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彭妙颜 《电声技术》2007,31(10):11-13,17
7会议系统的信息化视听技术将视频(Video)技术、声频(Audio)技术与现代信息(Information)技术相互结合,组成信息化视听系统(Information AV System,InfoAV)是现代会议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2.
李亚峰 《电信快报》2004,(12):26-29
现有通信系统的调制技术限制了信号速率的进一步提高,即将推出的第四代(4G)移动通信系统需要更优良的调制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是很受欢迎的高速率无线通信技术,结合OFDM的调制技术将在4G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文中概要介绍了4G系统的特点及关键技术,然后系统介绍了OFDM多载波原理,最后重点介绍了多载波码分多址(MC-CDMA)和正交频分复用时分多址(OFDM-TDMA)两种多载波调制(MCM)技术。  相似文献   

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址干扰(MAI)是影响码分多址(CDMA)系统容量的主要因素。相对于传统的检测技术而言,多用户检测(MUD)技术可有效消除MAI的影响,提高系统容量。文章主要分析MUD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中应用的必要性,介绍MUD技术的发展状况、基本思路和MUD接收机结构,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陈蕾  杨凌  罗涛 《通信技术》2008,41(5):64-66
频域均衡直序码分多址(Ds-CDMA)系统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MSE)准则有两种检测技术:传统的将MMSE运用于每个载波的检测技术(PC-MMSE)和新型线性将MMSE运用于每个用户的检测技术(PU-MMSE).文中在WiMax SUI信道下对使用这两种检测技术的DS-CDMA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使用新型检测技术的DS-CDMA系统能获得比传统检测技术更好的BER(误比特率)性能.  相似文献   

5.
张弦 《电信快报》2003,(8):23-24,34
描述自动识别系统(AIS)技术性能,探讨目前船舶交管系统(VTS)存在的缺陷,分析基于AIS的VTS系统技术,并指出其优势、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3G(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中WCDMA(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与TD-sCDMA(时分同步码多分址)系统的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以及CDMA2000系统的1x EV-DO和1xEV-DV技术原理,展示了这些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和关键技术,分析了自适应调制技术、快速功率控制等在高速分组接入中的应用,并对这些分组接入技术进行了对比,展望了3G分组接入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高速分组接入技术向超3G发展演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王洪 《中国新通信》2013,(18):29-30
采用MIMO技术的OFDM系统是现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本文首先介绍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基本原理,简述MIMO-OFDM技术及其特点,并初步探讨MIMO-OFDM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欧阳卫华  陈路  申敏 《移动通信》2004,28(Z1):71-73
TD-SCDMA系统是基于时分双工(TDD)的块传输系统,它使用了联合检测技术来抵抗符号间干扰(ISI)和多址干扰(MAI)。本文主要介绍了联合检测技术在TD-SCDMA系统中的研究,阐述了联合检测技术的算法原理,并简要比较了几种算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9.
DSSS/CDMA系统窄带干扰抑制技术概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郭黎利  殷复莲  卢满宏 《电子学报》2009,37(10):2248-2257
 窄带干扰(NBI,Narrow-Band Interference)作为一类常见的共道干扰对扩频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虽然扩频系统本身具备一定的NBI对抗能力,但有效的NBI抑制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系统性能.在过去的30年中,扩频系统NBI抑制技术的关注重心由单用户直扩(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系统扩展到多用户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Access)系统.文章从预测技术、变换域技术、码辅助技术的角度对DSSS和CDMA系统NBI抑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分类比较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概述.  相似文献   

10.
(上接2008年第04期)1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DRM)DRM系统不是密码技术的简单应用,也不是对受保护内容的使用作简单的限制,作为一个系统它是由各种相关技术(包括数字识别技术、加密技术、安全认证(电子签名、数字水印)和电子交易(双向)技术以及内容的安全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移动数据库逐步走向应用,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移动数据库更显示出其优越性。本文分析了移动数据库的特点、体系结构,介绍了移动数据库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并指出了移动数据库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2.
5G移动通信网络采用新一代蜂窝移动技术,其数据传输速率高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十倍之多,将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PIS无线系统中,可改善目前基于无线局域网构建的PIS系统中通讯信号易干扰、故障多等弊端。本文从LTE-A技术、MIMO增强技术、MEC技术等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为切入点,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核心层、接入层、应用层出发,构建全新的智慧轨道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万国光 《电信快报》2000,(2):5-7,1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已成为当今移动通信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目前,中国正高速发展移动通信网,在从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的演变过程中,采取何种策略,是运营商、制造商乃至移动用户所关心的焦点。文章从网络技术、设备技术和业务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移动通信网向第三代移动通信过渡的动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业务过渡为线索的演变方案。  相似文献   

14.
黄俊伟  巴义 《电视技术》2012,36(17):159-162
设计了一种基于ARM-Linux的移动视频监控系统,介绍了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下的V4L2视频采集流程。该系统分为采集端和监控端,采集端主要完成视频采集、图像压缩处理和视频传输等功能;远程监控端通过手机3G上网方式连接到视频采集端,从而实现视频监控功能。该系统结构简单,使用便利,成本低廉,非常适用于家居安防。  相似文献   

15.
基于移动学习的远程教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家荣 《通信技术》2009,42(2):224-226
随着移动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普遍使用,将移动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然而,由于移动设备的多样性、移动技术的特殊性,目前的移动学习还存在诸多难题。如何开发出适合于教学自身特点的移动学习系统,是移动学习方式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文章从教学过程中的几大必须的要素入手,设计出遵循教学原理的移动学习系统,并对涉及到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电源的功能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当前的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随着移动通信用户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移动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或管理手段实现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可靠性的提升,已经成为广大技术人员所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在介绍移通信电源系统构成的基础上,对其可靠性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就如何通过合理的技术与管理手段来提升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可靠性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蜂窝技术是移动通信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对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过程的介绍和技术特性的比较,对未来全球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移动通信综合业务信息服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欣 《电信快报》2000,(8):15-20
无线应用协议 (WAP)融合了因特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优势 ,成为事实上的业界标准。基于WAP技术提供无线信息服务已成为目前移动通信与信息行业新的业务增长点。文章通过对WAP技术及其应用现状的分析 ,提出新一代移动通信综合业务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该系统将运营商优势与WAP技术充分结合 ,实现符合当前无线应用需求的运营模式和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9.
张秋野  林奥杰 《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38(5):16-16,18,20,22-24
国际台已投入使用的支撑现有多媒体采集、制作和发布的"多媒体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了拥有广电特色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私有云"平台;目前正在通过不断扩展建设"私有云"平台,实现对所有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制作和发布的支撑.未来将一方面构建新媒体时代的三屏融合的播控平台,为各种新媒体提供不同承载方式的传播手段;另一方面推动相...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通过移动互联的终端,实现了工作与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应用.高校方面对移动互联网技术也十分关注.移动互联技术可以在高校的教学、校园管理、校园交流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本文就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校园考勤系统中的应用与开发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