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综合体。中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但洪,旱灾害及水污染问题的日趋严峻,洪、旱灾害及水污染是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反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如规划管理不善,则可能进一步加剧洪、旱灾害及水污染。本文主要阐述水与可持续发展;1996年第一届河流新技术和新思路国际会议的总体思路;荷兰给河流以空间,以防止洪水淹没,与洪水同生存的新战略;以及大力开发,保护长江,促进长江流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综合体。中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但洪,旱灾害及水污染问题日趋严峻,洪,旱灾害及水污染是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反之经济,社会发展如规划管理不善又可能进一步加剧洪,旱灾害及水污染。本文主要阐述水与可持续发展:1996年第一届河流新技术和新思路国际会议的 思路;荷给河流以空间,以防止洪水淹没,与洪水同生存的新战略;以及大力开发保护长江,促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等部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综合体。中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 ,但洪旱灾害及水污染问题日趋严峻。洪旱灾害及水污染是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反之经济、社会发展如规划管理不善又可能进一步加剧洪旱灾害及水污染。主要阐述水与可持续发展 :1996年第一届河流新技术和新思路国际会议的总体思路 ;荷兰给河流以空间 ,防止洪水淹没 ,与洪水同生存的新战略 ;大力开发保护长江 ,促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与防洪新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子云 《人民长江》2000,31(1):31-33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综合体。中国的水奖券并不丰富,但洪、早灾害及水污染问题日趋严峻。洪、旱灾害及水污染是保持发展的制约因素,支这经济、社会发展如规划管理不善又可能进一步加剧洪、旱灾害及水污染。水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结合荷兰给水流以空间;以防止洪不水淹没,与洪水同生存的新战略,阐述了大力开发保护长江,促进长江流域可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厄瓜多尔西部沿海地区有Guayaquil、Manta、Esmeraldas、Santa Elena等重要城市和港口,是厄瓜多尔的经济中心、工业中心和粮食主产区,在厄瓜多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受地形和气候影响,该地区洪旱灾害频发,同时水利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应对洪旱灾害的能力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详细介绍了该地区的洪旱灾害情况,分析了洪旱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极端气候频发、河流短且比降陡、洪水陡涨陡落、工程设施薄弱、信息化水平不高和管理能力有待加强等。在此基础上,从防洪体系、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洪旱灾害的措施,为厄瓜多尔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促进国家美好生活规划各项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试论长江流域洪水灾害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光前  陈敏 《人民长江》2006,37(9):10-12,18
长江是一条著名的雨洪河流,雨量充沛,暴雨洪水频繁,洪灾分布范围广泛。长江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四川盆地和中下游平原地区;丘陵山地亦时有发生,多表现为山洪、滑坡、泥石流和山崩等灾害;近海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还有风暴潮灾害。简要介绍了长江流域洪水灾害和长江防洪治理情况,分析了长江防洪减灾当前所面临的形势,阐述了防洪减灾思路的转变方向,总结了洪水风险管理的初步实践成果,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洪水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行业信息     
<正>极端洪旱事件对洞庭湖水安全影响机制研究通过水利部验收水利部日前在湖北武汉主持召开会议,对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首次承担、河海大学协作完成的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极端洪旱事件对洞庭湖水安全影响机制研究(编号:201001057)"进行了验收。该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洞庭湖区洪旱灾害资料分析及补充监测、水安全演变趋势及影响机制,洪旱灾害评估体系及水安全调控方案,洞庭湖区水文水动力学模型,洞庭湖区洪水过程和蓄洪垸调度模拟,洪旱灾害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极端性天气明显增多、突发性强,加之重庆特殊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导致过境洪水频发、中小河流洪水多发、山洪灾害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突发。洪水风险分布于重庆全域,重点区域为大江大河、中小河流沿江沿河两岸以及3 853个山洪灾害危险区、260个防洪薄弱风险点。2021年,重庆市水利局始终坚持以防为主,提前准备,织牢水旱灾害防御网,成功抗御15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嘉陵江2021年第1号洪水、91次中小河流超警戒、超保证水位洪水和局地干旱,实现未溃一堤、未垮一坝、未亡一人,最大程度减轻了洪旱灾害损失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岷江洪水灾害频繁,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是控制岷江上游洪水的唯一水库工程,它的调洪作用可将岷江成都河段(金马河)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遇洪水重现期,使保护区755.3km^2的土地及154万余人基本免除洪水灾害,多年平均防洪效益1.98亿元,它为原洪泛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天山四棵树河暴雨及洪水分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世珍 《吉林水利》2010,(6):76-80,83
四棵树河是发源于天山北坡河流中洪水灾害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该河洪水成因复杂、类型多样,历来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四棵树河流域,根据形成暴雨的环流形势与天气系统的不同,暴雨类型分为西风环流型暴雨及局地强对流型暴雨两种。四棵树河具有内陆河流的洪水特性,按其洪水成因及灾害特点,可分为冰雪融水洪水、暴雨洪水、冰雪融水与暴雨混合型洪水、冰凌洪水(即"冰洪")4种大的类型,其中,根据影响暴雨的天气系统成因及及暴雨过程分类,暴雨洪水又分为大范围强降雨洪水和局部地区暴雨洪水。  相似文献   

