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4 毫秒
1.
针对待分拣的汽车摇臂零件结构相似、产量大,人工分拣困难,影响产品发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自动分拣方案,通过识别待拣零件结构特征和编号实现对零件种类的辨识,采用工控机(IPC)和西门子S7-200 Smart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组成的主从式控制系统,完成对待拣零件的自动分拣。通过PLC来控制传送带和气动推杆,IPC完成图象处理和人机交互,采用TCP/IP协议实现IPC与PLC间的数据通信。零件类型辨识实验表明融合零件结构特征和编号的识别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出待检零件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式识别的零件表面瑕疵图像提取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精密零件表面瑕疵处理问题,将计算机视觉技术用于精密零件表面瑕疵图像的提取和分析,提高了生产中机械零件自动识别的实时性和分拣的准确率,并结合嵌入式系统进行控制。设计了一个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表面瑕疵图像自动识别系统,采用图像处理及模式匹配的方法,实现了零件表面瑕疵图像的提取,为零件表面瑕疵的处理做好了准备工作,达到了对许多加工件和产品表面质量进行快速检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轴类零件径向跳动公差的自动检测与分拣系统,并对该装置的构成、工作原理和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轴类零件径向跳动公差的自动检测与分拣系统,并对该装置的构成、工作原理和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升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水平,利用机器视觉结合三菱FX系列PLC设计了一套兼容多种产品自动分拣的系统,该系统是集上料、传送、检测、分拣、包装于一体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对小工件进行自动分拣,提高了小工件分拣的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了生产的质量,减少人员的投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该系统为同种类型的小工件分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鹏 《机床与液压》2018,46(13):107-109
在工业生产中,机械手能够代替人手完成分拣、搬运、装卸等工作,不但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设计了基于PLC控制器的气动机械手,包括方案设计、气动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以PLC为控制核心,利用气压传动技术驱动机械手臂完成抓取和放置零件的动作,利用电机驱动机械手完成搬运的动作。通过样机的试制和系统的调试运行,表明气动机械手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控制系统是稳定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分拣作业一般采用示教或离线编程方式,当工作环境发生改变时系统无法即时的作出相应的调整,针对传统分拣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以并联型机器人和康奈视In-Sight7000型工业智能相机为基础,搭建一个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机器人分拣系统。该分拣系统结合了并联型机器人和机器视觉两方面的技术优势,对经典的Canny边缘提取算子做出了相应的改进,通过提取图象边缘信息作为匹配的特征,克服了光照变化对视觉系统造成的影响,实现了当分拣对象由传送带运送进入相机视野时,系统可以高速的对分拣对象进行识别和分拣工作。该系统显著提升了机器人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系统柔性。同时,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系统软硬件设计正确,分拣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陈志华  刘泉 《机床与液压》2018,46(13):88-92
为了适应现代化快速生产的需求和提高光伏玻璃基片分拣的效率,针对传统分拣设备自动化程度低、成本高及规划路径复杂等不足,设计了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且动作简单的光伏电池基片分拣线,对分拣线的翻转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选用三菱PLC作为控制器,通过三菱PLC的基本模块和特殊模块控制变频器、电磁阀和伺服系统等;并根据控制要求设计了电路图。光伏玻璃分拣设备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提高了光伏玻璃分拣效率,达到了企业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某零件的弹片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弹力大小不同的现象,而该弹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所以对不同范围弹力的弹片进行分拣是提高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采用触摸屏和PLC控制的弹片弹力自动分拣控制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系统要求。根据用户要求,设计了PLC控制系统的I/O分配图和控制流程图,详细阐述了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控制方法。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该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
依据镜片生产的现实需求,开发镜片自动分拣系统。该系统采用高速精密间歇分割器等实现多工位的同步工作,能按照每天镜片的生产计划实现自动分拣。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并联机器人在工作环境中存在抓取不精确、定位与分类识别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与Faster-RCNN神经网络的工件识别检测技术。采用Delta机器人实验平台采集图像,进行图像的预处理操作并将其添加至网络训练集。通过Python3.7-torch1.7搭建深度学习中的Faster R-CNN卷积神经网络,作为基本框架训练工件图像数据集。最后将训练后的卷积神经网络得到的工件检测结果与原实验工件识别系统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识别平均精确度比原有识别系统有所提高,反应时间缩短,并且能识别不同类型的工件。  相似文献   

12.
