targets design scheme. Firstly, based on the neural network model, the knowledge in the internet biological text was extracted and stored in the database. Then, the keywords of product design we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multi-disciplinary requirement mapping method, which was mapped to internet biological texts by using the fuzzy mapping method to obtain engineering design solutions. Finally, the code was programm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user interface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above metho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proposed method was verified by taking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the tubeular type air heater as an examp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ating effect of optimized tubular type air heater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ould solve the current key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innovative bionic design, such as the lack of biological text information, the limitation of designer’s own thinking, the lack of integrate interdisciplinary expertise and the unsatisfactory generation of product solution.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assist the designer to complete the bionic innovative design of products.  相似文献   

16.
当代互联网语境下的产品包装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丁伟  陈烈胜 《包装工程》2018,39(24):110-114
目的 基于产品包装对产品的保护、营销作用,探究包装设计在互联网时代的迭代创新设计。 方法 用互联网设计思维,重构设计要素,适应新的设计法则,从营销策略和设计方法上分析研究当代产品包装创新设计的新特征、新变化以及未来产品包装设计的多种可能性,思考产品包装创新设计的新发展、新思路,最大程度地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乃至创造需求。结果 互联网时代产品包装设计,更注重娱乐营销,品牌建设和人文情怀的回归表达。结论 在互联网时代,包装创新设计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变中求异,唯有“变”才是永恒不变的。因此,只有熟悉包装设计新变化、新特征及未来可能性,设计师才能时刻保持敏感性,才能拥有更加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和创造力,考虑生态、社会、经济的共赢理念。  相似文献   

17.
仿生创新设计是指通过提取自然界中的生物信息来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仿生创新设计方法大多基于少量生物信息,难以对大量生物信息进行高效的资源检索,且会因受到设计人员思维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局限而难以产生富有创新性的设计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需提出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中大量生物文本的集成式创新设计方法,以辅助设计人员进行仿生创新设计。基于此,提出一种通过用户需求映射网络生物文本来获取多学科需求、多映射目标设计方案的创新设计方法。首先,基于神经网络模型提取网络生物文本中的知识并存入数据库;然后,根据提出的多学科需求映射方法得到产品设计的关键词,并用模糊映射方法将产品设计的关键词映射到网络生物文本中,由网络生物文本得到工程设计解;最后,根据上述方法编写程序及设计相应的用户界面,并以管式空气加热器的创新设计为例来验证所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管式空气加热器的加热效果明显提升,说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仿生创新设计中生物文本信息少、设计人员受自身思维限制且缺乏跨学科专业知识以及生成的产品方案不理想等关键问题,可有效地辅助设计人员完成产品的仿生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8.
郝凝辉  刘晓天 《包装工程》2023,44(12):39-48
目的 总结智能交互时代设计赋能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策略和路径。方法 基于智能交互时代背景,以创新设计思维为指导,从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动态趋势以及与创新设计的关联性等方面对智能制造的创新设计发展策略及路径进行探讨。结果 在创新设计思维的指导下,总结智能制造的创新设计模型与发展策略,以及设计赋能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可行性路径。结论 以智能制造创新设计思维为指导,总结了创新设计流程、数字化转型、柔性设计制造、协同集成平台、创新服务系统以及设计教育新范式等六大设计赋能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下健康理疗产品创新设计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研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思维和各种新技术对健康理疗产品创新设计的影响。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典型案例分析,从用户需求、产品进化、支撑技术和发展环境等方面,研究"互联网+"给健康理疗产品带来的影响,探讨新时代下该类产品的创新设计。结论 "互联网+"时代下,让用户参与创新、考虑模块化产品设计、共享健康大数据、进行个性化定制,是未来健康理疗产品创新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