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从廓形、色彩、图案、材料4个方面对解构主义在潮牌服装上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整理解构主义在潮牌服饰设计中的创新手法,挖掘其背后的设计规律;从时代发展的背景出发,通过设计实践创新潮牌服装的视觉表达,为潮牌提供设计实践上的新思路;从理论知识及实践所得进行分析,相较于前人的研究,对于解构主义在潮牌服装中的应用方向更加全面且深入,具有实用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各种新兴的文化思想不断地产生,人们从简单的对服装的需求渐渐地转化为对品牌符号的消费。在众多的服装品类中,潮牌时尚不断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已经形成了新的服装消费种类。在潮牌服装设计中,图案设计关系到潮牌服装的营销成功与否,而品牌符号图案因为其特殊性而被广泛运用。现通过整理归纳美国、日本及我国潮牌的品牌符号图案的运用情况,对其运用的品牌符号图案的风格进行分析比对,找出我国潮牌在品牌符号图案设计和运用中的不足,并对其以后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不管是街拍还是时尚秀场中,都可以看到各种具有“中国风”的潮流服装,设计师们将街潮与中国文化结合,采用大胆的配色与戏剧性的视觉图案,象征着年轻自由的精神。对“中国风”的表达形式进行解读,分析中国风与潮牌服装的外在关联与内在关联,并从潮牌服装的款式、颜色、面料、图案四个方面,举例分析中国风在潮牌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来寻求“中国风”潮牌的最优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闭合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服装辅料,在服装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服装技术和材料的发展,服装闭合材料的功能和角色逐渐延伸改变.通过对闭合材料的起源、发展及应用实例解析,阐述闭合材料在现代服装中的设计延伸,包括隐藏设计、装饰设计,以及现代高科技赋予闭合材料新的功能设计,指出闭合材料在未来服装技术中的发展方向和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当代服装潮牌的文化背景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阐述以vetements为例的潮品牌发展方向,据此解析具有个性风格定位的品牌创立路径、创新产品开发的可行性思路,突出展示小众潮品牌独立成长及其发展到大众引领性品牌的新见解;通过具体的开发案例和设计实践过程展示基于vetements等潮品牌设计基因挖掘思路,更加深入地理解当代潮牌发展趋势和在不同阶段进程中的风格定位和设计造型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6.
杨丰瑜 《西部皮革》2023,(20):122-124
为了探讨嘻哈文化对潮牌服装设计的影响,文章回顾了嘻哈文化的起源、发展与特点,通过举例分析的方法从色彩、图案、面料、款式、设计元素五个方面研究嘻哈潮牌服饰的设计特点,从中发现嘻哈文化与设计语言的联系,去探讨嘻哈文化对潮牌服装设计的影响。希望通过此研究,为后续的潮牌服装设计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为时尚文化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纺织教育》2005,(3):61-61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出现的一类新型功能材料,它不仅已在高科技领域得到应用,而且在民用行业也崭露头角。国外已有少量用于服装、塑料等民用产品,引起各国企业家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在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方面的研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南开大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已能小批量生产有机光致变色涂料和染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智能服装材料与传感技术进行分析,阐述了形状记忆材料、相变材料、低微材料及传感信息技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设计特征,揭示了近年来"可穿戴智能设备"主要将电子元件与服装简单融合,并未真正做到一体化,实现服装的智能化,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去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9.
