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明渠截流与三期土石围堰分为水下填筑、水上填筑和防渗工程.水下填筑主要为导流明渠截流和水下围堰,导流明渠截流具有水力学指标高、施工时间短、工程量大、抛投强度大等特点,实现明渠双戗堤立堵截流,解决了龙口段施工技术、上下游戗堤进占相互配合、设置拦石坎和提高抛投强度、防止堤头塌滑等问题.防渗工程由防渗墙、帷幕灌浆、混凝土墙帽与土工织物组成,是围堰工程的关键项目,在此提出了有效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了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是拦断明渠,施工三期上下游土石围堰工程,在其保护下浇筑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在碾压混凝土围堰和下游土石围堰保护下,进行右岸电站厂房及大坝施工。江水从泄洪坝段设置的导流底孔和永久深孔宣泄。它是二、三期衔接的关键性控制工程,也是三峡工程建设的技术难题之一,其成败直接影响三峡工程的总工期,其截流落差、流量和流速等水力学指标高,单堤头抛投强度高,且需双戗分担落差、戗堤进占配合难度大,为确保施工顺利进展,截流一次成功,在常规的施工方案的基础上,对抛投材料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合金钢网兜在下游围堰截流施工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郭冬生 《人民长江》2003,34(9):17-19
三峡导流明渠截流具有水力学指标高、施工时间短、抛投强度大、分流条件较差和通航与施工干扰等特点.导流明渠截流设计流量为10 300 m3/s,相应截流总落差4.11 m,实际截流流量基本稳定在8 600 m3/s左右,总落差为2.5 m.采用明渠双戗堤立堵截流,需要研究解决龙口段施工技术、上下游戗堤进占相互配合、设置拦石坎和提高抛投强度、防止堤头塌滑等问题.由于施工保证措施,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得当,加上有利的水情和条件,导流明渠截流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具有流量大、落差大、流速高等特点,其截流综合难度位居世界前列,明渠截流已于2002年11月6日顺利合拢。详细介绍了导流明渠截流进占的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及方法、上下游戗堤协调及安全进占措施。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具有流量大,落差大,截流难度大等特点。对明渠截流时段及设计流量选择,截流期分流条件,截流方案,截流戗堤进占程序及抛投材料,降低截流难度的技术措施等截流设计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及水工模型试验,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邓虎超  高明忠 《人民长江》2022,(S1):44-46+72
沙坪二级水电站位于大渡河与管料河交汇口上游处,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为实现工程截流目标,根据实际工程条件,对截流施工进行总体设计规划,从水力参数、戗堤布置、龙口布置、截流备料等方面,选用了合适的截流施工方案。最终拟定的截流设计方案如下:二期截流采用右岸单向进占、单戗立堵截流方式,戗堤龙口位置选在上游围堰导流明渠左岸。该截流施工方案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可为其他水利工程的截流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金沙水电站导截流工程具有流速大、截流落差高、施工工期紧等特点.为保证截流成功,利用水力学计算并开展模型试验,选取了预进占单戗立堵截流、截流戗堤与围堰分开布置的方法进行施工.结果表明:针对河道较宽和导流明渠狭窄、流速大的情况,预进占单戗立堵截流能有效降低截流风险和截流难度,可实现快速截流并降低投资成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  相似文献   

8.
针对混凝土导流明渠截流的特点和难点开展技术研究,总结出了截流戗体与围堰分开布置,且截流戗堤布置在靠近导流明渠进口处的河床底板上,龙口轴线与导流明渠轴线平行布置的新截流方法。这可以有效地减少截流特殊材料的用量和大块石的流失量以及截流后基坑的清理工作量,规避了导流明渠截流施工的难点。尤其是导流明渠相对较窄,截流时,高水头、大流量的情况下,效果更加明显。该项技术在多个工程的导流明渠截流施工实际应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峡工程施工导流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方案。二期施工围左岸,进行主河床截流,长江水流从导流明渠宣泄,二期上下游横向土石围堰与纵向混凝土围堰共同形成二期基坑。大江截流采用上游单戗堤立堵方案,大江截流水深60m,截流流量14000m3/s~19400m3/s,抛投强度平均达5.21万m3/d。上游横向围堰最大堰高82.5m,库容20亿m3,围堰填筑最大水深60m,最大挡水水头达85m,防渗墙最大墙高74m。上下游横向围堰土石方填筑总量达1032.1万m3,混凝土防渗墙总面积8.345万m2,要求截流后一个枯水期将围堰填至度汛高程。  相似文献   

10.
铜街子电站施工采用河床土石断流围堰、左岸明渠全年导流方案。截流则采用上围堰下戗堤自右岸至左岸的单戗立堵方案。截流戗堤全长约160m。龙口布置在左岸,长80m。堤顶宽22m,堤高10~11m。河床截流于1986年11月11日21点30分结束,截流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龙口截流流量为1000~700m~3/s,龙口抛投量为10560m~3,截流时间约为20小时。截流过程中,左裹头上下  相似文献   

