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棉织物经壳聚糖处理后,再用栀子黄进行染色,测试并分析了染料用量、p H值、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对壳聚糖改性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并设计正交实验来确定最佳染色工艺;且对染色后壳聚糖改性棉织物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后棉织物的栀子黄染色性能较好;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为:栀子黄用量为9%、染色温度30℃、染色时间50 min、p H值为5;染色后壳聚糖改性棉织物防紫外线性能增强,耐摩擦色牢度及耐洗色牢度较好。  相似文献   

2.
贾维妮  蒙秀明  陈美云 《印染》2013,39(6):5-7,21
棉织物经壳聚糖处理后,再用甘蓝红进行染色。探讨壳聚糖改性液浓度、浸渍温度和浸渍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以及染料用量、pH值、时间和温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棉织物的改性工艺为:壳聚糖改性液25%,80℃浸渍30 min;甘蓝红染色工艺为:染料7%(omf),pH值6,50℃染色60 min。改性后棉织物的染色深度和防紫外线性能均有提高,耐摩擦牢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3.
栀子黄在棉织物上的染色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对天然染料栀子黄在改性棉织物上染过程的控制、染色效果的预测及染色工艺优化的理论指导作用,应用阳离子改性剂对棉织物进行非反应型改性,用栀子黄进行染色吸附动力学实验,探讨其染色机制。运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改性和未改性棉织物上栀子黄染色的实验数据进行模拟,计算栀子黄在改性和未改性棉织物上的染色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栀子黄在改性和未改性棉织物上的染色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染色平衡吸附量和染色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改性棉织物上的染色平衡吸附量较未改性棉织物增大了3~4倍,半染时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徐铭 《印染助剂》2021,(4):48-50,54
以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阳离子化改性,用石榴皮对改性的棉织物进行染色,优化壳聚糖改性和石榴皮染色工艺条件。壳聚糖改性工艺条件:壳聚糖用量20 g/L,80℃,60 min;石榴皮染料染色工艺条件:染料用量0.2 g/L,80℃,60 min,此条件下石榴皮染料染色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K/S值达最大值22.5。染色棉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均达到或超过4级,满足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印染》2016,(23)
为提高栀子黄与纤维间的亲和力,改善上染性能,对桅子黄进行化学改性,即将结构中的配糖基水解以提高疏水性。优化了栀子黄的化学改性条件,并将改性前后栀子黄分别上染阳离子改性棉织物,测试染色样品的日晒牢度、摩擦牢度及耐汗渍牢度。结果表明:在正丁醇用量为80 mL/0.5 g栀子黄,氢氧化钠用量为0.09 g/0.5 g栀子黄,于70℃改性反应4.0 h后,栀子黄染色样品的耐酸/碱汗渍牢度、湿摩擦牢度及耐日晒牢度相较于未改性前均提高了1级。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天然染料栀子黄对棉织物的染色性能,首先对棉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处理,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改性工艺及条件;然后利用天然染料栀子黄对阳离子改性棉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了最佳染色工艺条件,测定了染色后棉织物的上染百分率、K/S值以及色牢度,并与未改性棉织物染色性能对比。结果表明,棉织物最佳改性工艺为:改性剂浓度30 g/L、pH值为9.0、时间为50 min、温度为50℃;改性棉织物最佳染色工艺:温度为60℃、时间为60 min、pH值为9.0;改性后棉织物的上染百分率以及K/S值明显高于未改性棉织物,改性棉织物染色耐皂洗色牢度及耐摩擦色牢度均可达到4级及以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壳聚糖对棉织物改性并进行板栗壳植物染料染色,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的改性工艺:壳聚糖用量3%,pH=5,温度80℃,时间40 min;染色最佳工艺为:pH=5,温度80℃,时间60 min。染色棉织物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经硫酸亚铁后媒染之后,色牢度也有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黑米水提取液作为天然染料应用于棉织物染色,采用壳聚糖季铵盐(HACC)对棉进行预处理改性,研究了染色温度、pH及硫酸铝媒染对改性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黑米色素对改性棉织物染色的适宜条件为:pH=4.5,在90℃染色60 min;硫酸铝媒染改性棉织物的耐摩擦和耐皂洗色牢度达到3级以上。黑米色素染色的改性棉织物具有紫外线防护性能,硫酸铝后媒染色的改性棉织物UPF=41.58。