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1渭河下游堤防情况渭河综合整治后,渭河下游现有干流防洪大堤265.42km(左岸138.32 km,右岸127.10km)。其中西安城区段堤防防洪标准为300年一遇洪水,渭南城区段堤防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其余为50年一遇洪水防御标准,堤顶宽度均为20~50m。目前,渭河综合整治堤防主体工程除部分支流河口交通桥外,堤防加宽加高土方工程全面完工,多数堤防路面已经硬化,河道防洪能力显著提高。2近年来河道水沙及冲淤情况2.1近年来河道水沙情况2003年以来,渭河下游咸阳至临潼  相似文献   

2.
河道整治工程对洪水河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下游河道在整治以前,溜势多变,洪水期间常出现横河、斜河等不利河威胁堤防安全。经整治以后,河道整治地洪水河势发挥了控制作用,限制了不利河势的发生,避免了主溜顶冲大堤的危险,减轻了防洪压力,对保护不下游堤防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今后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3.
由于泥沙淤积,黄河下游的河道成为“悬河”.河势多变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造成决口,1950年以后,黄河下游分段开展了河道整治工作.已修建的河道整治工程,经受了多年不同类型洪水的考验,这些工程改善了河道的横断面形态,限制了不利河势的出现,稳定了溜势,规顺了河槽,减少了防洪中的被动局面.实践已经证明,在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对确保防洪安全发挥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黄河下游洪水威胁依然是国家的心腹之患,中下游干流河段及主要支流防洪工程还不完善,洪水灾害时有发生。黄河下游防洪治理的基本思路是:“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拦、排、放、调、挖”处理和利用泥沙。黄河防洪减淤的总体布局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干支流水库的基础上,继续兴建中游干流古贤、碛口水库,支流沁河河口村水库;根据水沙条件的变化,长期不懈地进行下游堤防加高加固、河道整治、挖河固堤等下排工程建设,排洪排沙入海,保证设防标准内的防洪安全,重点进行东平湖滞洪区建设,长期开展上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减少入黄泥沙;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黄河下游的主要治理措施是堤防加固,河道整治,东平湖滞洪区加固,滩区安全建设,挖河固堤,河口治理以及古贤,河口村水库建设,上中游干流河段和主要支流的治理措施主要是堤防,河道整治或防冲护岸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5.
一、江河堤防建设我省江河中下游地区防洪工程主要是修筑防洪堤,以抵御洪水灾害。蓄水工程对水库下游河道两岸起到一定调蓄防洪作用,但对大江河流下游来说,由于水库控制流域面积相对较小,而且又没有较大的防洪库容,所以除个别外(如南一、山美水库),一般对削减大江河流中、下游的洪峰流量,作用不明显。据统计,解放后至1986年全省堤防总长达4000多km,其中保护千亩以上的堤防有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狗河流域现有防洪体系现状,针对流域存在的缺乏防洪统一规划、防洪工程标准低、河段淤积严重、堤段堤线布置不合理、堤段断面不符合规范等具体情况,通过不同频率洪峰流量的水面线成果检算了拟建水库(猴山水库)坝址以下河道的防洪能力及防洪标准,针对保护区内乡镇和土地资源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两种防洪方案,一是猴山水库不承担下游防洪任务,下游单独整修和新建堤防;二是采取堤防与水库相结合,即下游堤防按5年一遏洪水标准,通过猴山水库错峰运用提高下游防洪标准的防洪方案。  相似文献   

7.
《人民黄河》2013,(10):57-59
通过对现状条件下黄河下游防洪体系建设情况的总结和对近年来治黄思路和战略布局的分析,确定黄河下游防洪的对策措施为:通过防洪工程控制大洪水、特大洪水、冰凌洪水;考虑洪水的资源属性和造床功能,充分利用中常洪水;通过水库群联合调度塑造人工洪水,减少水库泥沙淤积,扩大河道主槽行洪输沙能力;进一步提高防洪工程调控能力,加快堤防工程建设和河道整治步伐;搞好东平湖滞洪区和沁河下游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河道整治在黄河下游防洪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河道整治的发展历史,并对河道整治前后黄河下游的防洪形势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河道整治在防洪中的作用:①改善了不利河势,缩小了主溜摆动范围,改善了河道平面形态,保证了滩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②河道整治使流路基本稳定,增强了对洪水的控制作用,改变了堤防冲决的威胁和临堤抢险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9.
<正>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大的河流,其洪水主要来自暴雨,也有融雪、冰凌、飓风、风暴潮及组合洪水。河流下游的广大冲积平原是防洪的重点地区。密西西比河防洪工程由堤防(含防洪墙)、分洪工程、河道整治、支流水库等工程措施及洪水预报与警报系统、洪泛区管理系统等非工程措施组成。(1)堤防堤防是密西西比河的主要防洪工程。该河现有干流堤防3540km(包括  相似文献   

