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核结构研究中,磁矩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给出直接和确定的核结构信息。高自旋态的核结构研究中,核子是从集体运动还是从核子顺排获得角动量是个前沿的问题。按照能量,变形核可以从高/轨道的准粒子顺排获得自旋角动量。质子和中子顺排对磁矩的大小和符号的影响不同,质子顺排导致磁矩增大,而中子顺排使磁矩减小甚至出现负值。转动带g因子系统测量,能够澄清核子是从集体运动还是从准粒子顺排获得角动量。为此,我们系统测量了^83Y正宇称转动带的g因子。  相似文献   

2.
在核结构研究中,磁矩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给出直接和确定的核结构信息。高自旋态的核结构研究中,核子是从集体运动还是从核子顺排获得角动量是个前沿的问题。按照能量,变形核可以从高j轨道的准粒子顺排获得自旋角动量。质子和中子顺排对磁矩的大小和符号的影响不同,质子顺排导致磁矩增大,而中子顺排使磁矩减小甚至出现负值。转动带g因子系统测量,能够澄清核子是从集体运动还是从准粒子顺排获得角动量。为此,我们系统测量了83Y正宇称转动带的g因子。实验测量是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进行的。用98MeV的Si束流轰击58N,…  相似文献   

3.
磁转动研究是近几年核结构物理研究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磁转动是不同于传统形变核转动的一种新的原子核转动形式。在接近球形的核中观察到,在磁转动带带头,中子和质子的角动量矢量互相垂直,产生很大的磁矩。随着激发能或自旋的增加,中子和质子角动量顺排像剪刀闭合那样逐步靠近。g因子是核子角动量顺排和耦合最直接和最灵敏的探针。本工作测定A=80区^85Zr高自旋磁转动带态的g因子,检验质子和中子顺排和耦合及其随自旋或激发能的变化,了解磁转动的物理机制和规律,对磁转动提供直接的实验依据,验证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
最近有关滴线核晕结构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实验和理论上的重视。研究表明,一些丰质子核具有一个或两个晕核子,而丰中子核有可能具有更多的晕核子形成晕中子集团。对晕核,其反应截面和核子逃逸截面相比于它的稳定的同位素要大的多,并且散射后形成碎片的动量分布宽度很  相似文献   

5.
A~80区中重核核结构复杂,且随质子数、中子数和角动量变化,该区核的核结构研究是当前原子核高自旋态谱学研究领域的中心课题之一。核微观组态、单粒子和集体运动等核结构可以通过能级和寿命测量来研究,但要作出肯定的结论和深入的了解需要测量原子核的g-因子。A~80区核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g9/2质子与(或)中子折对顺排。g-因子对质子与(或)中子折对顺排特别灵敏,由g-因子测量可对粒子折对顺排作出肯定的判断。本工作通过A~80区Z=40的Zr同位素的高自旋态g-因子测量研究核结构随中子数和角动量变化。 采用瞬态场离子注入扰动角分布方法测量了84Zr和86Zr的高自旋转动的态g-因子。高自旋态由85Ni(28Si,2p)84Zr和58Ni(32S,4p)86Zr反应产生和布居。入射Si和S束的能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6.
基于拓展的Thomas—Fermi近似和Skyrme能量密度泛函,用约束的密度变分方法研究了原子核的基态性质以及有效核子-核子相互作用势中对称能的性质。该方法能够很好的再现所选定的原子核的结合能,质子、中子方均根半径等基态性质。据此,能够研究原子核的中子皮厚度与有效核势中同位旋依赖的对称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双幻数核附近,核子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容易研究。大量的在N~50区的研究表明:本核区的核素大多具有球形核结构,一些以^88Sr作为核心的壳模型计算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而^91Nb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41和50,中子为闭壳结构而质子为接近子壳层的闭壳结构。故其形状接近球形核,具有明显的壳层结构,高自旋态呈现较强的粒子性。  相似文献   

