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比较5个商业软件包的精确度和执行时间,论文研究了具有固定时间和变换时间的网络仿真方法的性能差异。包含了多个三相二极管整理器和一个PWM电压源反向器的一系列基准实例显示:固定时间步长法对于线整流电路执行时间更具有优越性。然而,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即使较低的开关频率PWM应用可能也需要非常小的时间步长。得到如下结论:当使用太大时间步长时,即使波形看起来是正确的,PWM反向器控制信号也可能有严重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辛想  张庆范 《变频器世界》2007,(1):56-58,73
在分析二极管箝位型多电平逆变器不同的载波PWM控制方法的基础,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载波PWM方法。为了验证所提出的PWM方法,对二极管箝位型五电平逆变器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低调制度下具有良好的谐波特性,同时可以提高调制度,增加直流电压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三相SVPWM逆变器死区时间的硬件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天娇  付成伟  高明  刘洋 《现代电子技术》2012,35(20):189-191,194
基于逆变器工作原理和死区产生机理的研究,在现有逆变系统保护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硬件保护电路。利用RC暂态电路和逻辑门电路等器件,对逆变器输入端的PWM驱动信号进行检测控制。当输入信号的死区时间过短或过长时,该电路能防止其加载到逆变器上,保证了逆变器和负载的安全。Multisim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述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首先介绍了PWM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然后结合无源逆变器,详细地阐述了桥式直流PWM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最后在MATLAB/Simulink建立了桥式直流PWM变换器的仿真模型,然后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占空比,可以改变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与理论分析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混合型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的PAM和PWM调制方法,在Matlab7.0中构建了基于这两种调制方法的多电平逆变器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混合型级联多电平逆变器能够有效减小谐波畸变率,改善输出电压波形。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供电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太阳能-电能转换,太阳能的储存和变换及供电系统控制与管理几个方面,本文的重点研究了逆变器的控制,将PWM电压逆变器看作boost变换器,利用变结构理论和重复学习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重复学习boost变换控制技术,实现并网装置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输出以及谐波的补偿,并做出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7.
龚晴晴  朱凌  王毅 《通信电源技术》2011,28(1):29-31,34
针对直驱型风力发电不控整流+Boost+PWM逆变器并网拓扑结构,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搭建了整个并网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网侧PWM逆变器进行了控制策略的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策略能稳定直流电压,使风电机组能正确地并入电网,实现了有功、无功的解耦及单位功率因数控制。  相似文献   

8.
直流斩波的MATLAB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直流斩波原理出发,说明直流电压,H桥单相交流PWM和三相交流PWM。在交直交逆变器的PWM中,现在流行的SPWM斩波法和SVPWM斩波法,都有一些令人困惑的地方,斩波的效果也不够理想,我们利用直流斩波原理,在MATLAB仿真的帮助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提出采用Matlab实现电荷泵锁相环的事件驱动建模与仿真的方法,改变了传统方法按固定步长对时间进行扫描的方式,它只计算特定的时间点,因此能够快速并准确的仿真。以三阶环路为例,首次推导环路的相位递归方程,并对频率固定信号和频率阶跃变化的信号分别进行锁定时间仿真,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零电压开关PWM变频技术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零电压开关电路使逆变器主电路在各载波周期起始时刻产生谐振,确保各功率开关器件在主电路P、N极间电压为零期间进行动作切换。为了使谐振电路正常工作,通常采用正负斜率交替的锯齿波作为载波,这使得该PWM模式的零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较传统硬开磁SPWM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利用空间电压矢量概念,深入分析了软开关PWM模式下磁链的运动轨迹。指出在硬开关PWM模式下,磁链的运动速度靠零空间电压矢量调节;而在软开关PWM模式下,空间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发生了很大变化,有时甚至没有零空间电压矢量。但该模式依靠非零空间电压矢量进行调节,使得磁链的运动速度仍然保持与硬开关时完全相等。文章还分析了软开关PWM逆变器电流波形畸变的原因,并从磁链轨迹圆出发,提出相应的补偿方法。实验证明了该方法能有效地改善逆变器的输出电流波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