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纺织生产过程中棉纱单纱强力控制主要采用配棉技术及凭借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调节纺纱工艺参数,不能事先对棉纱线的成纱强力进行较为准确的估计和设计的问题.运用灰色系统建模理论建立原棉品质参数与成纱单纱强力的灰微分方程GM(1,N)模型,利用模型在纺纱的设计阶段预估棉纱线成纱单纱强力.在建模及单纱强力预估过程中,对建模参数白化背景值进行分析,并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新息优先原理,提出采用企业生产的历史数据作为原始序列参与计算.通过实际建模及误差分析证实,GM(1,N)模型值可以较好地拟合棉纱线单纱强力实际值,为纺织企业纱线产品品质提供了定量预估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脂肪酸甲酯无规聚醚结构与性能关系,从相对分子质量、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物质的量比(nEO:nPO)、封端剂碳链长度3个主要因素出发,测试分析脂肪酸甲酯无规聚醚的性能。结果表明:脂肪酸甲酯无规聚醚有很好的表面活性和乳化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消泡及抑泡性能;增大分子质量可有效提高表面活性和浊点并增大黏度,但消泡、抑泡效率下降;增大nEO:nPO可显著提高浊点和乳化能力;增加封端剂碳链长度可提高乳化能力和消泡及抑泡效率。可通过改变聚醚的结构来优化性能,用于开发低泡及无泡纺织助剂。  相似文献   

3.
竹原纤维织物热湿舒适性的灰色关联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采用常规测试方法对竹原纤维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进行客观、全面地评价,根据织物热湿传递机制,对竹原纤维织物的透气量、透湿量、经纬向芯吸高度、保温率、传热系数指标进行测试,以客观表征织物的热湿性能。同时,采用主观评价法得到织物热湿舒适性的主观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将主客观评价结果结合起来处理,确定出各项客观热湿性能指标对主观评价值的权重系数,建立对竹原纤维织物热湿舒适性评价模型,经t检验判断该评判模型有效。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棉纤维马克隆尼值与其成纱质量的关系,对不同马克隆尼值的原棉进行了单唛试纺,并对反映其成纱质量的各个指标进行测试和相关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棉纤维马克隆尼值对成纱的断裂强度、2mm的纱线毛羽指数、纺纱断头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与成纱条干CV值显著正相关;与成纱棉结数量显著负相关。认为在纺纱过程中,必须根据成纱的用途,合理配置马克隆尼值,才能纺出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纱线。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螯合分散剂的水体富营养化及不易生物降解的缺点,以衣康酸、丙烯酸、丙烯酰胺、马来酸、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合成具有多种基团的高效螯合分散聚合物。考察单体种类及用量、引发剂用量、时间、温度对产品螯合性能的影响,并对产物分散性和耐碱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为单体的8%,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5 h时,产物螯合性能最好,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对产物的螯合性能和分散力影响最大;与常规螯合分散剂相比,其螯合钙离子和铜离子的效果最好,并具有耐碱性和分散性优良、易生物降解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制备抗菌桑蚕丝制品,利用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季铵盐(HBP-HTC)对桑蚕丝织物进行抗菌整理,研究HBP-HTC水溶液及其整理后的桑蚕丝织物的抗菌性能。牛津杯扩散法实验表明,HBP-HTC水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随着HBP-HTC接枝的季铵基团数量的增加以及浓度的提高,其抗菌性增加。抗菌动力学亦表明,HBP-HTC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当质量浓度为20mg/L时即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当HBP-HTC质量浓度为5g/L时,经HBP-HTC整理后的桑蚕丝织物抑菌率达99%以上,HBP-HTC整理的抗菌桑蚕丝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洗牢度,且染色加工对其抗菌性能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
 针对用于描述织物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泊松比测试比较困难的问题,把弹性力学平面应力问题的理论用于描述织物的双向拉伸,提出一种计算泊松比的方法。利用KES-G2双向拉伸仪对7种机织物和2种针织物进行测试,按照此方法计算出其泊松比与弹性模量参数,并与斜向拉伸法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使用相同的弹性模量代入计算的情况下,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很接近,并且双向拉伸法更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8.
 主要研究热状态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温度和外力对UHMWPE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纤维的强度、断裂伸长、模量以及断裂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断裂功和强度的下降最为明显,但纤维的断裂伸长随温度的变化不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不同温度下,纤维纵向拉伸断裂处的形态也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纤维在断裂处不再出现因大分子之间作用力损失而产生的微原纤现象,在拉伸断裂处出现了细颈和微孔.实验表明UHMWPE纤维抗热应力破坏性能很差,温度越高,纤维越容易被破坏.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纤维素氨基甲酸酯(CC)溶液中CC与NaOH配比(质量比)、溶液纺前处理时间及温度、纺丝凝固浴及再生浴的组成和温度对纤维素氨基甲酸酯溶液可纺性及其纤维性能的影响,得到湿纺工艺制备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纤维的最佳纺丝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配制CC质量分数为7%,CC与NaOH质量比为1的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的氢氧化钠溶液,在15℃以下进行纺前处理10~12h,溶液可纺性良好.这种溶液在温度为40℃的含H2SO4150g/L)、Na2SO4200g/L)、AI2(SO4350g/L)的凝固浴中成形后,在温度为85℃、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再生,可得到具有一定强度及伸长率的再生纤维素纤维.  相似文献   