8.
二体晕核     
原子核内中子、质子的密度分布是决定核势、单粒子轨道等核性质的重要物理量。核子密度分布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而基础的核结构知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55年Tanihata等人在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发现双中子晕核~(11)Li,即以~9Li为核芯,二个价中子的密度分布非  相似文献   

9.
在核结构研究中,人们对质量数A≈80区的过渡核产生浓厚兴趣,这是因为这些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差不多,无论何种核子数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核结构性质的剧烈变化。对N≈Z的Zr区核,它们具有很大的基态形变。随着中子数的增多核的集体性降低,当接近N≈50的满壳时,趋于近球形。在与Zr相邻的Mo同位素中,人们用壳模型对~(90)Mo的能级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对于低激发态得到很好的描述。可是,在高自旋时壳模型计算与实验谱之间的分歧增大。  相似文献   

10.
在质量数为80的核区,原子核显示了很强的集体性和单粒子性竞争。随着核子数增减,核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然而,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质子数Z为40附近,同中子数的原子核结构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质子数的变化对核结构变化的影响则较小。在中子数低于44时,原子核显示了很强的集体性,而在中于数大于47时,又主要表现出单粒子特征。中子数为45和46时,则为从集体性向单粒子的过渡核,在这些核中,即有集体性特征,又有单粒子特征。A.Junclous[1]等用56Fe(35Cl,2pn)反应研究了85Zr核的高自旋态。在建立的  相似文献   

11.
偶80~86Zr核的形状相变和对相变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唯象核芯 两准粒子模型的一种微观实现(微观sdIBM-2 2q.p.方案)和实验单粒子能量,较成功地再现了偶^80~86Zr核的基态带、7带和部分高自旋态能谱,实现了它们从近SU(3)对称性到O(6)对称性,继而向U(5)对称性过渡的整个形状相变过程。基于唯象模型和微观方案推出s玻色子不拆对的结论,及1个d玻色子发生拆对顺排所需要的最小能量阈值。该阈值明确指认:随着中子空穴数的减少,偶Zr同位素可能发牛着从^80Zr核的两准质子顺排态向着^86Zr核的两准中子顺排态的演化。  相似文献   

12.
在Dirac Brueckner-Hartree-Fock(DBHF)理论下,研究了核子的有效质量的同位旋相关性。文章中首先澄清了在相对论近似下核子的标量和矢量有效质量的定义,指出只有核子的矢量有效质量相应于非相对论研究中的核子有效质量,它可以直接与从非相对论壳模型和光学势的分析中提取的经验值相联系。在通常的相对论平均场研究中,核子的标量和矢量势都不随能量变化。由于不考虑能量相关性得到了不合理的核子有效质量的同位旋相关性,即用相对论平均场计算丰中子的核物质中中子的矢量势要比质子的矢量势强,从而得到丰中子核物质中中子的矢量有效质量要比质子小。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稀土区原子核中一对i_(13/2)中子拆对顺排是导致转动带交叉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理论,稀土区奇质子奇A核建立在不同质子组态上的转动带交叉频率应该是组态无关的并应与相邻偶偶核的转动带交叉频率一致。然而,实验结果显示,当稀土区奇质子处于不同的组态时,由一对i_(13/2)中子拆对顺排导致的带交叉频率表现出组态相关性,特别是当这一核区某些奇质子核的转动带建立在质子h9/2 1/2[541]Nilsson轨道上时,其转动带交叉频率出现了显著的推迟。这一现象在  相似文献   