HACC改性剂以薄膜方式均匀固着在纤维表面,染色前后改性棉纤维的表面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针对紫草天然染料上染棉织物时存在上染率低、色牢度差的问题,研究了利用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预处理,再用紫草天然染料进行染色的工艺。探讨了壳聚糖处理液用量、浸渍温度和浸渍时间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染色pH、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对预处理棉织物K/S值的影响;分析了染色棉织物的染色牢度和紫外防护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对棉织物的最佳预处理工艺为:壳聚糖处理液质量分数45%、浸渍温度80℃、浸渍时间20 min;预处理棉织物最佳染色工艺为pH 6、染色温度60℃、染色时间30 min。壳聚糖预处理后棉织物的染色深度、染色牢度、抗紫外线性能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后棉织物用板栗壳植物染料进行染色。探讨了棉织物改性过程中工艺条件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染色过程中板栗壳植物染料浓度、染色温度、p H值、染色时间和媒染剂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改性后棉织物白度和顶破强力以及染色后色牢度、防紫外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最佳的改性工艺条件是壳聚糖用量为3%,p H值为5,温度为80℃,时间为40 min;最佳染色工艺为板栗壳染料用量为5%,p H值为5,浴比为1∶30,温度为80℃,时间为60 min;染色棉织物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经硫酸亚铁后媒染之后,其色牢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从废弃虾壳提取的壳聚糖作为黏合剂用于棉织物染色,对染色织物色值、牢度及抗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壳聚糖进行颜料染色的棉织物具有良好的色值和牢度;可通过增加壳聚糖质量浓度提高略微下降的摩擦牢度;而较差的摩擦牢度也可较好地用于实现衣物的即洗即褪效果。利用壳聚糖染色的棉织物水洗20次后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表现出良好抗菌性。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活性染料传统轧-蒸染色的固色率和染深性,将真空脱水技术引入棉织物的活性染料轧-蒸染色过程。研究了棉织物含水率、汽蒸时间和碳酸钠用量对活性金黄SRE湿蒸染色的影响,并比较了活性金黄SRE采用浸轧-真空脱水-湿蒸(P-Vac-S)工艺与传统浸轧-湿蒸(P-S)工艺染色棉织物的染深性和耐摩擦色牢度。结果表明;浸轧含25 g/L活性金黄SRE染液的棉织物,将其含水率真空脱水至20%~30%,再进行湿蒸,棉织物的上染率(K/S值)和染料固色率相对较高;含水率为(25±2)%的棉织物湿蒸染色的适宜汽蒸时间和碳酸钠质量浓度分别为5 min和25 g/L;采用活性金黄SRE经P-Vac-S工艺染色棉织物的K/S值比采用P-S工艺染色的K/S值高15%~30%,但是经前者染色棉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比后者略差。  相似文献   

13.
Chitosan modified acrylic fabric was dyed with reactive brilliant red X-3B. The dye uptake, fixing rate, K/S values and washing fastness were investigated in dyed process. The dyeing rate curve of chitosan modified acrylic fabric with reactive brilliant red X-3B was test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n dyeing kinetic parameters such as half-dyeing time,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dyeing rate constant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ye uptake was 31.28%, the fixing rate was 28.60%, the K/S value was 3.931, and the washing fastness up to 3. The dyeing property of chitosan modified acrylic fabric with reactive brilliant red X-3B was good. And it reached dyeing equilibrium after 60 min dyeing time. The half-dyeing time of chitosan modified acrylic fabric dyed by reactive brilliant red X-3B was short and can b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Besides,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dyeing rate constant can be gradually increas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yeing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4.
