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一步模压法制备了三元乙丙橡胶/氯丁橡胶(EPDM/CR)共硫化阻燃橡胶,并用无转子流变仪、动态力学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EPDM相与CR相的硫化速率、交联密度、分子链运动性和相容性与共混胶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通过改变促进剂乙撑硫脲(Na-22)和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D)的含量,均能有效地减小EPDM相与CR相硫化速率和交联密度的差值,改善两相的共硫化性,从而提高两相的相容性。改变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EPDM-g-MAH)的含量,能够有效地改善EPDM与CR的相容性,但会降低EPDM/CR的硫化速率和交联密度,损害两相的共硫化性。在Na-22、TMTD和EPDM-g-MAH的添加量分别为1.50 phr、2.10 phr和10.00 phr时,EPDM/CR硫化胶的拉伸断面平整,出现了明显的脊柱线,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分别为17.84 MPa,483.75%和28.38 k N/m。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亲水性,增强其在水处理中的抗污染能力,用无机纳米二氧化钛(TiO2)、氧化铝(Al2O3)与聚偏氟乙烯共混,采用相转化法制得无机改性有机高分子杂化超滤膜。采用杯式超滤装置考察了无机纳米颗粒的含量对杂化膜水通量的影响;测定了膜的纯水接触角、机械性能、截留效率和膜的孔径及孔径分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膜表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加入量为3%,TiO2与Al2O3的加入比为1∶1时,杂化膜的水通量较有机膜提高了79.5%,但截留率保持不变;杂化膜的机械强度最大增加41.6%;杂化膜的纯水接触角由未改性前的78.68°降至50.54°,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杂化膜的平均孔径增大,孔径分布更加均匀;纳米颗粒的加入增加了膜表面的孔密度,但没有改变膜断面的微观结构。杂化超滤膜不仅保持了PVDF膜的优良性能,而且增强了其强度、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硬脂酸对氧化铈(CeO2)进行表面改性,并分别将CeO2和改性CeO2掺混到氯丁橡胶(CR)中,制得CeO2/CR和改性CeO2/CR复合材料。通过SEM、FT-IR、XRD对改性CeO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eO2/CR和改性CeO2/CR复合材料的硫化性能、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改性CeO2的晶型结构未发生改变并在其表面生成了硬脂酸铈盐。与添加未改性CeO2相比,添加改性CeO2使CR的正硫化时间缩短了9.7%,CR的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和热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5.
6.
聚合型半导体材料g-C3N4因其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光电性能成为当今研究的热门材料。本文从结构分析和理论计算角度讨论了g-C3N4能够作为无金属催化剂的原因,综述了介孔g-C3N4、无机元素掺杂g-C3N4、金属负载g-C3N4、g-C3N4/金属氧化物复合物和有机改性g-C3N4等不同改性g-C3N4的制备和性质,着重分析了他们催化光解水析氢反应的机理、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并阐述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对羰基铁粉94RC进行表面包覆改性,制备了不同厚度的改性羰基铁粉-氯丁橡胶复合薄膜.实验表明,单层复合薄膜厚度为1.58、面密度为3.30kg/m2时,吸收率超过-8dB的合格带宽达到5.2GHz,增加单层膜的厚度,可以使最大吸收峰值向高频移动,并使吸收频带增宽.根据电磁波传播特性和阻抗匹配原理设计并制备了由透波层、过渡吸收层、强磁损耗层组成的厚度0.64、面密度0.71kg/m2的3层复合薄膜,其最大吸收率为-13.45dB,吸收率超过-8dB的合格带宽5.51GHz.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Cu(NO3)2、H2O2和KMnO4对椰壳活性炭进行改性,研究了活性炭微观结构、表面化学性质变化,及其对SO2、NOx等酸性腐蚀性气氛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u(NO3)2改性活性炭比表面积显著降低,平均孔径有所下降,Cu(NO3)2微晶分布于活性炭表面及微观孔道内,表面以碳、铜、氧和氮元素为主。H2O2改性活性炭比表面积有所增加,平均孔径减小,H2O2与活性炭表层反应后起到刻蚀效应,引入丰富的微纳孔道结构,使其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加,氧元素含量提升。KMnO4改性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略微降低,KMnO4与活性炭表层反应后含氧官能团增加,反应产物附着于活性炭表面,改变其微观结构。三种方式改性的活性炭对SO 相似文献
9.
