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7年1月13日,由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开幕来自全球各地的政府官员、企业代表、金融巨头、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就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政策与资金瓶颈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呼吁政府应尽快把新能源产业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切实扶持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4.
马学禄 《建设科技(建设部)》2007,(18):40-42
保定国家高新区已经在打造新能源与节电设备产业集群、企业集群的道路上探索了近十年时间。十年的积聚,保定国家高新区已经集"国家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与"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新能源领域)"于一身,成为各类国家级开发区中着力发展新能源设备产业的先锋与领跑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07,(12):42-43
我国“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日前启动,这项计划由科技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实施,是我国政府为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发展而制定的又一个重要规划。 相似文献
6.
7.
11月16日,2006江苏国际新能源展览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开幕,集中展示了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展会期间,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江苏省省长梁保华、常务副省长赵克志、省委副书记张连珍等领导到会参观新能源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昭示以生产过程末端治理为主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步式微,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正面临变革,低碳经济成为未来各国发展的共同选择.以最低的能源消费实现最大的经济发展,以质量能源为理论依据的新型能源观已经形成并被广泛接受,能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9.
背景
2008年10月之前,光伏产业或许还是个神话,作为新能源风向标之一它造就了诸多大型企业和超级富豪,无锡尚德施正荣、LDK彭小峰……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光伏产业的“蜜月期”提前结束,光伏产业的光环也逐渐暗淡,产业的发展由上坡逐渐转为下坡,真正的拐点出现。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20世纪80年代,贝克(Beck)、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和斯科特·拉什(Schott Lash)提出风险社会理论,标示着以风险为特征的社会已然到来。目前,我们已经生活在这个风险社会之中。人类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日益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枯竭、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经济和金融危机、信息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一系列灾难性的危机,不断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继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新能源发展规划已成为业内最为关注的国家级战略蓝图之一。2009年4月2日,国家能源局开始拟定新能源的发展规划。6月1日,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对新能源规划的制定情况作了全面介绍和解读,并称规划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讨论稿,正交予相关部委征求意见,将适时出台。正当外界对中国新能源发展规划翘首以待之时,7月5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又表示,新能源发展规划仍在讨论中。 相似文献
12.
13.
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虽已减弱,但仍在蔓延。危机对我国建筑企业而言。带来了哪些风险?我们将如何化解? 相似文献
14.
京南名城保定,目前已集五大国家级科技产业“平台”于一市:
2003年4月,科技部批准保定为“国家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化基地”;
2007年11月,科技部批准保定为“国家太阳能综合应用科技示范城市”;
2007年11月,科技部批准保定为“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
2008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会首选保定试点“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
2008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保定为“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保定斩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保定市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2006年,保定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电谷”,使保定成为继天津滨海新区与唐山曹妃甸之后,环津京经济增长的又一战略支撑点,成为国内最具活力的电力产业聚集区。 相似文献
17.
18.
在新能源产业的各子行业中,风电将是未来的发展重点,风力发电是朝阳产业,没有污染,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大力发展利用这种新能源。作为内陆省份的河南虽是弱风区,但却高度重视风电能源的开发。目前三门峡、方城风力发电项目已开建,同时,信阳大别山和天目山风力发电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在金融危机后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我认为那会是新能源”。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如是说。谁能在新能源领域拔得头筹,就意味着掌握了低碳时代的发展先机和国际经济话语权。谁能在这场豪门盛宴中争得一席之位,谁就成为世界经济的引领者。我国能否抓住这次机遇,后来居上,掌握世界新能源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扛起低碳经济的大旗,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任宏胜 《建设科技(建设部)》2007,(10):33-34
国内外的经验说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初期阶段、产业形成阶段、政策支持,激励和强制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仅靠市场机制,没有政府力量和全社会的支持、引导.可再生能源是难以发展起来的。通过政策支持.引资金、引专家、引技术、搞合作.鼓励自主创新.这是发展壮大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捷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