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白于山、云盘山等作业区原油黏度较高,是造成单井回压高的主要原因,所以研制开发一种在单井上使用的降黏剂。该降黏剂通过大量的筛选、复配和评价,最终确定降黏剂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油水互溶剂组成。对不同温度、不同含水的原油,加入100 mg/L~200 mg/L的降黏剂后,降黏率均在50%以上,而且对原油脱水无影响,在采油四厂现场使用后,能够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塔河油田地层水矿化度高、井底温度高的特点,研究了适合塔河油田超稠油的乳化降黏剂。以一定链长的混合叔胺(RN(CH3)2)和二溴乙烷(Br(CH2)2)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代号为DFA-12的双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并对其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的反应条件如下:反应物RN(CH3)2与Br(CH2)2摩尔比为2.602∶1,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24小时,产品纯度可达98.53%。稠油和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混合液(油水质量比7∶3)的乳化实验表明,DFA-12较其他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强的耐盐能力,在矿化度高达214739.9mg/L下仍具有较好的乳化能力。通过DFA-12和其他的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实验,优选出适合塔河油田超稠油乳化降黏的最佳配方为:0.25%DFA-12+0.25%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HES+0.1%聚合物DFP,该体系对塔河油田的超稠油乳化降黏指标达到最佳,在90℃下测定稠油和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混合液(油水质量比7∶3)的黏度,以稠油黏度为基准计算降黏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稠油黏度,改善稠油的流动性能,将α-烯基磺酸盐(AOS)与碳酸钠(Na_2CO_3)复配作为降黏剂,研究了二者加量对稠油乳化降黏的影响,分析了乳化降黏机理。结果表明,AOS耐温性良好,形成的O/W型乳状液稳定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AOS对稠油的乳化降黏效果较好,稠油乳液黏度随AOS加量增大而逐渐降低,AOS加量为2.0%时的稠油降黏效果最佳,降黏率为81.95%。AOS与Na_2CO_3复配对稠油乳化降黏有协同增效的作用,1.0%Na_2CO_3与0.05%AOS按体积比1∶1复配后的稠油乳化降黏效果最佳,稠油降黏率为98.22%;与单独使用AOS相比,AOS与碱复配后的稠油乳液黏度降低,AOS用量减少,经济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4.
OPS和OPC系列稠油乳化降黏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际江  张贵才  李德胜 《油田化学》2007,24(1):30-33,74
以工业品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n(n=4,6,8,10,15)为起始原料,合成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乙酸盐OPC-n和磺酸盐OPS-n两个系列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酸值和黏度不同的胜利单家寺和陈庄稠油为实验油样。将OPC-n和OPS-n溶于矿化度5811 mg/kg的胜利标准盐水和NaCl、CaCl2盐水中作为水相,按油、水质量比7∶3在50℃用玻棒搅拌混合,观察是否形成水包油乳状液并测黏度进行确认。在胜利标准盐水溶液中,OPC-n和OPS-n乳化稠油所需的最低质量分数,随稠油、表面活性剂类型及氧乙烯链节数n而变,一般而言,OPC-n系列中的OPC-8和OPS-n系列中的OPS-4乳化稠油的性能最好,该最低质量分数值分别为0.05%或0.025%和0.025%。在NaCl盐水溶液中,OPC-n的该最低质量分数值与稠油和n有关,均随盐含量增加而增大,在盐含量≤15%时,抗盐性最好的OPC-8和OPC-10的该值≤0.05%;OPS-n的抗盐性好于OPC-n。OPC-n的抗钙性良好,钙盐含量为2%时该最低质量分数≤0.1%;OPS-n的抗钙性更好,钙盐含量为2%和3%时该最低质量分数仅为0.025%或0.05%。表6参5。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研制出适合辽河稠油的LY-5型乳化降黏剂,分析降黏机理并对温度、加剂浓度、时间和含水率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对配伍性及腐蚀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LY-5降黏剂中极性高渗助剂解离胶质沥青质网状构架,稠油形成小颗粒,降黏剂的表面活性成分在小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膜,阻止胶质沥青质再次积聚形成网状结构,达到稳定降低稠油黏度的目的。辽河稠油中胶质沥青质质量分数大于45%,地层水矿化度不大,LY-5型降黏剂最佳加剂质量浓度1 000 mg/L,加剂后原油在50℃下黏度在100 m Pa·s以下,降黏率达到99.8%且稳定,达到油井举升条件,乳状液随温度升高黏度增大,水的质量分数在20%~70%具有最佳降黏效果。降黏剂具有一定的缓蚀性,加量为5%时,缓蚀率可达100%,且对联合站水处理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自制的三元共聚物AMV-22与EVA复配,添加SLA-107作助剂,制备适用于胜利油田潍北区块高凝点原油的降凝剂AMVES。实验考察了该降凝剂对原油的降凝降黏效果。DSC热分析结果表明,AMVES加量为1000 mg/L时,可使原油凝点从48℃降低到37℃,析蜡点降低2℃。流变性曲线表明原油的剪切稀释作用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强,当剪切速率大于100 s^-1后黏度基本不变,降凝剂可以大幅降低启动原油的屈服应力。偏光显微镜图显示原油温度越低,蜡晶网状结构越致密,交联度强,黏度大,流动性差;加AMVES之后原油中蜡晶变为团簇状颗粒,原油的流动性增强。由此可见降凝剂AMVES作用于蜡晶使其三维网状结构破坏,从而有效降低原油凝点和黏度。  相似文献   

7.