纳米TiO2经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改性后,再通过聚乙烯亚胺(PEI)单体在APTES-TiO2表面进行原位化学氧化接枝聚合,制备了基于共价键结合的PEI/APTES-TiO2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以甲基橙(MO)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所制备复合材料在紫外光下和太阳光作用下的光催化性能。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2经过有机改性后复合材料在紫外光和太阳光下都出现了较强的吸收,光能的利用率和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得到提高,复合材料表现出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ZnO/CaCO3复合粉体,考察了工艺参数对形貌和分散状态的影响,分析了ZnO在CaCO3表面的组装过程和ZnO的生长方式,测试了复合粉体的硫化活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ZnO和CaCO3质量比为1∶2,沉淀反应物物质的量的配比为1∶1,煅烧温度为300~350℃时,ZnO/CaCO3复合粉体比表面积可达19.827 m2/g且有着良好的分散状态,CaCO3表面ZnO的粒径较小(5~10 nm)。在CaCO3表面上反应生成的羟基磷灰石对Zn2+的吸附的作用是将ZnO与CaCO3成功组装在一起的关键,也是ZnO沿垂直CaCO3表面方向生长的原因。将复合粉体应用于丁苯橡胶硫化中,硫化时转矩值最高达10.07 dN·m,硫化速率CRI最快为0.247 s-1。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氧化石墨烯(GO)/Fe3O4复合材料的分散程度,利用三苯基膦(PPh3)对GO表面进行功能化改性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GOP),然后采用共沉淀法一步合成GOP/Fe3O4复合材料。通过场发射SEM、高分辨TEM、XRD、FTIR、Raman和VSM对GOP/Fe3O4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磁性能进行表征。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PNA)测试了GOP/Fe3O4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并模拟计算其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结果显示:GOP/Fe3O4复合材料的最大电磁波吸收强度值达到-25.4 dB,有效吸收频宽为6.0 GHz,较未改性GO/Fe3O4复合材料均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用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沉积Zn/Sn/Cu预置层,然后再在H2S气氛下将其硫化制成Cu2ZnSnS4(CZTS)薄膜。研究了不同硫化温度(460,500,540和580℃)对CZTS薄膜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Raman、扫描电镜、能量色散谱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表征薄膜的物相、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硫化温度下都成功制备了CZTS薄膜。当硫化温度为540℃时,制备的薄膜晶粒达到2μm,结晶性最好,表面致密光滑,而且它的吸收系数大于7×104cm-1,禁带宽度为1.49 e V。硫化温度较低(460℃)时,含有Cu2-xS杂质相,表面存在孔洞。而硫化温度较高(580℃)时,晶界处会产生微裂纹。 相似文献
16.