11.
水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1998年长江洪灾的一些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发展中国家正面临各种水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不仅提出了新的概念,且已拓广到水的管理的主要准则方面.本文以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为例,反思洪水灾害问题,对洪水的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影响以及面临的严峻的防洪问题做了分析,并探讨了水的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最后对消除长江中下游的洪患提出了几点建议:不断加强洪患意识;科学治水,依法治水;重视分洪工程;提高标准,加固干堤,整治险段,消除隐患.  相似文献   

12.
我国洪水与干旱灾害并存而且经常交替发生。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大量洪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措施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疏浚河道,平垸行洪和退田还湖,加强蓄滞洪区风险管理,加强流域管理等。针对当前的状况,防洪减灾的工作方向是: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努力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太湖流域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继1991年流域洪水灾害之后,水污染危害已成为该流域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水污染及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问题,是21世纪的重大议程──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洪水干旱灾害及减灾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是洪旱灾害易发地区,尤其是1991年以来,洪旱灾害发生的次数明显增加。结合山西洪旱灾害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防灾成灾措施,以减少洪旱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江苏盐城市位于苏北中部地区,地处淮河入海尾闾,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耕地65.3万公顷,属沿海平原型经济区,历史上洪、涝、旱、卤潮灾害频繁,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因此,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对全市经济的发展,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洪旱灾害是我省两种主要的自然灾害。其发生的机率也是相当频繁,洪水灾害的频度约1.5年发生一次,大洪水或特大洪水约10年左右出现一次;旱灾的频度也平均1.5年  相似文献   

17.
“十年九旱”是邯郸市的自然特点.水旱灾害频发是邮郸市的基本市情.治水则安民强市一在频繁发生的洪旱灾害面前.传统的防汛抗旱工作思路是对待洪水“见水就放”、“人海为安”:对待抗旱是单一的农业抗旱,这种思路在洪旱灾害频繁发生、水资源日益短缺、城市化率逐步提高的现实面前.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近年.邯郸市通过科学调配水源.加大雨洪资源利用力度.在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上已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乌鲁木齐地区的水环境特征,其表现为水资源紧缺、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洪旱灾害频繁,水体污染影响用水安全,应加强水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洪旱灾害是我国主要的多发性自然灾害,具有影响范围大、灾害损失严重的特点,它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持久威胁。近年来,由于水文气象等多种因素极值耦合而成的洪旱灾害事件,无论在区域尺度或频率和强度上都有所增加,并引发了更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因此,将自然运动、天气气候和水文气象结合起来,采用多方法多变量聚合分析研究洪旱灾害未来趋势,预测预报洪旱灾害形成和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20.
西南山区水土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土流失导致河、湖、水库淤积,水域萎缩;枯水期水量减小,水源枯竭,水体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洪、旱灾害增加;增大了不良地质地区岵石中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的机会,水污染的机会相应增加。水土流失的结果,使水量在时间分布上更加不均,水体受到进一步的污染、质量更差,水环境恶化加剧,因此,防治水土流失是改善水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