柿漆作为天然染料,其染色织物具有防水防腐的优点。以赋予棉织物抗菌性和紫外防护性能为目的,采用柿漆对棉织物进行直接染色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棉织物的表观形态,PhabrOmeter织物手感评价测试仪测定织物风格,得到染色棉织物存在硬化问题;探究染色次数和染液浓度对棉织物K/S值、增重率和缩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染色工艺,测定染色棉织物的抗菌性能、接触角、紫外线防护性能、色牢度以及风格评价,分析柿漆染色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染色时间为15 min,柿漆稀释浓度为1∶4,染色次数为8次,染色棉织物色牢度良好,且具有较佳的疏水性能、抗菌性能和抗紫外性能,硬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姜黄染色织物的pH值敏感变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李潇 《纺织学报》2017,38(4):80-84
为开发pH值敏感变色织物,研究了pH值对姜黄染色织物颜色变化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姜黄提取物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测试了不同pH 值条件下姜黄提取液的吸收光谱、姜黄染色织物的上染率、K/S值和染色牢度,利用颜色特征值对姜黄染色织物在不同pH值下的变色情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植物染料姜黄的主要成分为姜黄素,姜黄素分子在碱性条件下会电离成阴离子,引起颜色变化;随溶液pH 值的增加,姜黄提取液的吸收峰会产生红移,且吸收强度增加,提取液在酸性条件时呈黄色,当提取液pH 值大于8 时,溶液呈红棕色;姜黄对丝织物的染色性能好于棉织物。在pH值由中性向碱性转变时,姜黄染色织物会产生显著的变色,染色织物色相值变小,颜色由黄色域向红色域转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棉织物用聚环氧氯丙烷胺化物改性时,改性剂用量、烧碱用量、改性温度及时间对改性织物染色K/S值的影响,讨论了改性织物染黑色时盐和碱的用量,并对改性和未改性染色织物的乌黑度、上染率、K/S值及染色牢度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棉织物经改性后染黑色乌黑度高,K/S值以及上染率均有较大提高,耐洗和耐摩擦牢度好。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活性染料染色过程中无机盐的用量,用染座剂对棉织物进行改性以增加棉纤维上的染座数目。研究棉织物经染座剂改性后对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包括改性对碱用量和加入时间的影响,对无机盐用量的影响,对上染速率的影响,对染色牢度、匀染性和色光的影响等。结果表明,改性棉织物对活性红R02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Langmuir吸附常数K和饱和吸附量S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染座剂改性后最佳碱用量减少,碱加入时间与常规染色一致,染色时无机盐质量分数可以减少40%~60%,上染速率增加,染色牢度和匀染性有所改善,色光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在锦纶织物染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玲  张小溪 《印染》2005,31(8):5-7
根据壳聚糖在阴离子染料染色时,可起到使颜色增深的作用特性,先用一定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对锦纶织物进行预处理,然后再用弱酸性染料进行染色,以提高其湿处理牢度。试验结果表明:锦纶织物用弱酸性染料染色时,染浴pH值对染色性能影响显著;经壳聚糖处理以后的锦纶织物,用弱酸性染料进行染色,其染色深度K/S值较未经壳聚糖处理的织物提高90 %左右,即K/S值由1. 946增加到3. 706;染色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均达到5级;皂洗牢度原样褪色达4~5级,白布沾色达到4级。  相似文献   

19.
为开发具有保健作用的新型天然染料,选用黄芩提取色素对涤纶织物进行高温高压染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液用量、染色温度、染色保温时间、p H值对涤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通过高温高压染色法在涤纶织物上得到棕色,优化工艺为:温度130℃,p H值5,提取液用量50%,时间60 min。染色涤纶的耐水洗牢度和耐摩擦牢度很好,能达到4~5级;耐日晒牢度较差,仅为1~2级,有很强的抗紫外线性和一定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