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对并条机压力棒的几何形状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将压力棒表面弧形设计成对数螺旋曲线的新见解;同时还探讨了压力棒作用弧的位置,压力棒对须条的包围角等问题,为合理确定工艺参数提供理论依据。最后介绍了并条机牵伸机构改为三上三下压力棒牵伸的实际情况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日本CHERRY D-400MT型并条机的牵伸机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压力棒的作用与位置、浮游区长度、反包围弧长度以及棒条包围角等问题,提出了该机的优缺点及较合理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压力棒牵伸的原理,并通过实践得出须条在压力棒上的包围角的最佳值和临界值,提出解决并条机采用压力棒牵伸所产生牵不开的粗块棉条的有效措施。最后,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压力棒牵伸的一些部件结构的设计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细纱前区采用压力棒隔距块后,压力棒把原有浮游纤维分成两个浮游区,牵伸区内中后摩擦力界得以加强,使一部分弯钩纤维被更好地牵伸伸直.使用压力棒隔距块后,在前区又形成了曲线牵伸形式,须条在压力棒下形成一段包围弧,从而加强了前区对纤维的控制,使纤维变速点分布集中而稳定地靠近钳口,有利于改善条干均匀度,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多数国产高速并条机牵伸装置采用四上四下附加导向辊、压力棒的双区曲线牵伸形式,详细分析了并条机压力棒的作用,指出了生产中并条机压力棒的最佳位置点,并用试验数据说明了纺制不同品种时,并条机压力棒位置不同可造成成纱质量的差异,应加强工艺试验研究,杜绝纤维变速点后移和分散。  相似文献   

6.
方东  王洁 《纺织器材》2006,33(Z2):34-36
针对大多数国产高速并条机牵伸装置采用四上四下附加导向辊、压力棒的双区曲线牵伸形式,详细分析了并条机压力棒的作用,指出了生产中并条机压力棒的最佳位置点,并用试验数据说明了纺制不同品种时,并条机压力棒位置不同可造成成纱质量的差异,应加强工艺试验研究,杜绝纤维变速点后移和分散.  相似文献   

7.
现代高速并条机越来越广泛地采用压力棒牵伸形式,压力棒牵伸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牵伸形式,其牵伸的实质就是在主牵伸区间加装一只压力棒,迫使须条形成弯曲通道,构成曲线牵伸,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牵伸区内浮游纤维的运动控制,以改善并条条干均匀度。FA305型并条机...  相似文献   

8.
细纱牵伸区附加压力棒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探讨细纱牵伸区附加压力棒的纺纱原理及效果.分析了细纱牵伸不匀产生的原因、细纱前区附加压力棒的纺纱特点、V形牵伸后区特点及加装压力棒后改善成纱质量的机理,并对细纱前区和后区附加压力棒前后的纺纱情况进行了试验对比.结果表明:V形牵伸后区附加压力棒后消除了纱条进入中钳口时的包围弧,加强了后区中部的摩擦力界,纺纱质量提高.前区附加压力棒后使胶圈钳口更加靠近前钳口,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加强,有利于改善成纱质量,但存在操作清洁难度加大,纱疵率和管间不匀有所增大的问题.指出:细纱牵伸附加压力棒装置在使用中要注意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并合理配置相关工艺,才能充分发挥新型器材的作用,保证纺纱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牵伸区中纤维的运动状态受与其接触纤维状态的影响,为研究牵伸区中纤维的运动状态,对上托式压力棒牵伸区中各类纤维的数量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牵伸区中各类纤维的理论分布,测量了牵伸区中的各类纤维数量分布,简化了纤维数量分布曲线。再通过均匀设计,测试了不同牵伸参数下的变细曲线,建立了变细曲线与牵伸参数之间的回归方程,最终得到了牵伸区中的纤维数量分布模型。结果表明:牵伸区中各类纤维的数量分布受牵伸倍数、罗拉握持距、纤维长度、压力棒位置等牵伸参数的显著影响,纤维的数量分布可基于总纤维、前纤维和后纤维的数量分布得到。回归方程的平均拟合误差在7%以内,所建立的纤维数量分布模型适用于涤纶和粘胶纤维。  相似文献   

