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空气—空气板式全热交换器结霜实验的平台和方法。在实验中,分别使用叉流加逆流板式全热交换芯体和叉流板式全热交换芯体测试了标准结霜工况下2种板式全热交换器的换热性能及相关参数变化,并采用照片的形式展示了2种板式全热交换器的结霜规律。其次,针对现有板式全热交换器在严寒季节出现的结霜问题,开发了解决此问题的旁通除霜装置,该装置在原有换热器设备上增设了旁通风阀和旁通风道,使板式全热交换器有换热和除霜2种运行模式,并用实验验证分析了其除霜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实际工程运用为例,分析了板式空气全热交换器引入空调系统后对于系统运行能耗的影响.根据实测数据计算了全热交换器的全热效率、潜热效率和显热效率,并且得出了在设备使用年限内静态和动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2.8年和3.3年.板式空气全热交换器在上海地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空气源热泵在中国北方地区的运行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空气源热泵机组在中国南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当在北方地区使用时,冬季较低的室外温度将导致机组运行效率的降低,因此必须对空气源热泵机组在中国北方的应用进行经济性分析。本文建立了空调冷热源系统的热经济学模型,在此模型和能耗计算的基础上,计算分析了空气源热泵系统和其他冷热源系统在西安地区应用的年度总成本,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在中国北方地区的使用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1.引言在空调排风热能回收和间接蒸发冷却技术中,空气—空气热交换器(AAHX)是一重要部件。在设计计算时根据制造厂提供的换热效率 E_(?)恤,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空气的出口参数。如果用于冷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太阳能全玻璃真空管空气集热器的结构及特性,阐述了太阳能全玻璃真空管空气集热器与双级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结合应用的运行原理。通过一个实际工程运行测试,表明了此种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除湿空调系统的运行特性。  相似文献   

6.
设计并制作了管式烟气-空气热交换器,搭建了试验台系统,进行热工性能和空气侧阻力特性的研究。按正交回归法进行强化传热前后对比试验,得出其传热系数、热交换器效率、空气侧阻力的回归公式,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普通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冬季使用时存在的制热量衰减、室外机易结霜等问题,提出了以地道风作为空气源热泵低位热源的方案。首先,利用CFD模拟软件对冬季地道内空气与土壤的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基于地道风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冬季运行时不存在结霜问题。而后,对基于地道风的空气源热泵机组进行了冬季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普通空气源热泵系统相比,基于地道风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冬季运行时的制热量和性能系数都有显著的提高,且室外空气温度越低,增幅越明显,尤其在温度极低的情况下,系统的应用优势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在寒冷地区应用的分析   总被引:49,自引:11,他引:38  
针对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在寒冷地区冬季使用时结霜、热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双级热泵系统,即由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提供10-20℃温水,作为水源热泵的低位热源,组成水源热泵供热系统,分析了这种系统的技术经济性,认为该系统是可行的,具有节能和环保意义。  相似文献   

