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南海东部地区不同仪器的测压资料解释存在系统误差,导致古近系储层流度与岩心渗透率相关性较差,测压渗透率与DST渗透率匹配度较低.针对南海东部地区古近系低渗透储层,改进测压资料质量的定量评价标准,统一流度计算方法,进一步分析储层污染并建立污染校正模型,利用贝叶斯判别法建立了污染判别函数,实现污染判别及校正.结合地层测试的动... 相似文献
4.
5.
基于动态资料的低孔低渗砂岩储层渗透率测井评价方法——以陆丰凹陷古近系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孔隙结构导致陆丰凹陷古近系低孔低渗砂岩储层的孔隙度级别相同,但渗透率相差1~2个数量级,常规孔渗模型计算渗透率的精度低,难以满足当前对古近系储层有效性识别和产能预测的需求。通过综合运用岩心物性分析、压汞和核磁共振T2谱,将储层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利用电缆地层测试流度结合孔隙度识别流动单元类型,实现储层绝对渗透率的准确评价。在此基础上,基于岩心相渗实验建立岩心尺度上的绝对渗透率和最大油相渗透率的转换模型,然后利用纯油层取样渗透率和钻杆测试(DST)试井解释渗透率建立岩心尺度到DST试井尺度的渗透率转换模型,最终实现DST测试油相渗透率的计算。运用电缆地层测试流度结合流动单元法对陆丰凹陷5口井古近系地层绝对渗透率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预测渗透率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48.3%,精度明显高于Herron模型。采用测井计算的DST尺度油相渗透率对3口井的产能进行预测,结果与实际测试产能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以孔隙度渗透率之间的指数关系为模型解释渗透率时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动静态资料结合求取储层渗透率的方法.根据不同沉积微相渗流特征的差异性建立不同沉积微相渗透率的表达方式,并建立一个精度判别指标,对解释精度进行客观评价.利用试油试采的动态资料对静态解释结果进行动态校正,求出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原始地层的渗流特点的动态渗透率.利用该方法在葡萄花油田三断块进行测井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型电缆地层测试器渗透率反演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新型电缆地层测试器(FCT)单探针和多探针解释的数学模型,所建模型考虑管线存储效应的影响.利用压降法和压力恢复法对实际的单探针测试数据进行处理以求取地层渗透率,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压降法受近井眼因素影响大,压降分析渗透率的可靠性低.柱形压力恢复主要受地层水平径向渗透率的影响,而球形压力恢复同时受地层径向和垂向渗透率影响,因此比前者受到地层各向异性的影响就大一些.电缆地层测试只能反映其探测范围内可动流体的相渗透率,压力下降和压力恢复的可动流体相态以及饱和度都不尽相同,会造成差异.利用流量谐波测试方法反演电缆地层测试数据,可以同时获得地层渗透率、地层垂直渗透率和地层各向异性比等参数,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相对比,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对于像富含蒙皂石这种遇水膨胀、加温脱水收缩的高膨胀含粘土砂岩,按常规岩心方法钻取、洗油、烘样,测定出来的孔隙度、渗透率数据存在偏高的现象,反映的不是地层真实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求准高蒙皂石砂岩孔隙度、渗透率的校正方法,校正后的数据反映了地层的真实孔隙度、渗透率,避免了高膨胀含粘土砂岩储集层因脱水收缩造成孔隙度、渗透率偏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4,(3)
海上油田单井投产一段时间产能评价校正系数的取值多为经验值,预测结果不准确。引入无因次采油指数的概念,绘制了水平并不稳定渗流无因次采油指数曲线,利用面积积分法对产能校正系数进行求解,得到了海上油田水平井投产后不同时期的产能校正系数,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产能校正系数的影响。海上某油田2口水平井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以此方法计算的校正系数乘以DST测试产能,得到的产能数值更准确。此方法为海上油田水平井的产能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电缆地层测试器(WFTs)通过坐封在井壁上的探针收集用于压力-体积-温度分析的流体样品,在取样之前,或者把地层中泥浆滤液和油藏流体的混合液泵到井眼中,或者把混合液注入到一个或更多个WFT取样室中,泥浆滤液的污染可以减少,操作人员在地面监视排液过程,达到可以接受的污染水平(LAC)的时间取决于侵入深度,泵出速度以及不同流体和岩石的特性。根据简单的体积测定,普遍的准则可以预测原油初至的时间,但不能预排液速度,过多的排液时间会增加成本和不同类型的仪器/电缆遇卡的,风险,在某些情况下,当LAC可能要花费太长的时间以致于无法做到时,尝试进行作业是不切实际的,一个数字模拟程序被用于研究污染水平与时间的曲线的特性,确定控制排液的变量。