10.
环锭细纱机前区附加摩擦力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附加前区压力棒的隔距块,继而产生了一个附加摩擦力界,迫使须条在前区产生一定弯曲而形成曲线牵伸,须条在压力棒下形成了包围弧,使前区摩擦力界分布增强,这有效地增强了对浮游纤维的控制,使纤维变速点向前钳口靠近,改善了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1.
FA303A型并条机压力棒加装防错位部件FA303A型并条机为三上三下上托式压力棒曲线牵伸。其主牵伸区后钳口处有一根截面为超半圆形压力棒,使后钳口处产生的附加摩擦力界向前钳口延伸,增强了对主牵伸区内浮游纤维的控制,使纤维变速点的分布前移,有效地控制主...  相似文献   

12.
赵继诚  柴慧 《纺织器材》2011,38(5):33-34,37
通过在前牵伸区加装异形曲面压力棒隔距块,建立新的附加摩擦力界,纺制CJ 7.3 tex品种,说明加装异形曲面压力棒隔距块增加了压力棒对须条的接触面积,改变了须条的包围角,增加了对须条的控制力,提高了条干水平,减少了毛羽;同时指出,使用异形曲面压力棒隔距块时,要配置合理的工艺、加强操作检查及清洁工作,以避免因安装和使用不...  相似文献   

13.
在纺纱过程中千米棉结是逐步上升,除了在清梳工序排除一部分外,在后部工序得到一些控制也是降低千米棉的重要措施,本文着重对并条工序的牵伸分配、压力棒在牵伸区中的高低位置、车速及温湿度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细纱牵伸区附加压力棒的作用原理,通过在V型牵伸形式上使用后区附加单压力棒上销和在后区为平面牵伸的机型上使用前区附加压力棒隔距块来进行CJ14.5 tex纱的纺纱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细纱牵伸区附加压力棒后增强了牵伸区内的摩擦力界,加强了对浮游纤维的控制,成纱质量有明显改善,提高了细纱机的牵伸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后区压力棒上销的结构及特点,分析了后区附加压力棒上销后改善成纱质量的作用原理.通过在V型牵伸形式上使用后区附加单压力棒上销来生产CJ14.5tex纱的实践,对细纱后区附加压力棒前后的成纱质量进行了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V型牵伸后区附加压力棒后消除了纱条在中钳口处的反包围弧,加强了后区摩擦力界,成纱质量有明显提高.细纱后区附加压力棒可以加大粗纱定量,提高细纱机的牵伸能力.  相似文献   

16.
压力棒牵伸机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景山 《棉纺织技术》1990,18(12):21-25
压力棒牵伸机构已为世界各国多种型号并条机所采用。本文从压力棒牵伸机构对纤维的控制以及纺纱可靠性等多方面,对压力棒牵伸机构进行优化设计与评估,可供设备选型新机设计及老机改造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并条机牵伸机构中附加压力棒的型式日渐增多,颇受欢迎。我们在粗纱牵伸机构中对采用压力棒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初步试验结果介绍于后。一、粗纱牵伸机构中采用压力棒的设想 1.压力棒弧度和厚度的选择由于粗纱机牵伸区内的纤维须条较并条机上已显著减薄,因此压力棒的弧度将相应的短于并条机压力棒的弧度。在优选弧度长短时,既要防其过长形成牵伸区内后区摩擦力界增加  相似文献   

18.
FA303A型并条机增设防压力棒错位装置FA303A型并条机的牵伸形式是三上三下上托式压力棒曲线牵伸,这种牵伸形式缩小了前中钳口问浮游区长度,对浮游纤维控制较好,有利于提高条干水平。在纺棉时对减少压力棒的积花、积尘有明显效果。但在纺涤棉品种时,常出现...  相似文献   

19.
期刊文摘     
A272D型并条机改为上托式压力棒的工艺实践将A272D型并条机主牵伸区内由三上四下曲线牵伸改为压力棒牵伸后,提高了纤维伸直度,改善了了条干水平。但下压式压力棒易产生积花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因此我们改为三上三下上托式压力棒牵伸形式。由于须条在上托式压力棒上弧面通过,当须条表面细小的杂质和短绒散落在压力棒上时,牵伸须条高速运动产生的气流遇压力棒而改变方向,使得杂质和短绒向压力棒弧面下边滑落,因其自重及下吸风清洁  相似文献   

20.
细纱机依纳V型牵伸机构的优化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细纱机常采用的依纳V型牵伸机构进行了优化改进。通过在后牵伸区增加一附加压力棒消除反包围弧,从而提高牵伸效果,并对其产生的毛羽增多的弊病采取了建议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