10.
基于特征子阵匹配的织物组织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袁惠芬  王旭 《纺织学报》2009,30(9):45-48
为能在仿制设计过程中快速且简便地提取待分析织物的完全组织循环参数,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子阵匹配的织物组织分析方法。根据织物分析得到的意匠图,建立相应的组织矩阵。通过一维搜索方法分别找出组织矩阵经、纬向可能的循环,并以此建立特征子阵。分别对特征子阵进行二维铺设,根据铺设结果和组织矩阵是否匹配,判定特征子阵是否为完全组织。研究表明:分析完全组织循环数大的织物时,一维搜索的方法可以优化特征子阵的寻找和选择;通过对特征子阵的铺设并和原始意匠图的匹配,可以实现完全组织循环参数的提取。  相似文献   

11.
文胸肩带压强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丽卓  陈东生  林彬 《纺织学报》2009,30(9):102-105
为了找出肩带压强的分布规律,被测试者分别穿着4款文胸,做出直立、两臂上举、两臂前伸、端坐、放松坐和前倾90°的动作,采用AMI-3037-5S服装压力测量系统对肩带上6个主要测量点进行压强测量。结果表明:不同款式文胸在穿着时,肩带压强分布规律相同。在肩部的最高点处值最大,向前向后依次变小,但在肩带的最后端与文胸上比的交叉点处受到上比的作用,压强值会有所增加。人体做不同动作时,肩带上各点压强受到骨骼肌肉变化的影响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与肩带交叉点处的骨骼凸起或肌肉紧张时,压强会增大。  相似文献   

12.
等离子体引发DMDAAC接枝丙纶非织造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等离子体引发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丙纶非织造布,以改善其表面性能,同时赋予材料抗菌功能。采用预浸泡单体再经等离子体照射的方法进行接枝。以材料对酸性红染料的结合量为接枝率的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得出等离子体处理最佳条件:放电功率为250W,时间为25min,压强为30Pa;接枝后非织造布对染料的结合量为151.4μg/cm2。用XPS、TG、液态水分管理系统分别对接枝后材料的表面元素组成、热稳定性和亲水性进行表征,并用抑菌晕法和定时暴露法表征材料的抗菌性。结果表明材料表面含有N元素,接枝后非织造布的亲水性、热稳定性提高,并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为填料,形状记忆聚氨酯(SMPU)为基体,溶剂分别使用NMP、DMF、THF,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气相生长碳纤维/形状记忆聚氨酯复合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等测试分析了不同溶剂对气相生长碳纤维的分散性影响及对复合材料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溶剂对气相生长碳纤维的分散性和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有较大影响,其中NMP为制备气相生长碳纤维/形状记忆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最佳溶剂。  相似文献   

14.
面料性能与缩褶吃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哲 《纺织学报》2009,30(9):98-101
缩褶造型是褶裥的一种形式,是服装常用的装饰造型之一,缩褶造型具有强烈的立体感与流体感。缩褶有一定的吃量,即把成型的缩褶拉开可以伸长到原来的几倍。而缩褶吃量与面料性能相关。要设计完美的缩褶造型就要得出面料各项性能(厚度、悬垂系数、面密度、抗弯刚度、密度)与缩褶吃量的关系。首先通过实验得出面料的各项性能,然后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面料各项性能与缩褶吃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推导出了用面密度计算缩褶吃量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脱胶方法对棉秆皮纤维成分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原棉秆皮不同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利用常温水沤、常压脱胶及高压脱胶对棉秆皮进行处理,对脱胶后棉秆皮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高压脱胶后棉秆皮纤维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下降最为明显,纤维素含量提高.对不同方法处理后的棉秆皮纤维的长度、线密度进行测量,用SEM、FT-IR、XRD对处理后的棉秆皮纤维表面形态结构、聚集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脱胶后的棉秆皮纤维进行强伸性能等测试并得出断裂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