利用两个油田中五口井的岩石和流体特性不同的数据确认该模型是有效的,针对不同的侵入深度,流动速度以及岩石和流体特征进行了150次模拟,一个适于现场应用的公式被开发出来,它可以估算作为清除时间t的函数的泥浆液污染fx。还提出了一个WFT取样替代方法,即使用两个而不 是一个探针,按照这种方法,排液时间和泥浆液液的污染水平两者都会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储层渗透率是影响动态预测指标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模拟储量的动用程度、建产规模、稳产年限、采出程度以及开发经济效益等预测指标,对气田开发的决策理念产生重要的影响。长庆气田下古气藏目前测得的三种渗透率值(测井渗透率、岩心分析渗透率和试井渗透率),都不能反映主力产层的实际渗透性能,不能直接用于储层分层渗透率 模型的建立。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下古气藏分层产气比例的预测方法,提出了长庆气田下古生界气藏分层渗透率模型的建立方法,该方法强调了主力产层的相对高渗;气井生产史拟合证实该方法建立的渗透率模型是可信的,同时对动态预测指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准确计算钻杆地层测试(DST)渗透率,能够大幅提高海上非均质砂岩油藏产能预测精度。为此,综合考虑惠州凹陷宏观沉积成岩作用和微观孔隙结构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建立了不同类型储层绝对渗透率的测井解释模型。正演分析表明,射孔层段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储层对产能的贡献明显不同;对不同级别储层渗透率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合成测井渗透率,并对权系数大小进行约束,突出优势储层对产能的贡献,建立了DST渗透率的回归拟合方程;采用差分进化算法进行迭代,得到DST渗透率计算方程的最优解。采用该方法对惠州凹陷72个油层产能进行预测,48个油层的产能大于100 m3/d,预测相对误差小于30%的油层占比90%;24个油层的产能为10~100 m3/d,相对误差小于50%的油层占比79%。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渗透率合成技术的砂岩油藏产能预测方法,能够为海上油田测试作业决策提供指导,降低勘探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14.
15.
确定油井污染带渗透率及各种表皮因子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钻井、完井及试油的过程中,泥浆的侵入和射孔作业,会造成对油层的伤害。确定伤害程度(污染表皮因子)和伤害带渗透率,对油井的改造、挖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油井的表皮因子来确定污染带渗透率,进而确定各种表皮因子。 相似文献
16.
海上油田DST测试时间短,利用短时间的DST测试资料来评价油井的生产能力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加精确地确定DST测试产能校正系数,以定向井为研究对象,引入不稳定试井技术,把测试时间、边界条件和稳定产能相联系,给出了针对实际油藏多种边界情况下较为通用的DST测试产能校正系数计算新方法,并与前人的公式计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校正系数随测试时间的变化受油藏参数及边界条件综合影响,对于短时间的测试,流度越小校正系数越小,泄流面积越小校正系数也越小;对于低流度和存在封闭边界的油藏,新方法校正结果与现有方法计算结果差异较大,新方法误差仅为2.3%,现有方法误差超过25%。实例分析表明,新方法计算的校正系数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且比公式计算法适用范围更广,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表征油田完整含水阶段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在对大量室内相对渗透率曲线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注水倍数相对渗透率曲线的表征方法,分析了高注水倍数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将常规相对渗透率曲线校正为高注水倍数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研究发现,高注水倍数相对渗透率曲线具有以含水率转折点为界的半对数分段线性特征,转折点之前油水相对渗透率不变,转折点之后残余油饱和度变小,油水相对渗透率延伸到极限值。研究结果表明,将常规相对渗透率曲线转化为高注水倍数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能够合理延续高注水阶段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变化规律,扩展了当前室内渗流曲线的适用范围,为制定老油田开发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在地层水采样污染清除过程中进行连续监测的技术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污染清除过程的时间剖面。钻到目的层后在泥浆中添加一定量的荧光示踪剂,利用电缆地层测试器井下荧光传感器可以连续监测整个污染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