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针对无人机助推起飞滑车产生的冲击能量,提出一种液压缸外接吸能阀的助推滑车液压减速制动系统。搭建了该液压减速制动系统数学模型;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求解;对助推滑车液压减速制动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液压缸活塞直径、吸能阀通径、吸能阀弹簧压缩量对液压缸无杆腔压力和滑车制动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助推滑车液压减速制动系统可吸收滑车产生的冲击能量;吸能阀通径增大,液压缸无杆腔压力峰值减小,滑车制动位移增大;液压缸活塞直径增大,液压缸无杆腔压力峰值增大,滑车制动位移增大;吸能阀弹簧压缩量增大,滑车制动位移略有减小,而液压缸无杆腔压力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全自动洗衣机用减速离合器制动力矩在线检测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该系统利用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实现了扭矩的平稳加载;采用自行设计的接口电路,用普通的PLC实现了顺序逻辑与模拟量的混合控制;用较简单的结构,解决了检测机与被检测离合器的在线快速装夹问题。本文介绍了这些设计思想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8.
为实现对车辆制动系统的准确控制,设计一种基于模糊制动压力控制的电液制动系统。对电液制动系统的结构进行分析,明确其制动原理。对车辆进行建模,得到车轮纵向和横向受力的计算方法,建立车轮的动力学方程。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器计算车辆制动压力控制时的相应参数,采用车辆的滑移角及滚动速度求取车轮的纵向和横向滑移系数。构造模糊推理系统的隶属函数,以车轮的滑移系数及附着系数作为依据,求取路面类型。根据路面类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得出参考滑移。利用参考滑移得到滑移误差和误差率;通过模糊控制隶属函数求出最佳控制压力,完成车辆制动控制。结果表明:在高附着系数路面及混合附着系数路面上,所提方法比模糊PID方法的制动时间分别缩短了10.66%和11.83%;在制动控制时,该方法的滑移率比模糊PID方法的滑移率波动幅度更小且更接近最佳滑移率,说明该方法能高效且稳定地实现车辆的制动控制。 相似文献
9.
利用第一(工作)和第二(制动)伺服控制的液压活塞的装置及其中使用方法,其中制动活塞控制工作活塞的机械制动,两个活塞同轴设置在共同的轴上并相互分开,各活塞在分隔的油缸中移动。工作活塞牢固地附着在该轴上,而该轴穿过制动活塞的纵向中心孔上。制动活塞“漂浮”在其油缸内并产生比工作活塞大的力。位于该轴上的径向扩展的制动部件具有与制动活塞的互补表面对接啮合的表面,以致于一旦制动活塞适当地定位,将在极短的时间和极短的距离内以该装置中引起的很小应变可控制地制动工作活塞的连续移动。 相似文献
10.
11.
12.
提出了一种恒压力控制系统,此控制器在指定位置将位置控制切换为压力控制,同时利用压力前馈补偿实现矫直机的恒压力控制。针对电液压力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非线性、时变性和扰动力的影响,采用扰动力前馈补偿自抗扰控制策略,来减小内外扰动对矫直力的影响,提高矫直力的控制精度,实现恒压力矫直。通过Matlab软件和实验室全液压矫直机进行仿真以及实验验证,结果证明:矫直机恒压力控制器,抑制了内外扰动对压下系统系统的影响,实现了恒矫直力控制,提高系统稳定性以及系统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复合材料液压机快速性和高精度的要求,为复合材料液压机设计了被动式四角调平液压控制系统,并着重从液压四角调平控制系统方面进行了设计选型。调平过程利用4个高响应比例伺服阀控制的布置于基座四角的调平缸的回油流量实现。在AMESim中的仿真是基于复合控制策略的PID控制算法进行的,以实现四角调平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从电控系统、测控系统、软件设计等三个主要方面,详细介绍了我们自行研制的风能变桨轴承试验机的控制系统。在软件设计中,从应用的角度介绍了基于VB6.0的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为模拟航空作动器高压力、高升率工作环境进行脉冲试验,设计了T形波脉冲系统,系统采用压力传感器和电液伺服阀构成闭环控制,通过控制经伺服比例阀流入非对称增压缸低压腔的流量建压。在建立蓄能器、电液伺服阀及增压缸-被试工装件的压力-流量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AMESim搭建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工装件容积、脉冲升率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系统主要由蓄能器提供瞬时流量快速建压,释放能量后,液压泵需要在一个周期内为蓄能器补充0.25 L液压油;为保证压力升率,系统最低流通能力为250 L/min。依据仿真结果选择系统关键元器件搭建脉冲试验台,试验台实现峰值压力42 MPa、升率1 100 MPa/s的T形波,并稳定持续20万次脉冲,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气动位置伺服系统的高精度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采用电-气压力比例阀构成气动位置伺服系统,运用全局线性化的观点线性化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方程,补偿了气缸活塞行程变化对系统控制性能的不良影响,并采用离散线性二次最优控制原理设计了系统的控制补偿器,实现了气动位置伺服系统的高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20.
动压反馈技术应用于喷嘴挡板伺服阀中可以显著改善其响应特性。在伺服阀中实现动压反馈最可靠的方法是在其中增加一个动压反馈装置。但根据传统设计方法,加工出的动压反馈伺服阀中的关键变量时间常数通常与设计值相差很大,主要是因为传统设计方法错误地将动压反馈装置中喷嘴出口处的油液认为是紊流。根据理论推导和实验研究,证实了喷嘴出油其实为层流;进而对动压反馈伺服阀时间常数的计算方法重新进行了梳理,该方法对于动压反馈伺服阀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