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匡国明 《贵州化工》2003,28(5):10-12
分析了我国土壤养分20年来的变化特点,提出平衡施肥是复混肥配方的依据,同时阐述了我国复混肥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复混肥料是我国主要的化肥品种.由于复混肥料可以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进行配方施肥,较钾肥、磷肥等单质肥更能增产增收,深受广大农民喜爱,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3.
复混肥与推荐施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志洪  俞金洲 《化肥工业》1996,23(1):12-14,58
化肥与粮食增长、生态环境关系密切。复混肥是农业、土壤、植物营养科学和化肥工业互相渗透交叉发展的结果,目前在行业结构、企业布局、配方和品种、加工工艺等方面需要改善,并且应进一步加强农业科学与化肥工业的结合,促进复混肥厂逐步成为科学施肥技术指导站。  相似文献   

4.
根据黄淮地区土壤的种类及养分状况,结合作物的常见产量及目标产量,介绍其简化基施型复混肥料的配方设计,以利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专用复混肥配方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专用复混肥配方的确定尹文章(江苏徐州磷肥厂)专用复混肥的配制需认真研究区域土壤情况、作物生长特性、肥料特性和利用率、科学施肥技术等。在此举一例供参考。例:配制徐州市邳州四户小麦专用复肥。根据土壤资料知,徐州邳州四户为砂姜黑土,有机质1.08%,全氮0...  相似文献   

6.
我国复混肥的生产和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永发 《化肥工业》2001,28(4):3-6,47
我国复混肥工业经20年发展,在基础肥料生产,化肥二次加工,复混肥加工技术研究开发和农化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为我国复混肥发展创造了条件。复混肥厂应积极参与农化服务工作,开展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对环境污染,促进我国复混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阐述农作物所需养分在作物中的分布和在土壤中的去向。说明现代施肥技术的重要性,这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列举平衡施肥试验、示范、推广的事例,说明其科学性。确定的养分配方和使用量,使作物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下,化肥企业要供应对路产品,平衡施肥是确定复混肥料配方和生产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科研动态     
彩色高浓度复混肥研制成功 由无锡远东化肥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填补国内空白的彩色系列高浓度复混肥,最近又荣获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江苏省重点保护产品”奖牌。 “撒特利”彩色高浓度复混肥主要用于稻、麦、棉、油等经济作物。其配方是根据全国各地典型土壤和作物的需求、特性而定的,再添加人着色原料,让农民了解某种颜色的复混肥适用于某种土壤的某种作物,真正起到科学施肥的作用。该肥料具有养分含量高,养分不易流失,色彩光洁明亮,包装后不易结块和用量少、农本低、使用方便,增产效果好等优点。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用户欢…  相似文献   

9.
除草复混肥防除稻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种水稻除草复混肥防除稻田杂草效果及安全性研究表明,丁·苄复混肥具有高效、对 水稻安全、省工、使用方便等特点,符合一次用药肥,全季有效的化学除草和施肥目标,是稻田一次 性化学除草、施肥的优选配方。  相似文献   

10.
由于农业化学的发展,农业施肥已经从盲目施肥和经验施肥走向科学施肥和经济施肥。要求根据土壤—作物养份平衡的概念来确定各种农业施肥的养份比例和用量水平。为了满足农业上的需求。近年来,化肥行业积极调整品种结构,不断增加新品种,复混肥就此而发展起来,且发展较快。据统计,我省有120多个厂生产复混肥,这些复混肥  相似文献   

11.
有机中微肥在沃土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建华 《化肥工业》2006,33(6):16-19
围绕沃土工程建设,分析了肥料的生产和应用中存在的“三重三轻”的问题。笔者认为:测土平衡施肥是沃土工程建设的关键;土壤营养元素的丰缺是肥料二次加工的理论依据;必需元素的有效性是优质配方肥料质量的重要指标;活性必需元素的生产成本是配方肥能否推广的重要因素;肥料生产企业应把提高肥料利用率作为研究的课题。有机中微肥在肥料生产,尤其是二次加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沃土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相似文献   

12.
苹果园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的目标产量区间里,苹果园氮、磷、钾肥的施用量与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含量呈负的线性关系:根据烟台地区苹果生产实践,总结提出了养分施用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目标产量的线性函数公式,可方便求得苹果的适宜基、追施N、P2O5、K2O量。  相似文献   