综合应用光电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薄片型机械零部件为主要测量对象,开发-套工件尺寸测量系统,主要包括照明系统、图像采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和尺寸测量系统.根据检测要求,采用Canny算法进行边缘检测粗定位和8个方向模板的改进亚像素检测技术获得工件精确轮廓信息,再对轮廓进行分割和选择,采用Hough变换完成...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复杂多拐角工件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从应用角度出发,设计了特殊的表层电极丝材料,优化了镀层丝的性能,满足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复杂多拐角工件的应用要求,提高了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制造业中多类型、多颜色工件人工重复分拣出错率高的问题,设计一个基于工业视觉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分拣物理控制系统和数字孪生系统。提出融合工业视觉、工业机器人、PLC等设备的以太网通信控制方案;基于视觉检测原理,应用视觉检测工具,结合PLC程序能够正确识别工件信息;基于NX MCD软件构建了工业机器人、输送带、工件等数字孪生系统;最后,对工业机器人和PLC进行联合编程,实现视觉分拣虚实系统同步作业。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工件识别正确率高,工件分拣效率高,数字孪生系统能够实现虚实同步,为系统的动态监控、维护管理与虚拟调试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机械手对复杂工况下的工件进行自动抓取时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改进SSD卷积神经网络算法配合多激光传感的方法,对堆叠情况下的工件进行快速精确定位。采用SSD算法融合多视窗检测方法,对视觉获取的RGB图片进行检测,获取工件水平位置信息;结合主动跟踪激光传感系统,获取工件表面的法向量,确定工件的空间位姿。搭建了硬件实验平台,在此平台上开发了一套视觉与激光融合的工件定位抓取系统,并以非标零件为实验对象在堆叠情况下进行多组实验,在模拟车间自然光照环境下,工件识别率95.4%,平均耗时为40ms,工件识别的平均坐标偏差1.86mm,法向量平均偏差为1.39°,机器人抓取率为98.2%,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定位准确,速度快,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鉴于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硬币计数器在硬币的鉴伪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案检测的原理对硬币进行鉴伪的方法,具体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使用该设备可以方便地对国产的12种硬币进行鉴伪,准确度可达99.99%,整机效率可达8枚/s,样机的研制成功充分表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一种用于数控加工机床的工件在机检测技术,用于对加工过程质量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缩短大型工件的加工制造周期,改变现有制造加工领域手工检测模式或离线抽检模式的现状。设计一种新的复合式在机测头并提出其测量系统实现方案。在机检测系统主要由数控机床、复合测头、无线信号收发器、控制计算机及其测量软件组成。数控机床作为测量运动驱动机构,其主轴带动复合测头对工件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通过无线信号收发器传输到控制计算机,通过模型反求和数据融合后处理,在机实时给出工件加工质量报告。通过在机修正工件加工路径,提高工件制造合格率和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8.
With rising feed rates of wood working machines, it is important to realize a process-integrated quality assurance. The quality control of produced workpieces is mainly carried out by the operator. As his capabilities are limited, an automated quality control system can help to assure a constant quality level. Due to the high production speeds, only an optical measurement can be used. While CCD-camera-based control systems are generally applied in wood working, no approach has been made so far to measure the surface roughness which is caused by the machining of the workpiece. This paper presents two different quality control systems for an assessment of the surface quality of a workpiece. In planing of solid wood, the size of the waves on the surface is most significant for workpiece quality. A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measures the width of the waves by means of a special illumination. In machining chipboards, the size and number of cracks in the edge are very important. Here, a camera-based system is presented which is able to measure the complete workpiece edge even at high feed rates with a sufficient resolution.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internal finishing of tubular components made from a high strength aluminium alloy (AA 6082 T6) using a fluidized bed assisted abrasive jet machining (FB-AJM) system.Firstly, a Taguchi's experimental plan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abrasive jet speed, machining cycle, and abrasive mesh size on surface roughness and material removal trends. Secondly, the leading finishing mechanisms were studied using combined 3d profilometer-SEM analysis to monitor the evolution of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machined workpieces. Finally, the circumferential uniformity and precision machining of the inner surface of workpieces were tested by evaluating the values of the more significant roughness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circumferential locations.Consistent trends of surface roughness vs. operational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and significant material removal was found to affect the workpieces during machining. As a result, FB-AJM was found to preferentially machine the asperities and irregularities of the surface, thereby altering the overall surface morphology producing more regular and smoother finishing. Moreover, the good circumferential uniformity and machining accuracy FB-AJM guarantees even on ductile aluminium alloy workpieces ensure that this technology can be applied to a diverse set of industrial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