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主要研究了10 kV配电网DSCADA系统中,DSACDA主站与RTU终端采用IEC60870-5-101规约和循环式远动规约(CDT规约)时,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通信方法;分别针对IEC 60870-5-101规约和CDT规约制定了数据处理方法.两种方法在上海电力公司的工程中加以验证,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压电力线载波传输配电自动化数据完全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了10kV配电网DSCADA系统中,DSACDA主站与RTU终端采用IEC60870—5—101规约和循环式远动规约(CDT规约)时,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通信方法;分别针对IEC60870—5—101规约和CDT规约制定了数据处理方法。两种方法在上海电力公司的工程中加以验证,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压电力线载波传输配电自动化数据完全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目前采用IEC 60870的老设备很多,须确保IEC 60870标准的装置在通信上与基于IEC 61850新标准的系统的相互兼容。比较了IEC 61850与IEC 60870两种不同标准体系通信规约的特点,依据变电站通信功能的特点和IEC 61850的映射原则,提出了将IEC 61850到IEC 60870.5—103/104通信规约的映射方法和思路,以使采用103/104规约的装置与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兼容。  相似文献   

4.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通信规约主要应用于集控站与基站之间的数据通信,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数据通信也可以参照执行。文章介绍了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系统结构,分析了IEC 60870-5-101和IEC 60870-5-104规约的特点,并结合这2种规约进行相应的扩充,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通信规约。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IEC60870-5-101通信规约(101规约)的特点、规约构架、正常通信过程及异常通信过程的处理;分析了TCP、UDP网络协议的利弊,阐述了配电自动化无线公网通信中网络协议的选择.,结合目前配电自动化试点过程中无线公网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标准IEC 60870-5-101规约介绍,针对广东电网公司规定的相关细则对规约背景、应用范围、规约结构等进行分析.对广东中山浪网220 kV变电站通信结构及地调系统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IEC 60870-5-101在广东细则中的具体应用.通过上述介绍帮助读者对整个规约细则有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IEC61850到IEC60870通信规约的映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目前采用IEC60870通信规约的老设备很多,必须保证采用这种规约的装置在通信上与基于IEC61850通信规约的系统相互兼容.比较了IEC61850与IEC60870两种不同标准体系通信规约的特点;依据变电站通信功能的特点和IEC61850的映射原则,提出了IEC61850到IEC60870-5-103/104通信规约的映射方法和思路:将采用103/104通信规约的装置纳入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体系.  相似文献   

8.
IEC60870-5-101、IEC60870-5-104、DNP3.0是配网自动化中常用的三种通信规约,本文从协议体系结构、通信效率和在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的几个方面对这三种规约进行比较分析,并指出传统通信规约的网络化传输是配网自动化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IEC60870-5-103通信规约在110kV裂心式高压并联可控电抗器控制装置中的应用。首先简要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S)的局域网结构及IEC60870-5-103通信规约(103规约)的特点,然后分析了可控电抗器的运行数据结构,给出了103规约在可控电抗器的控制装置中的具体实现方法。试验和现场运行表明,可控电抗器控制装置采用103规约能够与SAS系统进行可靠的通信,并且具有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IEC 60870-5-101规约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IEC 60870-5-101规约的出现使电力自动化系统有了统一的国际标准规约。标准规约的功能强大,适用面广,给标准规约的理解及应用增加了难度。作者结合中山电力局成功应用IEC 60870-5-101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践经验,对该规约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和系统的国际标准IEC 61850虽然没有规定具体的通信媒介,但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来看,以太网已成为实现IEC 61850标准的主流网络,底层通信协议选用广泛使用的TCP/IP协议.但是TCP/IP协议没有提供任何安全能力,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IEC 62351: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的第三部分——通信网络和系统安全包括TCP/IP的协议集,将嵌入Kerberos协议的TLS协议以及基于SSL/TLS的VPN隧道技术作为安全解决方案,达到保障TCP/IP协议和通信网络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IEC 61850标准与通信协议的区别,介绍了IEC 61850通信体系的内容和特点,对IEC 61850标准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了完整地分析,探讨了IEC 61850通信性能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总结了基于IEC 61850标准的变电站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3.
IEC61850标准是基于通用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唯一国际标准,它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来描述变电站IED之间的通信协议。IEC61850-8-1将ACSI核心服务映射到MMS,MMS服务和协议的实现是IEC61850实现的基础。提出了一个MMS客户端软件的实现方案,给出了软件结构框图,并对具体的MMS服务和协议的实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最后结合一个具体的IEC61850服务的例子对数据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可重构SVC兼直流融冰装置在SVC模式及融冰模式下的控制策略和谐波特性,总结其在南方电网的应用情况,以500 kV桂林变电站和独山变电站的SVC项目为例讨论了实际运行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通信协议与信息语义标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之尧  刘正超  杜杨华 《广东电力》2007,20(1):30-33,45
从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形态及应用需求出发,阐述了系统对通信协议和信息语义的要求,分别从通信协议和信息语义的角度详细分析了IEC 60870-5-104加IEC 60870-5-103协议、IEC 61850标准的适用性.以广东电网的系统为例,对通信协议和信息语义标识的各个要素进行了归纳,总结了形成目前所采用的通信协议和信息标识方法的客观基础,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基于IEC 61850第1版(Ed 1.0)标准的变电站与调度端之间保护信息通信规范缺乏明确的标准支撑,IEC 61850第2版(Ed 2.0)中IEC 61850-90-2研究了变电站与调度端间的通信,为保护信息的远传提供了理论依据。文中分析了基于IEC 61850Ed 1.0的继电保护信息出站现状及IEC 61850-90-2中对变电站信息出站的要求,并对通信方式和建模策略进行了对比和优选。研究表明:在IEC 61850Ed 2.0标准体系下,代理/网关的非透明间接访问方式和镜像建模更符合保护信息应用需求,同时现有的基于IEC 61850Ed 1.0保护信息出站通信规范增补相关服务及约定,即可符合IEC 61850Ed 2.0的要求。文中提出了符合IEC 61850-90-2的保护信息出站通信方案,并结合工程实践,论述了信息上送、日志服务等实现考虑。  相似文献   

17.
综合监测单元是实现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通信统一平台化的关键。为了解决当前变电站非标准化设备无法与IEC61850标准监测系统通信的问题,给出了一种综合监测单元样机的系统结构设计方法。基于Linux的嵌入式平台所设计的综合监测单元样机,可完成将MODBUS、IEC 60870-5以及私有协议向IEC 61850标准的转换。针对MODBUS常规监测设备的标准化接入,给出了综合监测单元的数据库设计及其软件结构设计方案;结合实际监测设备的标准化信息及服务模型对其进行了功能测试,验证了样机的设备可靠性及功能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IEC 62351安全体系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电统自动化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是站内各种智能装置的通信,该领域技术发展的趋势是通信规约的网络化及国际标准化。随着开放性的增加,特别是采用网络化的IEC61850标准成为发展方向时,网络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IEC针对变电站内主要通信规约,制定了IEC62351安全国际标准,它在通信的多个层次上进行认证或加密,极大提高了规约的安全性。该文在介绍了IEC62351标准的主要内容后,提出了为符合该标准的自动化系统应该进行改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面向点技术的传统规约向面向对象技术的IEC61850的转换,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里结合广州番禺供电局的运行实际,以CDT规约作为传统规约的代表,IEC61850标准的实现为基础,探讨了CDT规约向IEC61850转换理论。并设计一个转换网关应用串口通信,信息建模以及XML等技术实现其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