13.
腐植酸配方施肥与地膜覆盖对黄土区旱作玉米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丘陵沟壑区干旱缺水,玉米产量低而不稳。腐植酸配方肥与地膜覆盖是两种节水抗旱和提高玉米产量的新技术,通过对这两项技术的综合试验表明:地膜覆盖对玉米苗期土壤增温和保水效果明显,促进了作物苗期的生长发育。腐植酸配方肥实现了养分平衡供给,增强了作物的抗旱性,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腐植酸配方肥与腐植酸液膜覆盖相叠加,使玉米增产幅度最大,增产率达27.7%。这一新的栽培模式对黄土区玉米丰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蒜测土配方营养套餐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大蒜测土配方套餐施肥方案的设计原则及施肥的具体技术方案。根据大蒜喜钾、喜硫的需肥特点,除基肥施(667m2)2000kg农家肥、50kg生物有机肥及16-10-22的复混肥100kg外,并追施(随水冲施)高氮全营养肥(21-8-11)2.5kg、高钾全营养肥(12-12-17)12.5kg各2次,叶面肥喷施若干次,并使用大蒜凯普克促进根系生长。通过3年大面积示范试验,与常规施肥对照,大蒜年平均增产14.4%,667m2净增产量约235kg,净增产值约643元。  相似文献   

15.
磷的农业化学(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施肥,可以使产量、品质、经济、生态和改土等五个方面都取得最佳的效果。合理施肥的基本理论包括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因子综合作用律、养分离子间的协同和颉颃作用,它们构筑了当今指导合理施肥的理论基础。为发挥肥料的最大效果,要根据土壤、作物和气候等条件,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肥料品种,优先将肥料施用于中低产地区。为了提高磷肥利用率,要利用作物的轮作周期,分配磷肥使用的轻重比例;并在施用时尽量与农家肥堆沤,作为种肥、基肥相对集中施用,以及氮磷肥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6.
从有机碳营养的视角透视农作物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过施与不施有机碳肥的农作物生长中的几类现象,分析有机碳营养对土壤生态和植物营养的影响.试验表明,有机碳肥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促进作物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作物对矿物营养的平衡吸收,使矿物质营养能以有机配位零电价进入植株,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测土配方施肥应把修补“碳短板”作为配方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关于提高我国化肥利用率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我国化肥利用率的现状,指出由于化肥利用率低浪费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能源和资金,加剧了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对提高化肥利用率进行了一些探讨,建议在指导思想上应把提高化肥利用率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从重视提高化肥的产能、产量和加大化肥施用量转变到更加重视化肥利用率上来;加大化肥产品创新力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建立起农民按需施肥、供销商按需供肥、工厂按需产肥的新模式,使我国的化肥利用率逐步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肥料二次加工的必要性,详述了利用农业、工业、畜牧业等的废弃资源作为肥料二次加工的原料来源,不仅可克服施肥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可"变废为宝"保护环境。指出了肥料二次加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即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相结合,速效与缓效相结合,农药与肥料相结合,营养元素的配置上注重土壤养分与不同农作物的养分需求相结合。今后肥料二次加工应向高效化、液体化、缓效化、复合化及复混化、功能化、生态环保化发展,只有重视科技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肥料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机肥料的资源、利用、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针对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加、有机肥施用比例逐渐下降的现实,介绍我国有机肥料资源和利用现状,论述有机物对土壤、作物的作用;提出发展我国有机肥料的对策(推行平衡施肥、开发利用城市有机肥源、积极发展绿肥、秸秆还田),虽然施用化肥仍是补充土壤中氮磷钾营养元素的重要手段,但强调施用有机肥,对于资源利用和防治环境污染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Using hydrophilic polymers to control nutrient release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Using diverse technological approaches, many types of delivery devices have been used to supply plant nutrients at a controlled rate in the soil. One new approach is the use of hydrophilic polymers as carriers of plant nutrients. These polymers may be generally classified as 1) natural polymers derived from polysaccharides, 2) semi-synthetic polymers (primarily cellulose derivatives), and 3) synthetic polymers. By controlling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when forming the polymers, various degrees of cross-linking, anionic charge, and cationic charge can be added, thereby changing their effectiveness as fertilizer carriers.When fertilizer-containing solutions are mixed with hydrophilic polymers to form a gel prior to application in the soil, the release of soluble nutrients can be substantially delayed compared with soluble fertilizer alon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specific controlled-release polymeric system is determined in part by its specific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its biodegradation rate, and the fertilizer source used. Addition of some polymers with nutrients has been shown to reduce N and K leaching from well-drained soils and to increase the plant recovery of added N, P, Fe, and Mn in some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