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黄瓜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后制成黄瓜脯。试验中对影响黄瓜脯品质的硬化剂、护色剂、发酵乳用量、接种时间、发酵温度等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5%的CaCl_2溶液硬化效果最佳,200 mg/L的CuSO_4溶液护色效果最佳。乳酸发酵的最佳发酵温度为40℃、最佳发酵时间为19 h、最佳发酵乳用量为2.5%。最终产品的总糖含量≥52%。  相似文献   

2.
以济南市特有的鸡爪绵核桃雄花为原料,针对核桃雄花加工过程中易于褐变的问题,探究不同护色剂的护色效果,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正交试验对漂烫护色工艺进行优化,分析影响核桃雄花护色前后色差的重要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当色差值ΔE最低时,护色剂效果最佳,其配比为抗坏血酸0.50 g/L、植酸0.15 g/L、氯化钙0.70 g/L;核桃雄花护色最佳工艺参数为漂烫时间2 min,护色时间1.5 h,护色剂浓度0.6 g/L,料液比1∶35(g/mL),护色温度0℃,在此条件下进行护色处理后所得核桃雄花经6 h自然条件放置后色差值ΔE为15.6,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核桃雄花后续精深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松针和枸杞为主要原料,在黄酒制备工艺的基础上对松针枸杞黄酒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该研究采用内部沸腾法和水浴浸提法分别对松针和枸杞进行浸提,再与黄酒一起发酵。经试验表明,发酵最佳工艺条件是:麦曲用量为16%,酵母用量为0.10%,发酵温度为28℃,松针汁与枸杞汁体积比为2︰3,最终制备的松针枸杞黄酒酒精度为11.2%vol,感官品评得分为90。成品松针枸杞黄酒酒体呈琥珀色,具有枸杞果香以及松针的特殊香气,口感柔和绵长,醇香协调,具有黄酒的典型风格。  相似文献   

4.
以杏鲍菇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响应曲面法)对其护色工艺进行优化,以改善杏鲍菇加工制品的表观色泽。基于影响杏鲍菇色泽的单因素试验,选择护色剂浓度、护色时间、护色温度、料液比4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反映杏鲍菇褐变的L值为响应值,采用Central Composite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L值的影响,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研究结果确定护色的最佳条件为:护色剂柠檬酸的浓度为0.44%、护色温度85℃、护色时间4 min、料液比0.28 g/m L,在此工艺条件下,杏鲍菇的L值为83.30,与理论相对误差为0.395%。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3):160-165
核桃花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色果蔬,加工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褐变,护色剂处理是减缓果蔬褐变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乙酸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碳酸钠、抗坏血酸、氯化钙和L-半胱氨酸等护色剂分别对核桃花进行处理,以色差值、褐变强度为评价指标,筛选出护色效果较好的护色剂并进行复配,以确定最佳复合护色剂;选择护色剂浓度、护色时间、护色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对核桃花护色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复配护色剂为m(乙二胺四乙酸二钠)∶m(氯化钙)=1∶1、护色剂质量浓度5. 23 mg/m L,护色温度25. 5℃、护色时间2. 3 h,在此条件下护色效果最佳,核桃花的色差值和褐变强度最低,分别为5. 26和0. 49。该研究通过优化得到了核桃花的最佳护色剂配方和护色工艺,有利于核桃花的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6.
以枸杞为原料进行酒精发酵,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枸杞果酒的发酵工艺条件,选取活性干酵母用量、发酵温度、初始糖度和初始酸度为影响因子,以枸杞果酒的感官评定分数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了二次回归方程的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枸杞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是220g/L(以葡萄糖计),发酵温度为18℃±2℃,酵母接种量为0.3g/L,初始酸度为4.3g/L。在此条件下发酵的枸杞果酒感官评定结果最优。  相似文献   