9.
主缆是悬索桥最重要的受力构件之一,且是不可更换构件,被称为悬索桥的"生命线".主缆长期暴露在大气环境中,经受着各种不利环境的侵蚀,导致主缆钢丝易产生锈蚀.主缆除湿防腐系统将干燥空气送入主缆,降低主缆内的空气湿度,从而避免主缆钢丝锈蚀.提高了主缆钢丝的使用寿命.本文阐述了主缆除湿防腐系统的原理及组成,提出了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悬索桥主缆除湿防腐系统.搭建了测试热交换器性能的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当转轮除湿机再生风量是转轮除湿风量的1/3时,随着转轮除湿风量的增加,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增加,再生空气经过热交换器后空气温度升高,减少了再生电加热器的加热量,节约了主缆除湿防腐系统的能耗,因此采用余热回收技术有利于主缆除湿防腐系统的节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我国加湿器销售量大幅度上升,因而使用加湿设备所产生的能耗将逐渐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建筑能耗形式。为了解北方地区冬季住宅室内空气干湿情况及相关能耗状况,我们对北京市100户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进而分析并推算出冬季采暖期间北方家庭使用加湿器所消耗的电能。同时,还介绍了一种新型无需耗电的空气加湿技术,也对家庭中各类空气加湿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土壤—空气换热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实验系统具有良好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新风经处理后温度降低、含湿量减小。可以认为在湿热地区,用地能对新风进行降温除湿是夏季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和节约能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结霜、压缩机液击等问题,在传统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基础上,在热泵蒸发器前串联空气预热器。以兰州地区为例,阐述了采用这一新型方式的系统优缺点及其在兰州地区推广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表明:当室外冷空气温度低至冬季最低气温时,该系统可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提高热泵的运行稳定性,节能经济性可观,解决了冬季运行难的问题,为寒冷地区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结霜、压缩机液击等问题,在传统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在热泵蒸发器前串联空气预热器的新型方式,同时以兰州地区为例,阐述了该系统的优缺点及其在兰州地区推广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表明:当室外冷空气温度低至冬季最低气温时,该系统可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提高运行稳定性,节能经济性可观,从而解决了冬季运行难的问题,为寒冷地区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4)
锦西石化公司Ⅰ套常减压装置加热炉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采用热管式空气预热器,由于近几年来设备故障频发,其检修费用和维护成本较高。通过对热管式空气预热器故障原因的具体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即用新型的板式空气预热器代替原热管式空气预热器。实施此方案不但可以节省空气预热器的维护成本,还可提高其运行效率,延长设备运行周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热管工质易失效和露点腐蚀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对空气全热交换器在上海市冬季和夏季运行效率进行连续实测的基础上,利用湿度势理论,得到了全热交换器运行效率随室外温湿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空气源热泵产品在北方地区应用受限制的原因。研究了空气源热泵产品的结霜条件、制热效率和性能系数等,提出了改进措施。研制了低环温型空气源热泵空调机组,测试数据表明,该机组在北方地区具有较好的制热效果。  相似文献   

17.
空气源热泵在冬季运行工况中,由于系统蒸发温度低,导致系统制热效率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验尝试对空气源热泵系统进行改造,添加了低温太阳能热水辅助系统,并对该系统运行工况进行了测试。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低温太阳能辅助系统和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循环工质温度、压力和能耗,我们不但得出影响热泵机组冬季性能的主要因素,而且得到了该系统最优集热温度和热泵工质循环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且也从理论上对空气源热泵和低温太阳能热水辅助空气源热泵的压缩比和COP值进行分析,给出了影响压缩比和COP值的关键参数,以及指出如何提高热泵机组COP值的方法。最后提出了如何提高机组制热性能的关键性措施,为以后的实际应用和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除尘后空气再循环与节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采暖通风原理上论证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发除尘后空气再循环技术,对节省采暖热能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计算年经济效益指标的公式;阐述了实现除尘后空气再循环的必要条件。根据再循环空气允许含尘浓度的推导,得出唯有使用薄膜滤袋的袋式除尘器才能取得90.999%的必要除尘效率,从而实现除尘后空气再循环的结论。文中概略地介绍了新一代的袋滤技术——薄膜表面过滤技术,代表此项技术的Gore—Tex薄膜滤袋的(?)能数据,以及国外实施空气再循环的例证。  相似文献   

19.
针对空气源热泵冬季结霜问题,构建了一款用无机盐溶液作为除湿剂的无霜空气源热泵系统,并应用Aspen plus建立了系统模型,对空气进口温度、进口相对湿度、气液比、溶液质量分数、冷凝温度5个因素构建了正交试验,分别采用氯化锂和溴化锂2种除湿剂进行模拟,将试验数据分别拟合成关于进口参数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在溶液入口水蒸气分压力一致的情况下,采用2种除湿剂的系统COP基本一致,除湿量变化曲线一致,但采用溴化锂溶液的系统除湿量比氯化锂溶液的高43%~66%,其气液吸热比也比后者高33.3%~54.3%。通过正交试验法分析得出最佳参数组合,并确定了性能因素影响程度的顺序。  相似文献   

20.
吴学强 《山西建筑》2010,36(4):196-197
提出了一种由溶液除湿新风机组和空气源热泵装置组合的新系统,利用MATLAB语言对该系统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西安地区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参数下,新风机组性能系数COP,TCOP和COPh分别为0.5,0.65和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