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研制了新型单茂钛化合物五甲基茂基三对甲氧基苯氧基钛[CpTi(O—C6H4—OCH3)3]主催化剂,并与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组成催化体系进行苯乙烯高效间规本体聚合,其催化活性高达143×105g/(g·h)(每克Ti每小时生成的sPS),单体转化率达到916%,产物聚苯乙烯的间规度大于95%,粘均相对分子质量Mv在(32~81)×105可调。考察了聚合温度、催化剂浓度、主催化剂CpTi(O—C6H4—OCH3)3和助催化剂MAO的摩尔比等聚合条件对苯乙烯本体聚合的影响;并发现可通过外加三异丁基铝来提高催化体系的催化活性,降低甲基铝氧烷用量。  相似文献   

2.
以模试装置研究了乙基桥联双茚基锆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丙烯共聚合的工艺条件.考察了聚合温度、压力、铝比对聚合的影响,并对三异丁基铝的使用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采用配位阴离子本体聚合,以辛烯/癸烯(体积比1∶1)为单体,优选单体/主催化剂的质量比为5 000∶1,四氯化钛和三异丁基铝的摩尔比为1∶100,得到了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约285×104的HG减阻剂。实验表明:以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替代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作为给电子体,以20%三异丁基铝溶液代替纯三异丁基铝为助催化剂,可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能。利用管径DN 50、测试段长度30m的室内环道进行了减阻剂的测试,加剂浓度越大,减阻和增输效果越好。在娄孟柴油管线进行了现场试验,加剂质量浓度为20和25mg/L,减阻率分别为30.9%和40.1%,增输率分别为23.1%和33.1%。  相似文献   

4.
专题报道     
《石油化工》2014,(8):869
<正>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董金勇课题组基于一种ZieglerNatta/茂金属复合催化剂和双助催化剂体系,实现了双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丙烯树脂的合成。其中主催化剂Ziegler-Natta催化剂选取以双醚化合物(9,9-二(甲氧基甲基)芴)为内给电子的MgCl2/TiCl4催化剂,茂金属化合物选取丙烯聚合活性高、立体定向性好、合成步骤简单的rac-CH2(3-t-Bu-1-Ind)2ZrCl2,助催化剂选择三异丁基铝和甲基铝氧烷组成的双助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牛慧  董诚  董金勇 《石油化工》2014,43(8):870-876
提出了一种利用Ziegler-Natta/茂金属复合催化剂制备双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丙烯树脂的新方法。复合催化剂由MgCl2/TiCl4/双醚(9,9-(二甲氧基甲基)芴,BMMF)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和茂金属化合物rac-CH2(3-t-Bu-1-Ind)2ZrCl2构成,两者之间通过BMMF-甲基铝氧烷(MAO)的相互作用紧密连接,催化剂具有球形多孔形态。利用该复合催化剂与三异丁基铝(TIBA)/MAO双助催化剂体系催化丙烯聚合,获得了具有良好球形形态的聚丙烯颗粒。GPC和DSC测试结果表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呈明显的双峰分布,聚合物熔融曲线亦出现两个熔点。通过改变双助催化剂中TIBA与MAO的比例,可对双峰聚丙烯高相对分子质量组分和低相对分子质量组分的相对含量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6.
刘天鹤 《石化技术》2021,(1):4-6,10
以环己烷为溶剂,苯乙烯为单体,丁基锂为引发剂,三异丁基铝和正丁基仲丁基镁为阻滞剂,考察了三异丁基铝和正丁基仲丁基镁与丁基锂的相对用量对Li/Mg/Al三金属阻滞体系苯乙烯聚合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l/Li摩尔比和Mg/Li摩尔比均大于1时,Li/Mg/Al三金属阻滞体系能够有效引发苯乙烯聚合,但聚合速率十分缓慢....  相似文献   

7.
用合成得到的限制几何构型单茂催化剂与一氯二乙基铝/五氟代三苯硼组成新型催化剂体系进行丙烯均聚合,研究了影响聚合活性的各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限制几何构型单茂钛化合物催化丙烯的聚合产物为无规聚丙烯,改变单茂钛化合物的配体结构,可得到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无规聚丙烯.  相似文献   

