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鹤上隧道围岩松动圈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岩松动圈是评价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之一,文章结合大断面小净距鹤上隧道的工程实践,采用声波法和多点位移计法对隧道围岩松动圈进行了测试分析,获得了整个隧道断面松动圈的分布;基于测试结果,验证了该隧道锚杆设计支护参数的合理性,为围岩松动圈支护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燕波  张新锦  彭磊  宁波 《工程勘察》2023,(12):26-34
为掌握机械化施工背景下超大断面隧道全断面开挖后围岩松动圈的分布特性,服务于隧道工程动态设计与施工,以某双线高铁隧道为依托,从数值模拟及现场测试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基于室内三轴试验获得符合工程实际下的围岩相关参数,之后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提出以极限剪应变作为围岩松动圈范围的判据,得出超大断面隧道全断面开挖后围岩松动圈的分布范围,最后通过现场波速测试测得松动圈厚度,分析围岩波速随孔深的变化情况,并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极限剪应变判据模拟得出围岩松动圈范围边墙两侧呈“月牙形”分布,拱顶及仰拱处呈“半圆环形”分布,边墙处松动圈厚度达到最大值1.10m;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边墙处围岩松动圈厚度为1.00~1.10m,拱腰处围岩松动圈厚度为0.50~0.60m,拱肩处围岩松动圈厚度为0.40~0.50m。室内试验为数值模拟提供了合理的围岩参数,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以极限剪应变判据在模拟确定围岩松动圈范围中的合理性及可靠性。本文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质雷达探测偏压隧道围岩松动圈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地质雷达测试原理,论证地质雷达用于围岩松动圈探测的可行性。采用LTD–2100地质雷达对云南富邦偏压隧道进行实测,得出如下结论:与常规隧道松动圈相比,地质顺层偏压隧道围岩松动圈厚度偏大;偏压荷载较大一侧的松动范围大于另一侧;最大松动范围出现在拱顶或拱肩位置。基于此,提出针对地质顺层偏压隧道衬砌设计方案及事故处理措施,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探讨地质雷达测试围岩松动圈的可行操作方法。研究结果验证了地质雷达探测围岩松动圈的可行性,同时为隧道的开挖、支护、施工提供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围岩松动圈理论,采用超声波法对某地下水封油库洞室围岩进行松动圈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施工巷道围岩松动范围在0.5~1.3m之间,介绍了控制松动圈厚度的控制方法,可供洞室围岩支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李会明 《山西建筑》2015,(1):161-163
基于尺寸效应,对围岩塑性变形尺寸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大断面隧道围岩塑性变形尺寸效应的关键影响因素,以更好的了解大断面隧道的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四川建材》2015,(6):103-104
随着大断面隧道的普遍和超大断面的出现,在软弱破碎的围岩中如何确保该类隧道安全、快速施工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常用的几种开挖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为在实际工程中选择更有效的施工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爆破循环对围岩松动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松动圈的现场测试结果,研究声波波速沿孔深的变化规律以及爆破施工对于松动圈的影响。结果表明,波速沿径向逐渐增大,经历一个波峰后又逐渐降低,最后趋于稳定。每一循环进尺,测区中都存在强化和弱化区域,分布比较复杂,与爆破前松动圈的大小以及爆破效果密切相关。而爆破循环的累积影响效应表明,弱化带位于裂隙区,其损伤是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强化带位于应力集中区,主要得益于爆破的震实效应以及碎胀力的挤压。当测孔离掌子面达到一定距离之后,波速虽有小幅的调整但不影响松动圈的形状,应力集中区不会产生偏移,据此得出松动圈测定的原则和时机。沿着隧洞轴线方向,当测点离掌子面一定距离之后,波速趋于稳定,据此给出爆破施工影响范围的确定方法。爆破循环对于围岩松动圈影响范围的确定,可为软岩隧洞的围岩支护以及硬岩隧洞岩爆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结合冯家梁子小净距隧道的工程概况及开挖参数,对隧道围岩松动范围进行了检测,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指出小净距隧道先行洞爆破开挖会加大小净距隧道的中夹岩柱的松动范围。  相似文献   

