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龙江锁儿头水电站凸岸引水防沙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红浩  张根广 《人民长江》2008,39(14):67-69
小水电工程因河床比降大,库容小,水头低,水流湍急等特点,给电站引水防沙带来较大问题.白龙江锁儿头水电站因库容仅40万m3,库沙比为0.3,电站取水口布置在凸岸等不利条件,使水电站引水防沙问题更为突出.通过模型试验,对水电站取水口拦排沙设施进行了优化完善,模拟电站正常引水防沙运行和泄空冲刷运行表明:采取合理、有效的工程设施,布置在凸岸的取水工程也能达到良好的引水防沙效果.  相似文献   

2.
低水头水电站库小沙多,泥沙问题严重,引水防沙是该类电站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以横丹水电站为例,通过模型试验,对原方案引水防沙设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观测分析,并经多方案试验比较,对水电站取水口拦排沙设施进行了优化完善。经优化后,电站在正常引水防沙和泄空冲刷运行的试验表明:采取合理、有效的工程设施,取水工程可以达到良好的引水防沙效果,完全满足工程规划设计要求。此外,通过对水电站的运行方式和排沙效果进行分析,得到了水库最优冲刷流量。其工程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白龙江沙湾水电站引水防沙设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湾水电站采用岸边取水、明渠+有压洞的输水方式,库小沙多,泥沙问题严重,引水防沙是该电站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通过模型试验对白龙江沙湾水电站枢纽布置进行了验证,对引水防沙设施进行了修改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电站枢纽布置合理,优化后的引水防沙设施效果理想,满足工程规划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尼泊尔上马蒂水电站为例,通过方案比较及模型试验验证,探索解决多泥沙、多推移质河流水电站的引水防沙有效方案.经多方案试验研究和比选,工程采用了束水攻沙方式,实现了水沙分离、悬移质和推移质分离,满足了引水比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类似电站解决引水防沙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的烟岗水电站工程水头高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为解决该电站引水与冲沙的矛盾,从地质地形条件、施工难度、泥沙沉降率、工程量和投资等方面综合比较,在布置上采取了"侧向引水,正向冲沙"的方式,通过对"以库代池"和设沉沙池方案进行比选以及对所选方案通过水工模型试验优化确定,以兼顾环境生态用水为前提的情况下,采取"以库代池"方案,并拟定了合理的水库运行方式,能够满足电站引水防沙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赵伟 《水电站设计》1996,12(2):62-66
本模型试验在取水口分流比达60%、引水发电与冲沙的争水矛盾较突出的布置条件下,通过多种方案比较试验,利用束水墙、冲沙槽及多道拦沙坎等防排沙设施,发挥不同流量时冲沙闸、泄洪闸各自的排沙作用,优化出适合枢纽特点的布置型式。配合枢纽的运行方式及闸孔闸门的开启顺序,构成了较完整的防沙体系,从而使首部枢纽的引水防沙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许杰  戴光清  杨庆  罗涛 《红水河》2009,28(4):54-56,71
部分小水电站受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取水口不得不布置在河道凸岸,引水防沙成为该类电站首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以洼垴电站为依托,通过模型试验,观察水流流势、流态及坝前淤积形态,提出了在凸岸上游开挖明渠引水到取水口,利用上游来水冲沙的工程措施方案,达到了防沙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黄河小北干流浪店水源工程的动床水工模型试验成果。该项试验是研究在各种不同黄河的水沙条件下的引水能力、含沙量分布、粒径分布、各种防沙措施的拦沙效果。研究表明:浪店水源工程的取水防沙设施基本上能满足生产要求;拦沙比能达到10%~20%;试验并对运行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山区砂卵石推移质河床上引水枢纽的取水防沙问题,结合某电站进行了模型试验,通过对两种方案的试验比较,研究了卵石河床建筑物取水防沙的布置形式,并通过优化试验,解决了取水防沙和推移质过闸问题。  相似文献   

10.
山区径流式小型水电站多采用低坝引水,常常不太重视防沙设计,致使大量推移质泥沙进入渠道,影响电站经济运行。全州县鹞子江电站引水枢纽设计,根据不同条件,采取沉沙槽、冲沙闸等工程措施来解决渠道淤积问题。电站建成后已运行3年,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