14.
在质量数为150的核区,原子核显示了很强的单粒子性和集体性的竞争。核子数增加或减少一两个都会引起原子核结构很大的变化。^156Tm是远离双幻数的稀土区核,目前为止对^156Tm核的研究工作比较少,已有的能级结构信息也很少。在中子数N≥88时原子核显示了集体性,而在中子数N≤86时,则表现出了单粒子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23Al的晕结构     
介绍了少体近似和光学极限近似的Glauber模型,并用其分析了最近实验测量的丰质子核~(23)Al与靶核~(12)C的反应截面。研究表明,当假定~(23)Al核心与裸核~(22)Mg大小相同时,不论价核子处在任何轨道,两种近似都不能解释~(23)Al异常增大的截面数据。对丰质子核由于库仑位垒的存在约束了价核子的空间弥散分布。为了解释实验数据,增大了核心,核心增大后可以解释实验得到的~(23)Al反应截面。这种情况正如在s-d壳丰中子核中,为了自洽地解释其反应截面和纵向动量分布,其核心也必须增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Dirac Brueckner Hartree Fock(DBHF)方法,采用新的G矩阵分解方式得到了DBHF核子自能的Dirac结构,并讨论了非对称核物质性质。要求在每个密度及各个不对称参数下相对论平均场方法中得到的核子自能与DBHF方法得到的自能一致,给出了同位旋及密度相关的介子-核子耦合常数,在相对论平均场近似下计算了有限核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丰中子核物质中,中子的标量势及矢量势变深而质子的变浅,但它们的同位旋依赖性相对较弱。与仅从动量依赖的单粒子能量提取核子自能的方法相比较,计算结果有一定差异,尤其是中子物质的有效质量差别显著。从对称核物质到同位旋极端不对称核物质,核子结合能  相似文献   

17.
使用渐近归一化系数(ANC)方法,由转移反应数据中抽取出镜像核21Ne与21Na以及17O与17F的2S1/2同位旋相似态中最后一个核子的均方根半径,结果列于表1。21Na和17F的2S1/2单质子态的均方根半径(5.2fm和5.0fm)几乎是它们的核心半径的2倍(20Ne为2.88fm,16O为2.71fm),因而是质子晕态。它们的镜像核21Ne及17O中的同位旋相似态可看作中子皮态,其中,最后一个中子都有1/3左右的概率(D1)超出核相互作用半径,此时,核子对均方根半径的贡献为D2。在一对镜像核中同位旋相似态半径之间的明显差异表明,中子与质子结合能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一种扩展的分子动力学模型(Extension of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EQMD)研究了轻核的晕结构和团簇结构。对于晕结构,详细讨论了晕结构核在EQMD模型框架下的初始化,给出了14Be、17B、19C和22C的晕核结构性质和物质密度分布,讨论了价中子波包宽度、核芯核子的波包宽度以及核芯的形态对于晕结构存在的重要性。对于团簇结构,给出了EQMD模型框架下对于轻的4n核的α团簇态的描述结果,讨论了不同团簇态的稳定性、结合能以及不同核子的波包宽度,指出了团簇态在自由演化过程中的α之间能量流动性质。并讨论了4-α正四面体结构作为16O基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由于质子与中子不同的形状驱动效应影响,A=130缺中子核区的核在高自旋态下可呈现丰富多彩的核结构特性,如形状共存、扁椭形变、旋称反转、手征二重带结构等。对双奇核^122Cs与^136La进行了高自旋态研究,目的是在^122Cs中寻找手征二重带,在^136La中研究旋称反转与扁椭形变特性。  相似文献   

20.
用变形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研究了Pr(Z=59)同位素链核的基态和对关联的性质。对关联是采用BCS(Bardeen-Cooper-Schrieffer)近似方法处理,对力取为同位旋相关的,对关联的处理中考虑了不成对的奇核子的阻塞效应。研究了中子滴线核和质子滴线核,本工作着重研究了在Pr-同位素核中连续态的占有几率随中子数的变化的情况,它可以给出BCS近似处理对关联适用范围。研究表明,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加上BCS对关联近似方法提供了描述Pr-同位素链核基态性质,如核子平均结合能、同位素漂移(isotope shift)核的形变等非常有效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