稠油乳化降黏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稠油乳化降黏剂的作用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复配型、抗矿盐型、耐高/低温型、共/缩聚物型和易脱水型等典型乳化降黏剂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乳状液稳定性和降黏率的因素,并结合近年来研究的焦点问题,提出了乳化降黏剂目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9.
稠油开采具有黏度高、开采困难、耗费资金高等特点,本文对两种稠油乳化降黏剂AOS和MES开展评价,通过Attension表面张力仪分析了高温处理前后的表面张力变化。以降黏率与破乳脱水率为指标进行了乳化降黏效果评价,接着利用Turbiscan Lab型分散稳定性分析仪测定了高温处理前后的动力学不稳定性参数TSI,并采用STDEV函数处理求得S分离值。实验结果表明:AOS在高温处理前后表面张力变化仅为0.86%,MES则为12.38%;两种降黏剂的降黏率均达到97%以上,浓度0.3%的AOS沉降脱水率为86.67%,1.0%的MES为81.67%;两种浓度的AOS在高温处理前后的TSI变化量为0.02和0.27,MES对应为0.13和0.64。AOS对应的S分离值为0.066 8和0.130 0相对小于MES的0.187 4和0.236 4,AOS总体上稳定性均优于MES。  相似文献   

10.
11.
为解决稠油黏度高、流动性差的问题,将一株降黏菌D-8与一株表面活性剂产生菌B-12进行复配得到复配菌DB8-12,并研究DB8-12的生长特性及其对原油降黏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8和B-12按3∶2比例复配,按3%接种量接种,在pH值为7.5,温度为35℃下培养3d后具有最大菌体光密度值;复配菌液按体积比为30%与原油进行混合,在45℃恒温水浴中及摇床转速为140r/min下振荡培养3d后即可达到最佳降黏效果,原油黏度由2120mPa·s降至810mPa·s,降黏率达61.8%;经复配菌作用后,原油大粒径所占比率显著降低,小粒径所占比率明显升高,宏观表现为原油黏度降低,流动性明显提高。DB8-12在原油中生长繁殖快、用量少、耗时短,可改善稠油的流动性能,能有效降低稠油开采及输送成本,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该项研究对微生物降黏开采及输送技术的拓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河南油田稠油特点,确定了氧化催化降黏剂最佳配方:氧化剂PY加量1.0%,催化剂CX-2加量2.0%,质子供体PN加量1.0%。将其添加至原油中,在温度100℃下反应16 h后,加碱中和,最佳碱加量为0.3%~1.5%,降黏后原油黏度≤500 mPa.s,降黏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3.