7.
以青稞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酒药用量、麦曲用量、发酵温度、冲缸加水比、主发酵时间对青稞干黄酒传统发酵的影响,并以酒精度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青稞干黄酒传统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酒药用量为0.6%、麦曲用量为6.6%、发酵温度为29 ℃、冲缸加水比为2 mL/g、主发酵时间为8 d时,其酒精度最高为9.56%vol。所得产品色香味俱佳,具有青稞干黄酒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8.
干装苹果罐头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干装苹果罐头加工工艺和稳定产品质量,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柠檬酸质量浓度、Ca2+质量浓度和D-异抗坏血酸钠质量浓度对干装苹果罐头感官品质和色泽的影响,优化固化护色剂的配方;并对新工艺和传统工艺加工的干装苹果罐头的杀菌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固化护色剂的优化配方为25 g/L柠檬酸+2.8 g/L CaCl2+3 g/L D-异抗坏血酸钠。采用新工艺使干装苹果罐头的杀菌公式优化为"5'-25'-30'杀菌温度98℃",杀菌时间缩短16.7%,新工艺生产的干装苹果罐头质量明显优于传统工艺生产的干装苹果罐头。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谢村黄酒发酵工艺,本实验以经焙炒处理后的黑糯米为原料,用高温α-淀粉酶、糖化酶联合传统谢村麦曲,采用液态发酵工艺酿造黑米黄酒,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优化谢村黄酒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酿造工艺为:液化温度85 ℃,液化时间50 min,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为50 U·g-1;糖化温度75 ℃,糖化时间150 min,糖化酶添加量为70 U·g-1;料液比为1:2.5 g/mL,主酵温度为30 ℃,麦曲添加量为0.25%。该条件下最终所酿黄酒酒精度(20 ℃)为10.8%vol,总糖(以葡萄糖计)为6.4 g/L,花青苷含量为284.17 mg/L。该结果为优化谢村黄酒酿造工艺,深入开发新型保健化谢村黄酒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鲜枸杞促干护色工艺,选取碳酸钠、柠檬酸和浸泡时间为自变量,以水分含量和色差值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此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各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枸杞最佳促干护色条件为:碳酸钠1.1%,柠檬酸0.6%,浸泡时间10 min,浸泡温度为30 ℃,经50 ℃热风干燥42 h后,枸杞含水量降至12.41%,色差值为11.09,颜色较好且干制速度快,相比未处理的枸杞干燥速度提高42%。测得枸杞多糖2%,总糖52.89%,总类胡萝卜素0.54 g/100 g,总酚7.16 mg/g,总黄酮1.57 mg/g。得到的枸杞干中总类胡萝卜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未处理的枸杞干(P<0.05),多糖和总糖含量与未处理的枸杞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对照组,此促干护色方法可使枸杞干制过程中保留较多营养成分,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叶阳  王洋  刘红梅 《中国酿造》2013,32(1):157-160
以米酒为酒基,通过添加药食同源红枣,研制具有补气养血安神的低度保健米酒饮料.结果表明红枣米酒饮料的最佳工艺为:甜酒曲加入量0.5%,糖化时间48h,糖化温度32℃,发酵时间3d~4d,红枣汁加入量6%.此时,红枣米酒饮料中VC含量为2.2× 10-4mg/mL,还原糖含量为310mg/mL,澄清度为71.2%,蛋白质含量62.8g/L,产品营养丰富,酒味纯正.  相似文献   

12.
以信阳大米和桂花为原料,通过改良黄酒发酵工艺拟开发一种新型发酵型桂花酒来提高桂花的附加值。以感官评分和酒精度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酿造工艺。结果表明,在生酸过程中植物乳杆菌添加量0.1%,18 ℃条件下发酵60 h;发酵过程中糖渍桂花添加量5%,麦曲添加量0.3%,酵母添加量0.2%,发酵温度30 ℃,发酵192 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桂花酒感官评分为81.9分,酒精度为14.51%vol,残糖、总酸含量为23 g/L、3.6 g/L,具有浓郁的桂花香气、酒体完整、舒顺协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传统房县黄酒的酿造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传统房县黄酒的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酒药接种量 0.5%,料水比1∶0.5(g∶mL),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24 d。在此条件下,酿造得到的房县黄酒米香浓郁,柔和甘冽,酒体谐调,具有区别于典型产区黄酒的独特产品风格,酒精度为17.6%vol、β-苯乙醇含量为168.2 mg/L、异戊醇含量为63.5 mg/L、总糖为154.6 g/L、总酸为7.5 g/L、非糖固形物为32.6 g/L、氨基酸态氮为0.47 g/L。  相似文献   