8.
以模试装置研究了自制的含氧限定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对乙烯丙烯共聚合的条件,初步对聚合温度、压力、铝比进行了探讨,并对三异丁基铝的使用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对茂锆-铝氧烷催化体系的乙烯淀粉包囊聚合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选用植物生长刺激素作为填充材料。试验发现,三甲基铝的加入量可以根据淀粉或其它填充材料的含水量来计算和调节。包囊聚合中可使用少量甲苯,以大量的己烷作为主要溶剂。以三甲基铝-三乙基铝或三甲基铝-三异丁基铝以及少量甲基铝氧烷代替大量纯三甲基铝,三甲基铝用量较文献值大大减小,而聚合活性达到300万克PE/克Zr。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催化剂、助催化剂、填充材料所得复合材料的表观形态。发现该体系的聚合机理与钛系不同,它的活性中心主要在填充材料颗粒表面形成。这可能也是所得复合材料表观密度较小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四种不同取代基的苯氧基单茂钛配合物为主催化剂,与三异丁基铝、阳离子硼酸盐形成催化体系,催化乙烯与1-辛烯共聚,利用DSC,GPC等方法对共聚物进行表征,探索了不同取代基的苯氧基单茂钛配合物与不同阳离子的硼酸盐对共聚的影响,以及聚合条件对共聚以及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下得到的共聚物密度为0.86~0.88 g/cm3,与通用乙烯基弹性体密度相似;在合适条件下,该催化体系的共聚活性可达4.94×106 g/mol。  相似文献   

11.
12.
讨论了高转化率丁苯乳液聚合中,叔十二碳硫醇(TDM)的用量和加入方式、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对共聚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对单体转化率、门尼粘度、物件与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关系也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针对聚丙烯腈 (PAN)在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的缔合作用 ,通过加入硝酸钠使PAN能够按照分子量大小进行凝胶渗透色谱分离 ,本文考察了准确测定PAN分子量的色谱条件 ,并与激光光散射法的结果进行了对照 ,误差小于 2 .5 % ,并且重现性也非常好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1.6 %  相似文献   

14.
双轴拉伸聚丙烯(即BOPP)是一种生产薄膜的材料,分子量大小对其加工及使用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文中通过应用示差和粘度双检测器的高温凝胶色谱系统,用窄分布聚苯乙烯为标样进行普适校正,直接测定BOPP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李延  马翠芳  郭军 《石油化工应用》2009,28(2):85-86,92
以单分散聚苯乙烯为标样,首次建立了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石油树脂类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方法。并进行了重复性实验,测定了不同批号的石油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树脂样品的低分子部分影响数均分子量,高分子部分影响重均分子量。  相似文献   

16.
以二氯金刚烷为引发剂,烷基氯化铝为共引发剂,在低温-100~-90℃条件下进行了丁基橡胶的淤浆聚合研究,探讨了共引发剂酸性及浓度,链转移剂和链终止剂等对丁基橡胶的产率、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共引发剂的酸性增强,不仅有利于提高产率,也有利于加宽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当以二氯乙基铝(EADC)为共引发剂时,通过改变EADC的浓度,可以调整产物中高相对分子质量级分和较低相对分子质量级分含量的变化,提高EADC浓度有利于增加高相对分子质量级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含量,而降低EADC浓度有利于增加低相对分子质量级分的含量,从而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在丁基橡胶聚合体系中,外加微量链转移剂或链终止剂对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但即使是极微量的链终止剂,也会导致单体转化率大幅度下降,不利于反应。  相似文献   

17.
粘度/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沥青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胶渗透色谱可以快速测定沥青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由于存在需要沥青标样、κ值、α值或蒸汽压法数据的问题,使其结果只能作为近似比较,应用受到限制。粘度/凝胶渗透色谱在原有凝胶渗透色谱基础上在线加入毛细管粘度计.根据普适校正原理,借助聚乙烯醇标样,可以直接准确测定沥青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同时给出κ值和α值,并通过特性粘度曲线验证结果准确性。试验表明最大偏差符合石化行业标准。根据准确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图可以快速对比不同沥青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提高聚丙烯酰胺(PAM)相对分子质量和溶解性的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聚合体系中单体含量、引发主有关杂质等对提高PAM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并从聚合添加剂、干燥添加剂、溶解添加剂的应用角度,综述了提高PAM产品溶解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Unipol聚乙烯生产过程中影响聚合物分子量诸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包含乙烯分压和催化剂加料速率两个新变量的、用于表征聚合物分子量(MI)的稳态模型:lnMI=A0+A1/T+A2ln(A3+∑ijAixj)利用工业装置上的操作数据对模型中诸参数进行估值。将该模型用于实际产品MI值的预测,计算值与分析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67%。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工业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干法腈纶聚合物特性黏度与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端基滴定度与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分析总结了干法腈纶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纺丝纤维用板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