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现役煤电机组综合升级改造后的能耗、环保和运行可靠性状况,基于此分析了制约煤电机组系统寿命的关键因素。通过典型机组案例计算,从度电经济成本和度电污染成本角度分析了新建机组和现役机组延续运行的经济性。综合得出,中国现役煤电机组有足够的能力和可靠性延续运行,且现役煤电机组延续运行的经济性优于新建机组。  相似文献   

2.
《节能》2017,(7):34-37
随着国内环境压力加大,火电环保要求逐步提高,全国范围燃煤机组进行超低改造,超低改造实现减排的同时增加了机组能耗,给火电节能工作带来更大压力。通过对超低改造脱硫、脱硝、除尘增加厂用电率的设计值和实际运行值进行数据分析,归纳出超低改造系统增加厂用电率计算模型,为测算超低改造系统对机组能耗水平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为下一步环保系统节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能源环境形势日益紧张,提高燃煤火电机组的能源利用效率亦愈发重要,阐述近十年燃煤机组的主要能耗情况,对300MW级及以上火电机组的供电煤耗作了详细介绍,提出了各等级机组今后节能减排技术发展方向和国家未来五年对燃煤机组能耗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上海火电控制燃煤机组建设、节能降耗、"强馈入、弱开机"、控制燃煤质量等措施从源头上降低了污染排放,分析了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治理设备所取得显著的环保效果,阐述了环保排放状况和各类机组污染排放特性,并列举了燃煤电厂对烟气污染控制设备进行协同改造的成功案例,可为其他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据2014年12月10日《中国电力报》报道,当前,热电联产发电机组已成为城市供热主力机组。前不久发布的《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在"加快现役机组改造升级"中也强调,因厂制宜采用供热改造等成熟适用的节能改造技术,重点对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等级亚临界、超临界机组实施综合性、系统性节能改造。在煤电升级的新征程上,"供热改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供热改造的核心内容是将原来用于发电的纯凝机组改造成供热机组。从2006年国家相关部门启动燃煤电厂供热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多台现役机组采用的综合节能改造措施及实施效果,结合试验测试情况和长期运行后机组性能变化的实践经验,表明由《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提出的进一步降低现役机组供电煤耗的措施是可行的,但在具体方案的实施上需要结合实践经验,从设计、制造、运行全方位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国家能源局对外发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年)》(国能煤炭[2015]141号),明确了七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推进煤炭洗选和提质加工,提高煤炭产品质量;二是发展超低排放燃煤发电,加快现役燃煤机组升级改造;三是改造提升传统煤化工产业,稳步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四是实施燃煤锅炉提升工程,推广应用高效节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加科学的管理和应用节能技术监督标准,提高燃煤发电企业节能技术监督工作水平,促进企业节能技术监督管理深度实施,通过归纳节能技术监督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就节能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与建议,结合电厂实际工作案例,评估了汽轮机通流改造、热力系统优化、凝结水辅助调频调峰技术改造、真空系统节能改造、冷却塔节能改造、循环水泵提效改造、机组运行优化调整试验等方法和措施的节能成效。列举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对策操作性强,有关内容可为从事燃煤发电企业节能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9.
《节能》2017,(3)
2015年国家发改委164号文件提出火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的要求,从节能降耗的角度出发,文中研究了国内亚临界300MW机组节能改造的各种技术方法,评价了各种方法的节能效果,综合得出了合理的节能改造技术路线,从而开创我国火电机组节能降耗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大容量超临界压力电站锅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子平 《锅炉技术》2000,31(1):2-11
介绍日本大容量超临界压力燃煤锅炉的发展情况和技术特点,典型的大容量超临界压力电站锅炉,以及日本燃煤火电机组的环保技术。  相似文献   