14.
糯米酒的液态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糯米酒的液态发酵工艺以提高其品质,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酒曲作为发酵剂制备糯米酒,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酒曲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糯米酒品质的影响,并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结果表明,糯米酒液态发酵最优发酵工艺为酒曲接种量2.0%,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8 d。在该优化条件下进行5 L发酵罐液态发酵试验,得到糯米酒酒精度11.3%vol、残总糖2 g/L、总酸4.8 g/L、氨基酸态氮246.4 mg/L、乙酸乙酯123.36 mg/L,共检出挥发性风味化合物36种,包括醇类8类,酯类11种,酸类7种,酮类3种,其他类7种。糯米酒品质符合国家标准GB/T 13662—2018《黄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甜酒药中的菌群分析及保鲜甜酒制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传统生产的甜酒药进行微生物的种类分析,得出甜酒药中存在3大主要菌群:根霉3.6×107 CFU/g,细菌9.5x103 CFU/g和酵母茵1.7x 105 CFU/g.对分离出来的根霉进行淀粉水解酶的活性测定,得出甜酒药中根霉的淀粉水解酶活力为2380.6U.保鲜甜酒的制作最佳工艺为发酵时间为36h左右,发酵温度28...  相似文献   

16.
以鲜地参、糯米为原料制备地参发酵酒,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鲜地参、糯米经预处理后,将地参与糯米(干质量)按7∶3比例混匀蒸熟,摊凉后按照料液比1.0∶1.8(g∶m L)加水,接入0.50%的酿酒曲,在27℃下发酵9 d。在此优化条件下,地参发酵酒感官评分为87.69分,酒精度为10.37%vol,总糖含量为13.12 g/L,总酸含量为3.24 g/L;丹参素含量为26.06 mg/L,迷迭香酸含量为32.18 mg/L,咖啡酸含量为36.84 mg/L。地参发酵酒酒色呈橘红色,光泽透明,有地参特有的香气和米酒的清香,口感清甜纯正,和谐爽口,营养丰富,保健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17.
为研制一款集红曲保健功能和软枣猕猴桃营养价值于一体的复合果酒,该研究以糯米、软枣猕猴桃为原料,红曲、酵母为糖化和发酵菌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红曲软枣猕猴桃发酵酒的最佳工艺参数对感官评分和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红曲添加量8%(以干米计)、果浆添加量80%(以红曲米酒计)、酵母添加量0.1%(以发酵前红曲米酒和果浆总质量计)、发酵温度26 ℃。此优化条件下,酿制的红曲软枣猕猴桃发酵酒酒精度为14.2%vol、还原糖为3.6 g/L、总浸出物为4.8 g/L、甲醇为227.0 mg/L,色泽呈琥珀色、口感醇厚、酸度适中、红曲香和果香协调浓郁,适口性好。红曲软枣猕猴桃发酵酒的研制可以丰富市场果酒品种,为红曲软枣猕猴桃发酵酒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枸杞酒作为原料提取枸杞多糖,对其成分进行测定,并探讨其对酒精肝病的影响。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对照+枸杞多糖组、模型+枸杞多糖组。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丙氯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内毒素(LPS)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枸杞酒中提取出的多糖含量为1.2 g/L,其中矿物质元素有Ca、P、Mg、K、Na,分别为0.09%、0.69%、0.28%、3.92%、0.51%。其17种氨基酸中天冬氨酸(ASP)及谷氨酸(GLU)的含量较多,分别为7.25%及4.96%。与模型组相比,模型+枸杞多糖组ALT、AST及LPS含量明显降低(P<0.05),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表明枸杞酒多糖可明显缓解酒精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9.
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在蒸粮阶段添加茯苓等中药材蒸煮、糖化、发酵,得到一种富含茯苓多糖的养生黄酒。对其酿造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糖化阶段,酒曲添加量1.0%,糖化温度25℃,糖化时间48h;前发酵阶段,酵母添加量0.09%、料液比1∶2、前酵温度30℃、前酵时间7d;后发酵阶段,后酵温度15~20℃,后酵时间9-11d,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茯苓养生黄酒酒度为9.5vol%,总酸含量为4.21g/L,茯苓多糖含量为4.64g/L。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1株可用于纯菌种酿造糯米酒的酵母菌,将烧酒曲稀释涂布在淀粉培养基(YPS)平板上培养,得到1株产淀粉酶酵母菌(YW12)。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8S rDNA、ITS区序列分析鉴定,YW12为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YW12在YPS液体培养基中28℃培养4 d,用Yoo改良法测其粗酶液的淀粉酶活力为49.8 U/mL。YW12在糯米糖化液(含175 g/L葡萄糖)中28℃发酵3 d的酒精度为5.63%(v/v)。YW12既能同化淀粉又能发酵产生酒精,具有用于纯菌种酿造糯米酒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