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的组网方式与系统的应用模式、网络拓扑及转发器类型密切相关。本文将其组网方式分为双向通信组网和单向通信组网,双向组网侧重描述星状网和网状网的实现和特点,单向组网侧重对广播及组播的应用形式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由于篇幅关系,“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接入技术”分为上下两个篇次。上篇主要是明确多址接入体制在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简述基本多址接入方式的基础上,对几种多址方式应用在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可行性进行简要分析和比较。本篇主要对当前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主流技术体制-MF—TDMA进行详述,并对在将来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中十分具有应用前景的对称载波多址接入(PCMA)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由于篇幅关系,“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接入技术”分为上下两个篇次。本篇主要是明确多址接入体制在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简述基本多址接入方式的基础上,对几种多址方式应用在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可行性进行简要分析和比较。下篇主要对当前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主流技术体制-MF—TDMA进行详述,并对在将来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中十分具有应用前景的对称载波多址接入(PCMA)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分析"天星地网"与"天基组网"两种常用的组网方式应用于我国的宽带LEO星座卫星组网方式的可用性,结果证明两种组网方式应用于我国的宽带LEO星座卫星通信系统都有很大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卫星透明转发与处理转发相结合的天地混合组网的方式,这种组网方式更适合在境内建站全球通信条件下建设我国的宽带LEO星座卫星通信系统,宽带LEO星座卫星通信系统与其他卫星通信系统最大的不同是系统要求的传输速率较高;还将重点研究不同组网方式下的系统传输容量。  相似文献   

5.
在卫星通信中,宽带卫星通信是一个新概念,其主要目标是为多媒体和高数据速率的Internet应用提供一种无所不在的通信方式。本文介绍了宽带卫星通信的概念及发展现状,讨论了基于因特网接入的卫星多媒体应用系统采用的三种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6.
李宝杰 《电子世界》2012,(13):127-127
在卫星通信中,宽带卫星通信的主要目标是为多媒体和高数据速率的Internet应用提供一种无所不在的通信方式。对于时延要求低以及具有广播/组播性质的高速数据业务(如大容量数据传输、多媒体广播、因特网宽带接入、卫星远程应用、多媒体双向互动等业务)来说,卫星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宽带卫星网络也称下一代卫星通信网络。宽带卫星通信网具有地面覆盖面广、承载业务种类多、可快速部署、带宽利用率较高、星上交换快捷、可提供一体化网络等特点,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业务需求。发展宽带卫星系统己成为当前通信的新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卫星传输作为微波接力传输的一种特殊形式,凭其无线通信的特点和优势,在军用、民用、科研等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在商用卫星通信方面用得最广泛的是语音通信和电视传输,数据传输所占的比例了非常小。随着Internet的迅速扩大和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卫星传输在数据通信领域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卫星传输在因特网通信中的应用 在最初的因特网通信中,基于通信质量和通信容量的考虑,极大部分的传输中继采用光缆方式。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宽带通信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卫星通信在宽带传输领域中组网…  相似文献   

8.
宽带卫星网络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卫星通信中,宽带卫星通信的主要目标是为多媒体和高数据速率的Internet应用提供一种无所不在的通信方式。对于时延要求低以及具有广播/组播性质的高速数据业务(如大容量数据传输、多媒体广播、因特网宽带接入、卫星远程应用、多媒体双向互动等业务)来说,卫星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宽带卫星网络也称下一代卫星通信网络。宽带卫星通信网具有地面覆盖面广、承载业务种类多、可快速部署、带宽利用率较高、星上交换快捷、可提供一体化网络等特点,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业务需求。发展宽带卫星系统己成为当前通信的新热点之一。本文在分析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总结了现有宽带卫星网络的发展基础,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卫星移动通信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卫星移动通信在个人通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实际研究项目介绍了一种新的卫星通信组网技术,主要解决了两个利用卫星进行多媒体移动通信的关键问题,即新型的基于同步卫星系统组网方案和移动终端的天线自动跟踪技术。  相似文献   