10.
雷达实测围岩松动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车平  杨志江 《山西建筑》2004,30(2):19-20
采用RAMAC地质雷达,对某煤矿的一条典型巷道进行围岩松动圈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了地质雷达用于巷道松动圈探测的可行性,并总结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运用商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隧道开挖施工过程,通过对大断面隧道开挖引起塑性区分布、地层分层沉降的数值模拟成果的分析,得出了在同一围岩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开挖隧道引起地表变形、塑性区分布、地层分层沉降的特性和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施工技术措施,使隧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处于安全可靠控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大跨隧道核心土临时支护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断面跨度的不断增大,公路隧道设计开挖方式也在不断转变。同三、京珠国道主干线绕广州公路东环段龙头山隧道属单洞四车道特大断面公路隧道,进出口Ⅴ级围岩段地质条件恶劣,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在龙头山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其核心土临时支护出现失稳。通过简化临时支护稳定的影响因素,建立力学平衡方程,推导出核心土临时支护稳定性的判别准则,开挖上台阶时临时支护稳定性的控制因素为基底围岩承载力与临时支护曲率,并通过算例计算了Ⅴ级围岩临时支护设计曲率条件下满足龙头山隧道临时支护安全要求的基底承载力的要求,在同类工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长城岭软岩隧道为背景,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的三维空间演化规律,得出不同施工工法、断面尺寸和围岩等级对隧道开挖面空间效应的影响;结合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得到三类因素对开挖面空间效应影响的优先次序.结果表明:开挖面从逼近监测断面到通过监测断面再到远离,围岩主要经历了预变形、急剧变形和变形稳定...  相似文献   

14.
深埋隧道煤层区围岩内部位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围岩内部位移为研究围岩变形、确定围岩松弛范围和检验支护参数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通过采用多点位移计对通渝深埋隧道C1煤层围岩深部位移的量测,分析了围岩深部位移-时间特征、位移-深度特征和围岩松弛范围,预测了围岩的变形发展趋势,并对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参数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对深埋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水压下隧洞合理断面形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某隧洞工程在高水压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为了取得合理的受力断面,对五种断面形状进行了有限元建模计算.并分别以孔边最大的切向应力(绝对值)最小和塑性区面积最小为准则对五种断面进行了优选.两种准则得出相同的最佳断面形式为蛋壳形.此外对隧洞注浆加固圈的性质也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以蛋壳形断面形状为例,对不同的注浆加固圈厚度进行了计算,得出隧洞所需的最小注浆加固圈厚度为一倍洞径长度.  相似文献   

16.
《市政技术》2016,(2):85-88
目前大断面隧道的设计、施工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尤其在一些软弱及破碎围岩地质条件下,大断面隧道的施工难度更大。以贵阳市黔春大道二桥隧道工程为背景,针对大断面隧道穿越破裂段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施工技术措施,在施工后对地表裂缝、地表沉降及隧道周边收敛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施工效果良好,相关经验对以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围岩-支护结构-地震相互作用研究思路出发,利用ADINA非线性有限元软件,通过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及瞬时动力时程分析,研究隧道支护结构在水平(Ya)、纵向(Za)及水平-纵向(YZa)不同地震加速度作用下的位移、应力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水平地震加速度对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最大主应力、加速度和速度影响大,纵向地震加速度对纵向位移、有效应力、最大及最小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加速度和速度影响都大.在Ya=0.191 g、0.440 g或Za=0.141 g及其YZa共同作用下,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遭到破坏,二次衬砌局部损坏;在Ya=0.440 g或Za=0.326 g及其YZa共同作用下,隧道二次衬砌遭到损坏;在Ya=0.880 g或Za=0.652 g时,隧道支护结构可能会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8.
胡功峰 《城市建筑》2014,(9):115-115
本文主要论述了粘土岩层的大断面隧洞工程的相关概念、大断面隧洞的地质条件、大断面隧洞工程的开挖方法以及问题,还有大断面隧洞的支护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山岭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特征,以贵州省晴隆-兴义高速公路登攀隧道为工程依托,对洞口段围岩变形展开研究,通过对现场围岩变形进行监测和数据处理,分析了山岭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的时间与空间效应,进而对山岭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引起围岩变形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监测断面围岩变形在开挖后历经8 d和27 m~30 m后稳定;山岭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周边收敛值在时间轴上规律性较差,但累计变形量较小,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有限;洞口段拱顶沉降与地表沉降时间历程曲线有明显的规律,但累计变形量、分布特征与围岩本身属性紧密相关,地域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黄土砂砾层中大断面隧道成洞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马平高速公路旱台子隧道在黄土层和砂砾石层中的成洞技术和施工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了软弱土层中大断面隧道开挖支护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