乳化石蜡的研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越来越需要配伍性好、一剂多效、生产成本低、化学与生物毒性低的钻井液处理剂。对用转相乳化法制备乳化石蜡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对乳化石蜡的性能与其同类产品进行了对比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制备出的乳化石蜡稳定性和分散性良好;由于加入了2%多元醇作防冻液,该乳化石蜡的凝固点为-10℃;加入少量该处理剂即可大幅度提高钻井液润滑性,改善其抑制性能,并且对钻井液流变性能无影响,各种性能均优于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钻井液用降黏剂应用局限,以丙烯酸、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主要原材料,辅加功能性单体合成了一种新型降黏剂,并对其在钻井液中的降黏性能进行了室内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抗温、抗盐、降黏效果好、加量小等特点,该产品无铬的特点拓展了环保钻井液体系配方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DRIVE原油萃取剂是一种新型的以含特殊表面活性剂如氟聚酯类化合物为主的表面活性剂复配物,它可以有效地解决油井本身胶质、蜡、沥青含量多造成积垢,或油稠无法正常开采、产量下降、作业频繁、区块采油速率低等难题。为验证其增采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DRIVE原油萃取剂可以将稠油均匀降黏、分散成流动稀油,改善原油的异常流变性,并且其剥离油垢的速率快、效果好。成膜特性实验和腐蚀实验结果表明,该原油萃取剂的吸附成膜特性可使颗粒表面的黏附力降低,并且不会对管柱等钢制设备造成严重腐蚀。现场试验结果表明, DRIVE原油萃取剂具有较强的驱油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曹旦夫 《油田化学》2008,(4):378-380
根据仪长线管输混合油的胶质沥青质含量和蜡烃碳数分布,合成了颗粒状油溶性原油降黏剂BEM-JN。该剂由醇烃基碳数为16~22的丙烯酸高级醇酯、顺丁烯二酸酐、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硬脂酸和二乙烯三胺的酰胺及多种表面活性剂组成。简介了合成方法。在室内测试中,加量60 mg/L的BEM-JN使混合原油凝点由4℃降至-10℃,低温(20,15,10,7℃)黏度大幅降低。在管径559×7.9(mm)、长87 km的仪长线大冶~武汉支线上进行了为期5天的现场测试,地温15℃,在大冶起点站加入60 mg/L BEM-JN后,混合原油的凝点和黏度(平均值)由9℃和1059.6 mPa.s降至-4℃和388.5 mPa.s,到达武汉终点站后为-9.5℃和428.0 mPa.s,停输33小时后再启输,到达终点站后为-9~-10℃和411.6~443.4 mPa.s。表3参3。  相似文献   

17.
根据塔拉单宁的化学结构与特性,参照五倍子磺化单宁的加工工艺,用铁盐代替铬盐,研制出了无铬塔拉磺化单宁。结果表明:塔拉磺化单宁的加工工艺可行,质量达到或超过行业标准;添加量为0.5%或2.0%时的降黏率无明显差异;在180℃下,淡水浆降黏率为78.4%~93.2%,平均为88.70%,盐水浆降黏率最高达91.0%,平均为84.54%;在200~220℃下,淡水和盐水基浆平均降黏率分别为95.10%和84.90%。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稠油黏度大而难开采问题,采用自生热降黏解堵工艺技术,利用化学生热剂和催化水热裂解的协同作用,开采近井地带富含沥青质的稠油.结果表明:优化开发的自生热降黏解堵体系,以浓度为5 mol/L的NaNO2和NH4 Cl为产热剂、质量浓度为10 g/L的硼氢化钠为产氢剂、质量浓度为15 g/L的水热裂解催化剂为添加剂,体...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凝原油分布广、产量高、流变性差,易造成运输管道堵塞的安全隐患,提出添加化学降凝降黏剂是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单一及复配降凝降黏剂的研究应用现状,指出采用降凝剂复配技术可大大提高降凝降黏效果,并进一步阐述了降凝降黏剂对高凝原油的流动性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精细石油化工》2015,(5):24-28
针对注蒸汽开采稠油油藏过程中存在的储层物性差、中高含水油井天然气吞吐效果不太理想的问题,研制了以改性聚氧乙烯酚醚类为主,两种性质改进剂为辅的乳化降黏剂,并对其提高注汽采油的效果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降黏剂比例为8∶1∶0.5时,耐Ca2+、Mg2+浓度可达30g/L;在125℃以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用量0.3%时,驱油效率能提高19%,含水率大于50%,w(乳化剂)在0.1%~0.5%时的原油黏度(60℃)为110~340mPa·s,降黏效果明显增强;现场实验表明该降黏剂可明显降低采油中注汽压力,提高蒸汽驱替效率,降低产出液中的含水量,可有效提高稠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