10.
卫星通信作为传统地面通信在空间的拓展和补充,有许多地面通信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文中首先介绍了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针对目前通信体制多样、互联互通较困难、一些部门的应急通信系统不支持图像、视频等宽带多媒体业务的现状,提出了实现地基通信网和天基信息网的有效联动、构建天地一体化应急信息网的设想,并分析了在卫星的频率和功率资源受限的条件下宽带多媒体卫星和移动卫星的多址接入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基于VSAT技术的卫星通信,技术体制主要分为SCPC(单通道单载波)与IP方式通信等方式。DAMA(按需分配多址)是对SCPC通信方式的补充与提升。广东省公安消防部队分别采用这两种通信方式,即利用公安部消防局租赁的鑫诺1号卫星与总队租用的IPSTAR通信卫星(泰星,由中国电信运营)进行灭火救援现场的指挥通信。文章论述这两种卫星通信方式的组网、实战应用等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2.
对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星载ATM交换的Ka波段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的技术特点、系统组成、协议栈结构及工作模式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卫星宽带 未来宽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为基本的信息传输方式,卫星通信从诞生之日起,一直与地面的各种通信方式齐头并进地发展。在信息社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今天,谁拥有了宽带,谁就拥有了无限的信息。就工星宽带而言,它已经成为当前卫星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与国特网、ATM等技术结合之后开辟了卫星通信的新时代。实践证明卫星宽带的焦点不仅集中在语音方面,大容量的数据、宽带流媒体、宽带多媒体接入已成为卫星通信新的利润增长点。当然,卫星宽带通信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业界普遍提到的市场拓展、售后服务等环节仍然在制约着卫星宽带通信的发展。但不可否认以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实际应用正在开发着卫星宽带的潜在活力。可以预见,宽带卫星通信必将同光纤通信、宽带无线通信一样,成为未来立体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电子世界》2016,(1):81-82
卫星通信是实现大范围通信覆盖的有效方式,但在城市以及室内存在覆盖性能不佳的问题。通过与地面通信网络的连接,可实现卫星的无缝覆盖。提出了卫星与WiMAX系统混合组网的方式,分析了卫星通信工作原理及其优点,分析了WiMAX系统的关键技术以及其适用于"最后一公里"通信的技术支持。给出了卫星与WiMAX系统混合组网的网络模型,提出了客户端的两种接入模式,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5.
铁路专用通信接入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铁路通信传输系统的网络构成、主要特点及其作用,阐述了5种铁路专用通信接入网的组网方式、主要特点和应用范围,提出了向宽带化、ATM化和混合组网的方向发展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将在未来的通信市场中将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本文简要阐述了宽带多媒体卫星系统的特点和关键技术,介绍了若干实用的宽带多媒体卫星系统。最后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Internet业务的迅猛发展,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WINDS"系统(Wideband Internetworking Engineering Test and Demonstration Satellite)是日本新一代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系统,现在试验性运行。该通信系统采用了三种系统交换工作模式,本文对该系统使用的卫星、通信载荷、系统工作模式以及帧结构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8.
车载卫星天线系统车载卫星天线系统是车载的单向通信或双向通信的卫星通信天线,可与单颗或多颗Ku频段卫星通信的车载天线系统。在运动中接收卫星信号的车载天线为“动中通”;在静止状态自动寻星,接收卫星信号的车载天线为“静中通”。  相似文献   

19.
徐灿  张亮 《通讯世界》2016,(14):73-74
卫星通信系统具备通信距离较远、覆盖的面积大、通信频带宽等优势,其在不断地向网络化方向发展,而这一发展需要灵活的组网与可以支持高速传输能力的宽带卫星通信网,而MF-TDMA技术体制正是在这种发展需求上发展的,文中对MF-TDMA卫星通信的系统技术体制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Internet业务的迅猛发展,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WINDS"系统(Wideband Internetworking Engineering Test and Demonstration Satellite)是日本新一代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系统,现在试验性运行。该通信系统采用了三种系统交换工作模式,本文对该系统使用的卫星、通信载荷、系统工作模式以及帧结构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