10.
以渭河下游为例,本文从河相关系、河道摆荡、冲淤演变以及洪水位变化等角度,分析和探讨了潼关高程变化及其对渭河下游防洪形势的影响。分析表明,潼关高程抬高和降低时,渭河下游河道分别趋势性地向窄深方向和宽浅方向变化;上游来水的脉动流量可使渭河下游河道每年平均移动120~400 m;因潼关高程抬升,渭河下游还有一定量的淤积;现有潼关高程下降2 m并稳定,渭河下游河道比降和主槽过流面积均有所增加,平滩流量增加,中小洪水防洪压力减小,但大洪水威胁依然存在。认清渭河下游河床演变态势,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降低潼关高程,稳定与整治河道,加强堤防建设,提高防洪能力,是渭河下游防洪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美国基西米河生态修复工程的经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保生  陈红刚  马吉明 《水利学报》2005,36(4):0473-0477
美国佛罗里达州基西米河1962~1971年的河道渠化工程,将本来蜿蜒的天然河流变成了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运河,提高了河道的排洪能力,但同时也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恢复河流原有的生态面貌,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试验,包括改变上游水库的运用方式,塑造具有季节性变化的来流条件;修建拦河坝,人为抬高水位以恢复两岸的湿地;回填被渠化的河道,恢复其自然蜿蜒状态。基西米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利用渠化工程行洪时,不可忽视其对生态影响;通过恢复河道的自然水文水力条件进而重建其生态环境是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6—2019年长江防汛与河道查勘新实践、长江中下游洪水与河势的新变化与新形势,以及以往研究基础与成果,总结提出了2016洪水+长江中下游防洪与治河10大新问题,即流域水沙变化、河流情势变化、水文节律改变、河道洲滩演变、干流槽蓄变化、江湖关系影响、水位流量关系、防洪布局调整、河湖治理技术,以及河流管护研究。采用“原因Ⅰ-响应Ⅱ-影响Ⅲ-对策Ⅳ”4级体系,对10大新问题进行了体系分类、关系构建、课题分解与研究探讨,构建了“之字形层次驱动”和“田字形关联影响”2组关系。研究增进了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洪水与河势影响的辨识,强化了对变化条件下长江中下游防洪与治河问题的“层次化”与“系统化”梳理。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防洪模型研究——可行性及规划方案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洪是长江流域治理开发的首要任务。建国以来通过防洪建设,目前长江中下游已初步形成了由堤防、水库、分蓄洪区、河道整治工程等组成洪水来量与河道的安全泄量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存在,防洪形势仍十分严峻。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将有很大提高,但同时也由于水库调节作用,年内径流分配过程将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水沙关系、江湖关系等发生重大变化,给长江中下游防洪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因此,应建立防洪实体模型并结合数学模型进行深入研究,为长江中下游防洪战略、防洪规划及防洪减灾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针对管道防洪安全,对设计洪水采用"84"法及"62"法计算上游设计暴雨和入库洪水,根据调洪演算成果及区间洪水,推求白塔河何庄段设计洪峰流量、水位,为管道工程穿河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观音岩水电站二期截流工程原方案采用单戗立堵截流,但存在水位落差大、水流流速高、截流单宽功率大、抛料流失大等困难,顺利截流难度很大.通过截流模型试验研究,推荐采用双戗截流方案,大大降低截流难度,较好解决了截流困难.  相似文献   

16.
从技术审查角度探讨防洪评价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近年广东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技术审查工作,探讨防洪评价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为今后类似工作提供参考:1项目业主在选址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对河道行洪的影响,宜尽早征求水利部门意见,及时开展防洪评价工作;2桥墩顺水流方向轴线与洪水流向的交角、阻水比、跨堤梁底净空、桥墩与堤防的位置关系、承台顶高程等主要参数的把握及解决办法;3防洪评价单位应扎实基础工作,依法依规、客观地进行评价,从而指导工程方案设计;4项目建设地点是可选择的,设计方案也是可调整的,但河道行洪断面是唯一的,一经占用,几乎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应珍惜河道,保护河道,共同维护河势稳定、保证河道行洪畅通。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修建后,由于水库调蓄作用,进入坝下游荆江河道的水沙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荆江河道产生较明显的冲刷,已引起局部河段的河势调整,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对两岸堤防、已建护岸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及河道的稳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进而影响该地区的防洪、航运、生态与环境,以及河流的综合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采用长江防洪实体动床模型试验,研究了三峡工程运用初期不同时期荆江重点险工段调关弯道的冲淤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河势调整趋势。研究成果可为该段河道的治理和河势控制工程规划、设计等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湄公河是一条著名的雨洪河流,单位面积洪峰流量接近全球雨洪河流的极限值,洪灾频繁。为了减少洪灾损失,对湄公河干流的水系特征、洪水特性和洪灾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分段论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洪灾成因,总结了防洪特点,并结合国内外防汛实践,提出了防洪对策。结果表明:湄公河干流洪水峰高量大,历时较长,河道洪水来量与泄洪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洪水地区组成复杂,洪水来源以左岸支流为主,洪水类型以区域性洪水为主;湄公河三角洲漫滩、回流及潮流运动巨大,左右岸、河湖之间防洪关系非常复杂,宜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理原则和"以泄为主,泄蓄兼筹"的防洪方针,科学处理蓄泄关系和河湖关系,对上下游、干支流洪水治理做出全面规划,并以中下游、三角洲地区和洞里萨湖区为规划重点,在充分利用河网、湿地、湖泊蓄泄洪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堤防护岸、河道整治、防洪水库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体系;加强湄公河流域各国的防洪减灾合作,做到河湖两利,左右岸兼顾,上下游、干支流相协调相结合,保证重点防洪保护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使得防洪减灾由被动防汛到主动迎汛,由单纯抵御洪水到安全管理洪水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