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混凝土拱坝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在建立混凝土拱坝位移监控模型时,温度分量的确定一直是建模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很多拱坝坝体温度监测资料不完整,很难用来确定坝体的温度场和变温场。本文提出当拱坝内部温度监测资料较少时,采用朱伯芳法估算库水水温,以气温和水温确定大坝的温度边界,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大坝的温度场和位移场,进而建立监控模型。以清江隔河岩重力拱坝为例,建立了一维多测点确定性位移监控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大坝变形安全监控确定性模型的温度变形分量中引入测点温度法,不仅可以简化计算,还可以提高安全监控模型的质量,并为大坝安全监控自动化拓宽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碾压混凝土拱坝薄层碾压的结构特点以及坝体埋有一定数量温度计的情况,引入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数学模型分析水压对坝体位移的影响,采用“开关函数”解决坝体温度位移时空分布问题,探讨了建立碾压混凝土拱坝位移监控模型的方法,并给出了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5.
6.
现有坝体变形一维多测点分布混合模型在分解相应的温度和时效分量上存在不足, 然而运用理论计算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确定温度分量, 从而分解出时效分量。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上述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8.
位移监控模型需要对拱坝变形性态兼具良好的解释和预测能力。水压-滞后-周期性温度-时效四因子HHST(Hydraulic,Hysteretic,Seasonal and Time)模型能够合理地解释锦屏一级拱坝的黏弹性滞后变形性态。为进一步提升该模型的预测精度,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有限元计算所得拱坝黏弹性滞后位移与其因果因子之间的隐式关系,再将其融入到HHST模型中,进而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拱坝位移的组合监控模型。以锦屏一级拱坝为例,减少输入因子数的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直接以HHST模型中18个因子作为输入的单一模型;SVM对滞后水压位移分量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基于约束最小二乘法的线性回归模型,采用2种滞后水压分量所建组合模型对拱坝变形性态具有相近的解释能力,而采用SVM滞后水压分量建立的组合模型可有效地提高拱坝位移的预测精度,多测点均方误差(MSE)平均降低21.67%,决定系数R2整体提高0.07%。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大坝安全监控指标研究中的典型监测量法的原理和方法,并提出了典型监测量选择的分量挑选法和效应量挑选法。利用数理统计理论(A—D法),基于混合模型结合实例进行对比分析,拟定合理的安全监控指标,为大坝运用的安全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成果表明:所提方法合理、可行,同样也适用于统计模型和确定性模型推求大坝安全监控指标,也可引用推求其它小样本随机变量的极值。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建造的大坝繁多,愈来愈高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坝经常受到低温的冲击及高水位作用而逐年老化,故大坝安全监控已成为我国甚至世界上注目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根据佛坝13号垛第Ⅳ阶段从83年6月至84年12月位移实测资料建立起来的确定性模型与统计模型,用来外延预报85年1月至87年6月的坝顶水平位移。用以比较两种模型的外延实际效果、预报精度以及对大坝的安全运行起到的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拱坝坝踵混凝土与基岩之间的结合状况,以及接触面附近基岩内裂隙的闭合状况,直接关系到拱坝渗流和结构的安全,工程实例和分析表明,宽谷拱坝坝踵比较容易出现张开现象,避免水位和温度的不利组合,对防止坝踵张开具有重要作用。拱坝切向不对称变形趋势是判断拱坝整体工作状况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若不对称变形呈发散型增大变化,很可能坝体、坝基已遭受损坏,需引起高度重视,应结合其它监测信息综合评判,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灾害性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