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分子有机硅和含氟单体制备硅氟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方法。本发明以丙烯酸酯为主单体,以大分子有机硅和含氟单体为功能性单体,以水解性甲硅烷基乙烯基不饱硅烷为偶联剂,以阴离子、非离子乳化剂为乳化体系,以水溶性引发剂或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为引发剂,  相似文献   

2.
高硅烷含量有机硅-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571)、(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合成有机硅单体含量为45%的有机硅-丙烯酸酯聚合物.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及其种类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硅烷配比、溶剂配比对体系的影响.FT-IR表明:有机硅单体参与了共聚.  相似文献   

3.
研究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配方及性能。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为软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丙烯酸为功能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乳液,并用乙烯基硅烷进行改性。考察了引发剂、反应性乳化剂和乙烯基硅烷的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有机硅低聚体改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偶氮二异丁睛(AIBN)为引发剂,选择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等单体共聚,合成丙烯酸酯树脂;选择-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为单体进行水解缩聚,合成有机硅树脂低聚体;通过有机硅树脂低聚体与丙烯酸酯树脂的接枝反应,合成有机硅低聚体改性丙烯酸酯树脂,并对影响改性树脂性能的重要因素进行了探讨,找出了合成改性树脂的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酸酯类为主要单体,端乙烯基有机硅大分子为接枝成份,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有机硅接枝的丙烯酸酯乳液隔离剂。讨论了端乙烯基有机硅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乙烯基含量以及添加量对接枝率和隔离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比分析了几种不同有机硅大分子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当相对分子质量为18590、乙烯基含量为1%、用量占单体总量的20%时,隔离剂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6.
高性能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涂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涂料表面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及共聚单体的种类、侧链含氟烷基、聚合工艺、自由基引发剂用量和有机硅偶联剂及交联催化剂等因素对共聚物膜的疏水性(水接触角和吸水率)、表面硬度及其光泽、透明性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克服了传统自由基聚合法的这种缺陷,因而合成的聚合物可具备更加优异的性能。含氟嵌段共聚物的疏水性能优于含氟无规共聚物,目前ATRP法制备的含氟嵌段共聚物大多采用单一丙烯酸酯类单体与含氟单体制备而成,其涂膜性能较差,本文通过ATRP法,利用两步聚合先制备P(MMA-HEMA-BA)-Br大分子引发剂,再利用该大分子引发剂引发含氟单体聚合生成P(MMA-HEMA-BA)-b-PFMA,最终合成的含氟嵌段共聚物分子量分布为1.21,这表明该聚合过程可控性好。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烯烃基碳硅氧烷树枝状大分子单体的结构,介绍了层级为1和层级为2的烯烃基碳硅氧烷大分子单体的合成方法及结构表征,以及烯烃基碳硅氧烷树枝状大分子单体在有机聚合物改性及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如:与有机单体溶液共聚制备有机硅改性共聚物、与丙烯酸酯单体乳液共聚制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与长链烷基丙烯酸酯共聚制备化妆品成膜剂、与甘油或木糖醇共改性制备亲水性有机硅交联共聚物等。  相似文献   

9.
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丙烯酸及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单体 ,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乳化剂、引发剂、功能单体对聚合以及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70)和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原料,在Me4NOH催化和二甲基亚砜(DMSO)促进作用下,通过本体聚合合成了侧链含双键的有机硅大分子,可用红外光谱图测定分子结构。采用微乳液聚合法,将丙烯酸酯单体、有机硅大分子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利用5因素4水平正交实验优化出最佳工艺参数:乳化剂用量为3%,有机硅大分子的用量为9%,单体配比为0.76,异丙醇用量为1.5%,可获得高稳定性乳液,成膜各项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有机硅材料》2009,23(5):296-296
襄樊航天化学动力总公司的毛胜华等人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γ-甲基丙烯酸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氧烷为原料,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催化剂,二甲基亚砜为促进剂,通过本体聚合合成了含双键的有机硅大分子;再与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制得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将其涂在聚乙烯膜上制成的保护膜贴在被保护表面能有效抑制剥离强度的增长。随着有机硅大分子摩尔质量的增大,压敏胶剥离强度的增长速度加快;随着有机硅大分子用量的增大,  相似文献   

1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作为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和少量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EMO)作为功能性有机硅单体,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细乳液,考察了水解乳化工艺、有机硅单体含量、引发剂用量、乳化剂配比、稳定剂种类与用量以及单体与水质量比等对细乳液稳定性、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硅单体的总质量分数为30%,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SDS与OP-10的质量比为3:2,单体和水的质量比为7:13的条件下,制备了高硅含量且稳定的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细乳液,其凝聚率低至0.81%,粒径低至76 nm,粒径分布只有0.12,放置30 d以上仍稳定。  相似文献   

13.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将不同用量的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苯乙烯、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共聚,合成有机硅改性含羟基丙烯酸树脂。红外光谱证实有机硅成功地引入到丙烯酸树脂中。用该有机硅改性树脂与N3390固化剂反应,制成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涂料,考察了有机硅含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严微  黄世强  程时远 《有机硅材料》2005,19(3):27-32,54
评述了近年来基团转移聚合反应中几种常用的有机硅引发剂(如单官能团引发剂、双官能团引发剂、其它乙烯酮硅烷缩醛引发剂、大分子引发剂及其它含硅引发剂)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基团转移聚合反应在高分子合成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571)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聚合反应,采用水解抑制法合成出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聚合工艺、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和比例,以及有机硅单体、引发剂和水解抑制剂用量等因素对硅丙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及产品性能的影响,找出了合成硅丙乳液的最佳工艺参数。同时利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四苯基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和聚四氢呋喃二醇为原料制备了聚氨酯大分子引发转移终止剂,用其引发丙烯酸六氟丁酯聚合,合成了含氟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用红外、核磁及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氟化丙烯酸酯的引入使聚氨酯的耐热性得到了提高,氟元素又赋予了聚合物膜优异的疏水性,制备的含氟聚氨酯丙烯酸酯可用作强疏水性涂料。结果表明:引发转移终止剂法是很好的含氟聚氨酯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和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马来酸酯钠(OP-10)为复合乳化剂,利用含乙烯基的有机硅单体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有机硅(Si-1800)交联聚合物乳液.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乳胶粒形态的最佳染色方法为pH...  相似文献   

18.
易翔  杨辉琼  钟萍  国瑰宝 《电镀与涂饰》2007,26(3):35-37,41
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制得一种适用于外墙腻子的聚合物。研究了引发剂用量、软硬单体的质量比以及有机硅单体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的用量为0.8%~0.9%,m(St):m(BA)=1:1~1:1.5,有机硅单体质量分数为10%~12%时,所得乳液性能较佳。以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制备的腻子耐水性和耐侯性提高,有效地防止了因腻子问题而造成的面涂层起皮和脱落现象。  相似文献   

19.
对水性含氟共聚物的制备以及其涂料的组成作了介绍。论述了不同共聚单体、乳化剂、引发剂、pH缓冲剂等因素的作用及其对水性含氟涂料性能的影响。同时,介绍了水性含氟涂料优异的耐热、耐候、防粘、防腐、耐水等性能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环氧树脂丙烯酸酯三元共聚树脂纳米水分散液的制备方法:首先制备聚氨酯大分子单体,然后向其中加入环氧树脂和溶剂,边搅拌边升温至90~120℃,然后逐滴加入丙烯酸类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和过氧类自由基引发剂的混合物,滴加时间2.0~5.0 h,滴加完成后再继续保温反应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