11.
双戗堤截流时下戗堤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堵截流计算的核心内容是龙口流速的求取,因为龙口流速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截流时所选择抛投料粒径的大小,可以说是衡量截流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在分析单戗堤立堵截流龙口流速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在双戗堤立堵截流中,当上戗堤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流速最大的时候,下戗堤是否能够壅水,从而降低上戗堤的截流难度这个问题,论证了双戗堤立堵截流水力控制条件的正确性,为双戗堤立堵截流的顺利施工提供判断依据一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文监测系统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是实现导流明渠封堵、形成三期基坑,为枢纽围堰发电创造蓄水条件的关键性工程.它具有流量大、流速大、落差大、能量大、抛投量大等特点.水文部门设计了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发布与反馈等4个子系流的明渠截流水文监测系统.运用先进的水文仪器设备与技术措施,开展水位、流速、流量、流态、水下地形等项目观测,为明渠截流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实时水文信息.  相似文献   

13.
大渡河瀑布沟水电工程截流落差大、施工难度较大.参照水力学模型试验成果,确定了该工程截流戗堤布置、龙口位置选择、龙口段和非龙口段划分、截流施工进占抛投方式.通过对比试验研究,探讨了降低截流难度、提高截流抛投强度的工程措施,为安全实施截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实况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大江截流实况表明,在大流量、深水、低速河道中,采用平抛垫底、宽戗堤、降低戗堤水面以上高度,采用级配较均匀、连续的石渣及块石,全断面均匀抛投进占等是合理的,实现了安全截流。抛填水深、最大日及小时抛投强度的均居世界首位,创下了单戗立堵截汉施工中上、下游围堰戗堤同一日合成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流速高、落差大、单宽功率高的明渠截流工程,采用物理模型方法进行试验,获得了截流水力学参数与上游梯级电站调控流量及分流建筑物提前分流方式的相关变化规律,比较了不同戗堤方式对截流水力学指标的影响。通过对比试验与分析,论证了合理的龙口流量调控措施——导沙坎分流孔,其设置可有效降低截流龙口抛投量、尺寸及其流失率。研究表明,对于高落差,大流速并存的明渠截流而言,选取合理的截流流量和分流建筑物有利于降低截流难度,增加工程经济性和安全性。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现有截流施工技术和拉贝利大坝三期截流实际施工条件,对卡拉贝利大坝三期截流施工方案进行了设计。通过计算,明确了截流时段和截流流量,并通过综合比较各截流方案施工规划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提出了戗堤轴线沿一期纵向围堰至明渠进口截流的方案。文章还给出了截流戗堤断面结构形式,明确了龙口分区,最后提出了龙口护底加糙混凝土桩这一加糙措施。  相似文献   

17.
银盘水电站三期明渠截流期间,由河床溢流坝段预留缺口分流,为提高三期围堰挡水发电水位,将预留的4孔缺口提前封堵2孔,导致三期明渠截流落差达到5.49 m,截流难度增加。通过水力学试验与计算分析,设计研究了龙口位置与宽度、堰顶高程、戗堤分段进占方案,以及抛投料选择等,实际截流施工中,采取充分利用材料抗冲特性,加大抛投强度等措施,保证了截流施工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GN318.水口水电站工程按期截流根据水口水电站SK/Cl土建合同规定,该工程应在1989年9月底进行截流,开始二期导流,即上下游主围堰挡水,右岸导流明渠泄流。截流方式系采用上围堰下戗堤双向立睹进占。截流设计流量为1620  相似文献   

19.
桑河二级水电站为典型的平原区宽河道、大流量河流枢纽,适宜采用明渠分期导流方式,导流布置较为灵活,且对枢纽格局、工程投资和建设工期有重大影响。根据工程特点,以节约工程投资为主要出发点,结合枢纽布置研究,采用了左岸岸坡明渠+河床泄洪设施和发电厂房的布置格局,导流明渠底宽160m,底板不衬砌;不设置导流底孔,明渠截流利用永久泄洪表孔泄流,截流天然落差7m,截流难度世界前列,根据研究创造性的采用了宽戗堤+拦石坎的截流方式,并取得了成功。桑河二级工程为平原河流大流量施工导流和高落差截流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20.
水利工程施工截流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仲平 《人民长江》2005,36(12):11-12
概述了截流技术进展,指出截流技术的发展趋势:立堵(或立堵为主)逐渐代替平堵;立堵截流中用平抛垫底防止堤头坍塌,降低截流难度;趋向较高水头截流,可减少导流隧洞或导流明渠工程量;现代运输和吊装机械的发展,使采用更大块重、更高抛投强度实现高水头截流成为可能;为实现高落差截流,可采用双戗或多戗截流方式;加大抛投强度,由于施工机械快速发展,能较快速截流,加快围堰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