非常规大气污染物砷化氢(AsH3)主要来源于有色金属矿冶炼、磷化工、煤化工、石油加工炼制等行业,其特有的毒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20世纪初,国内外一直鲜有关于砷化氢去除的研究,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砷化氢的毒性性状、迁移转化和去除机制开展了研究。由于砷化氢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早期的去除方法主要为氧化性溶液吸收法,目前国内仍采用此方法,后来又相继出现直接燃烧法和催化分解法。然而,这几种方法都存在能耗大、工艺复杂等缺陷。 研究者们致力于寻找一种更合理的砷化氢去除方法。对比一些结构不规则、比表面积小的传统吸附剂,改性吸附剂具有三大优势:(1)通过化学吸附、催化氧化等多种途径去除砷化氢,效率高、成本低;(2)对目标污染物具有选择性吸附能力;(3)砷化氢的反应产物能被稳定吸附在改性吸附剂上,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在较高效率的改性吸附剂中已获得成功应用的载体材料包括活性炭、介孔氧化铝和各类分子筛等。其中铜基改性活性炭吸附剂的研究应用最早;钯基改性介孔氧化铝是目前抗毒稳定性最强的改性吸附剂;公认的21世纪“革命性材料”——石墨烯也被改性并应用于砷化氢的去除研究。近几年的研究工作将负载双金属协同作用、载体优化等手段引入改性吸附剂的制备中,实现了改性吸附剂的晶体结构规整化和表面化学活性优化,为砷化氢去除效率的再次突破性提高提供了可能。此外,除研究改性吸附剂的作用机理和去除性能外,研究者们主要在选择合适的活性组分和载体材料组合制备工艺方面进行了不断尝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充分发挥改性吸附剂高效去除能力优势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工业适应性。目前,已有几种改性吸附剂应用于工业排放废气中砷化氢的净化处理。 本文总结了砷化氢的主要工业来源和排放后的迁移转化过程,综述了吸附法脱除工业废气中砷化氢研究进展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现状;指出虽然改性吸附剂去除砷化氢技术可行,可为工业上高效去除砷化氢废气提供新思路,但是依然存在吸附剂工业推广方面的经验较为欠缺、相关研究较少等问题。随着国家对砷化氢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一些更高效、经济和环保的改性吸附剂将会成为研究热点,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液成膜的方法制备了不同Mg(NO3)2含量的聚乙烯醇(PVA)/Mg(NO3)2复合薄膜。考察了PVA/Mg(NO3)2复合薄膜在相对湿度为54%时的含水量。采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动态力学性能(DMA)和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研究了Mg(NO3)2对PVA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NO3)2与PVA的相容性非常好,所制备的PVA/Mg(NO3)2复合膜的透明性好。Mg(NO3)2的加入能显著破坏PVA中的氢键作用,增加PVA膜中的水含量,降低PVA的结晶度,使复合膜的玻璃化温度明显降低。拉伸实验表明,PVA/Mg(NO3)2具有比纯PVA膜更低的拉伸强度和更高的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18.
研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MAH-SBS)、纳米CaCO3单独填加与复配填加对聚碳酸酯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二烯三元共聚物(ABS)共混物(PC-ABS)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发现,质量比PC:ABS=1:1时,共混材料综合性能最好;单独添加4wt%的纳米CaCO3,PC-ABS的拉伸强度明显上升,冲击强度略有上升;单独添加SBS无法起到改良效果;单独添加MAH-SBS,MAH-SBS/PC-ABS的冲击强度上升,但拉伸强度严重下降;MAH-SBS与纳米CaCO3复配时,可以起到协同作用,PC-ABS的冲击强度由80 kJ/m2上升至约108 kJ/m2,拉伸强度由57.0 MPa上升至约61.5 MPa。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Li3V2(PO4)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性办法,综述了包覆改性、掺杂改性以及控制样品的形貌和粒径3种改性手段近年来在Li3V2(PO4)3电化学改性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评价了3种方式的优缺点,并展望了Li3V2(PO4)3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填充剂表面改性对硫化胶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 13种白炭黑表面改性剂对 NR/BR硫化胶疲劳性能的影响 ,分析了偶联剂改性白炭黑填充硫化胶疲劳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及其对疲劳性能的影响。发现 :不同硅烷类偶联剂对胶料初期性能的影响为 :NDZ2 0 1>NDZ311>NDZ4 0 1>NDZ311W;不同表面活性剂对胶料疲劳性能影响为 ABS>T4 0>ATAC。硫化胶疲劳过程中的“自愈合”能力是影响疲劳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