《针织工业》2005,(1):43-43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出现的一类新型功能材料。它不仅在高科技领域得到应用,而且在国外已有少量用于服装、塑料等民用产品,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已能小批量生产有机光致变色涂料和染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智能变色材料在纺织业掀起了一波热潮,其通过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纺织品传递信息,纺织品通过颜色的变化又向人们传达信息,赋予纺织品科技与智能并存的功能。文中综述光致变色材料、热致变色材料和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机理、材料分类和应用范围。介绍智能变色材料在针织服装上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智能变色针织服装未来在纺织行业会向柔性、舒适、安全、多功能的智能可穿戴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探讨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接枝法、染色法、印花法、纺丝法、后整理法、化学交联法在纺织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有机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性能优缺点及适用性。指出:用涂层法通过化学交联反应将壁壳中含有功能基团的微胶囊共价交联到棉织物上,得到的光致变色织物具有优良的结合牢度、水洗牢度、热稳定性、耐酸碱性和较鲜艳的颜色。认为:微胶囊化光致变色化合物能够显著拓宽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毛纺科技》2021,49(8)
针对目前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服装应用中性能检测数据不足的问题,文章选取3种固有色光致变色材料,通过涂料印花的方式印染到棉织物上,采用观测法和仪器分析法,分别在紫外分析仪和紫外可见光光度计上对其光致变色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光致变色面料在365 nm紫外光线照射下变色明捷,照射3~5 s就可变色,离开紫外线后也能迅速恢复到原来的颜色,且可逆性良好。每种光致变色面料的变色消色时速有所差别,相应的紫外吸光饱和度也有所不同,最快50 s即可达到饱和状态,慢则100 s达到饱和状态。紫外吸光度最高达1.090,最低则为0.433。实验数据可为光致变色材料的性能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方东根  沈雷胡哲 《纺织学报》2015,36(12):158-164
通过对近20年来国内外智能服装材料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明确智能服装材料的分类,并选择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作为重点展开介绍。同时,对安全性服装设计进行综述。通过将智能服装材料作为安全性服装的安全因子与之结合,从而实现科技与时尚的融合。并明确智能服装材料应用于安全性服装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强调在应用过程中功能设计、款式设计、色彩设计的三位一体。探讨了未来智能服装材料以及其在安全性服装中的应用实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发展体育运动和适应特种环境下作业的需要,设计人工气候室、研制暖体假人,开发特种功能服装,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和实用价值.目前美、日、英、法等发达国家已做了大量研究,成果显著.我国起步较晚,仅限于军用.为了扩大使用范围,改善特殊环境下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服装科学的发展,特种性能服装的开发与研究工作尤为重要. 一、学科发展概况“人体—服装—环境系统工程”或称“人体与热环境系统工程”,日本称为“人间工学”,是一门边缘科学.它从人体的需要出发,系统研究各种服装及其材料性能使用要求,通过各种试验对服装所用材料性能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再根据人体在各种不同环境(包括气候、工作、生活条件等),中的反应及需要,对服装设计、结构和材料选择提供设计依据,以增强服装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对人体的防护能力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5.
光致变色纺织品由于其优异的可逆变色性能和优异的物理性能,在很多高新技术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提高光致变色敏感性,文中设计合成两支不同碳链长短的新型螺吡喃光致变色功能染料,将这些染料通过高温高压染色上染涤纶针织物,获得了具有光致变色功能的针织功能面料.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其在溶液中的光...  相似文献   

16.
从"李宁"和"密扇"两个潮牌服装2021年两款裤装拼贴设计的视角出发,将裤装的结构线和其他线条类型结合,以此分析拼贴设计在国潮品牌中运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5年7月2日,由知名香港潮牌小黄鸭(B.Duck)联乘国内十大顶尖原创潮流品牌MLGB、MYGE、ANB、VISIBLE、DABOMB、RDET、SOUTH FINEST、 NOISE、TENTEAM、MCC,打造了一场全新概念的跨界潮流发布会,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本色酒吧举行.现场,汇集逾百名潮流先锋人士、意见领袖、国潮品牌主理人和时尚媒体及嘉宾.现场发布了B.Duck x 10家国内一线潮牌的联名款服装及小黄鸭今年冬季的4大主流系列服装.  相似文献   

18.
陈莹  魏静  孙莉 《纺织学报》2014,35(6):110-0
分析比较了纸、塑料、竹木、金属等非常规服用材料的种类与性能特点。在分析设计实例基础上,探讨了非常规服用材料的造型特点和造型手法,分别阐述了同一非常规服用材料、多种非常规服用材料、非常规服用材料与服用材料的组合方法,说明各自成型特点及组合规律;针对各类非常规服用材料的特殊性,总结归纳了这些材料用于服装上应该注意的工艺制作要点;通过对应用各类材料的具体案例进一步解析了非常规服用材料在服装立体造型中的理念表达及应用效果。旨拓展材料的设计思维与应用领域,开发设计师服装设计的潜质,创造全新的服装形态,同时对服装创意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扩展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实现可逆型光致变色纺织品,针对光致变色材料容易受到光照、温度、氧气及pH值等因素影响而导致耐光照色牢度性能劣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双层光致变色微胶囊的包覆方法,成功将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包覆到微胶囊中,并在微胶囊表面形成外层由二氧化硅形成的无机囊壁,然后将制备的光致变色微胶囊掺入透明印花浆料,采用平网印刷工艺得到光致变色印花织物。结果表明:乳化剂添加量为40 g/L,硅酸钠质量浓度为14 g/L时,光致变色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成型状况很好、包覆完整;光变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即便是最低光辐照度2,光照8 s,光变印花织物变色前后色差可达11.39,且变色寿命高于40 h。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光致变色材料的种类及其变色原理,详细介绍了目前光致变色纺织品的加工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光致变色技术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