11.
根据火电机组调峰运行的现实需要,对宽负荷节能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基于设备运行特性与能耗分析,给出了一般性的理论结果,指出宽负荷节能设计的关键领域是汽轮机与热力系统。根据不同负荷下节能效果的差异,提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宽负荷节能设计与一类特殊情形,给出一般性的处理方法。然后,指出宽负荷节能和机组整体优化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并指出国内火电需要增加并大量建设800 MW容量机组。研究表明,在新建项目和现役机组改造中,宽负荷节能设计都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节能提高能效是我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手段。该文分析了火电能耗现状,从结构调整、技术改进、管理提升等方面,全面分析论证各因素对能耗下降的贡献,其中,新建机组、关停小机组、节能改造对能耗下降的贡献度逐步降低,预计"十四五"期间,火电供电煤耗下降5.6~8.7 g/kWh(中值7.2 g/kWh),绝对值下降空间较前三个五年收窄,2025年火电供电煤耗降至298 g/kWh左右。建议从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顶层设计、发挥大容量火电机组基荷作用、持续扩展火电热电冷联供能力、持续加大火电节能改造力度、技术创新和标准引领等角度,继续促进火电节能工作。  相似文献   

13.
利用Aspen Plus建立了600 MW超临界汽轮机系统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利用太阳能集热场生产蒸汽取代某一段高压加热器抽汽的协同燃煤发电模型,并模拟了4种不同负荷工况下机组的协同发电运行情况,分析了3种太阳能协同方案在变工况下的能耗情况及汽轮机通流量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太阳能协同发电方案可在保证汽轮机蒸汽质量流量变化较小的情况下,显著降低600 MW燃煤机组的发电煤耗率,3种协同发电方案均适合对在运火电机组进行改造,是实现火电机组节能减排和太阳能稳定发电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安徽要求全省现役燃煤机组要全部安装脱硫设施,30万k W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实施脱硝改造,熟料生产规模在4000t/d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必须实施脱硝改造,所有规模以上钢铁烧结机和球团设备要建成烟气脱硫设施。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亚临界燃煤机组节能改造技术路线,对以汽轮机通流改造为主的综合升级改造、凝汽式机组供热改造、以烟气余热利用为主的综合升级改造三个技术路线的节能效果和改造的关键点等内容分别进行了对比,最后给出了节能减排改造技术路线选取的相关建议,可为同类型机组节能减排一体化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任李斌 《上海节能》2021,(4):428-432
我国现役燃煤机组排烟温度普遍偏高,里面蕴含着提高锅炉效率的巨大节能空间。为了更高效地利用余热,并达到控白烟的目的,嘉华发电有限公司7号机组通过改造,采取了利用烟气余热回收加热凝结水的方法,实现了余热回收的初步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泵机组液力偶合器调速效率低的问题,研制了首台全国产化行星变频调速装置,与高压变频调速技术对比,该技术在综合调速效率、可靠性及改造便利性方面均领先。塔山电厂600 MW燃煤机组1B给水泵组实施行星变频调速技改实例表明:该装置全负荷工况下综合调速效率在91%以上,最高调速效率可达96%,节能效果非常显著。除火电领域的泵与风机节能应用外,该型设备还可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传输等需求大型泵、风机等调速节能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已被证实是提高机组经济性、改善机组能耗水平有力措施,对燃煤发电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的需求愈来愈强烈,同时对于改造后性能的要求与期望也逐渐提高。与以往不同的是,目前的通流部分改造更加关注中低负荷经济性。因此,结合实施全工况通流改造技术的某空冷机组实际情况对通流改造技术进行研究。这种新技术与改造前的相比,汽轮机效率与出力提升,机组的气动热力性能得到了改善,机组在不同工况运行时的经济性得到综合提升,因此使得机组在相同低负荷工况运行时与改造前相比热经济性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施省煤器分级改造来提高700 MW燃煤机组低负荷段SCR脱硝系统投运率的工程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各负荷段(250 MW^700 MW)SCR入口烟气温度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且均满足SCR脱硝催化剂连续喷氨的参数要求,NO x排放浓度普遍降低,特别是低负荷段尤为明显,完全符合当前国家及地方环保要求;同时,锅炉排烟温度进一步降低,额定工况下锅炉效率略有提升,有效保证了机组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此外,改造后该机组每年可为电厂减亏1924万元。实践证明:该项技术改造方案取得了较好的工程效果,为国内采用SCR脱硝系统的燃煤机组有效解决低负荷段NO x的排放难题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能源问题促使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持续加大,工业领域作为排放大户首当其冲。针对较为典型的燃煤机组通流部分改造、电机系统能效提升、高炉余热余压回收等技术,阐述其技术要点,分析了在相关领域的节能潜力,最终通过算例验证改进工作对地区整体能耗的降低幅度,为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