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当历史的车轮向下一世纪推进之际,我馆特组织声像技术人员对老城200余条大街小巷作了一次全面拍摄,为常熟古城留下了富有保存意义的“传世之作”。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古城街巷是我邑的一大特色景观。好多街巷至今仍保留有古风浓郁的江南民居建筑风格和明清格局风貌。纵横交错、曲折迂回的老城街巷既是一个唇齿相依的整体,又各具  相似文献   

2.
大同古城街巷传统民居四合院目前保留下来的街门共六种类型,从街门的等级、规模类型、结构形式、构造做法和装修装饰等方面,阐述了各类街门的特征,对大同古城四合院街门的保护修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广府古城的街巷布局和民居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出广府古城内部街巷与民居的重防御、"两甩袖"、多信仰的特征,以期为广府古城街巷与民居风貌的保护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泰州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本文分析其传统民居特色,初步探讨了对古城传统民居保护更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商丘县城是已经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较为完整的城墙、护城河、街巷网络及民居等。为了更好地发挥古城优势,保留城市特色,避免污染和建设性破坏,需对城市布局及发展进行调整、控制和改造。商丘县城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内容及方法对其他同类型城市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毅 《中外建筑》2002,(2):37-39
泰州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本文分析其传统民居特色,初步探讨了对古城传统民居保护更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大同传统民居四合院的院落基本方位、院落基本格局、建筑空间关系等方面,论述了大同古城传统民居四合院的院落特征,对研究大同古城历史风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同市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里坊制布局的传统街门,至今还点缀着古城街巷的景色,成为古城文化特色的装饰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成为见证"九边重镇"人类文明的珍品.如何保护与利用好街门这一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大同历史街区保护整治规划中值得重视的专项研究课题.从分析街门装饰艺术特征出发,分4个层面提出了保护与更新的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辉 《中外建筑》2011,(12):82-84
历史文化名城是祖先馈予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华夏古老文明的见证。在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真正实现古城的现代化,是一个现实而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开封古城为对象,通过对城市建筑和街巷的调研分析,从建筑历史和城市规划的角度讨论了历史名城的保护和发展问题,并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大同古城传统民居的正房、厢房、南房、墙体形式、屋顶形式、台基地面及隔扇门风门、支摘窗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大同古城传统民居四合院建筑的主要特征,对研究大同民居艺术、民俗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袁丽  傅林  黄俊  李蓉 《中外建筑》2012,(5):74-75
五夫历史文化名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朱熹理学的发源地。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古镇逐渐走向衰落。运用场所理论,从建筑院落、街巷和开敞空间方面入手,通过对物质环境的规划,保护古镇特色风貌,改善居住环境,使五夫镇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2.
李凯 《山西建筑》2010,36(8):47-48
对平遥古城进行了介绍,从保存最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研究了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指出平遥以传统民居为基础,加上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和古街、古巷、古建筑及其他文物古迹,使古城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达到了很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空间句法的视角下,通过对河西古镇街道网络空间形态的定量研究,探索其深层次的形态规律;在整体把握街道网络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街道空间特征。通过对于街道网络形态与街道空间特征关联性的解析,探索以街道为框架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更新体系,为河西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薇 《山西建筑》2007,33(7):70-71
以剑川金华镇何氏院落住宅为例,从院落的组成及特点、建筑结构及特点、建筑装饰及特点对古民居的建筑要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金华镇民居建筑特点形成的原因和建筑要素的基本特点,为古民居的保护与规划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王一明 《山西建筑》2004,30(12):117-118
对住宅与房地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大同市发展住宅与房地产业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把住宅与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炜  周伟 《华中建筑》2014,(9):136-139
淅川县地处古代南襄盆地之藩篱、古"南襄隘道"西线水路之要冲、丹江之北岸。该文结合淅川明清老城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与历史背景,分析出区域政治、交通、山水等要素对老城选址的影响,并由此切入,探讨古县城发展历史沿革和空间形态演变动力机制;以相关文献、史料及历史图像为基础,还原其"方正规矩,南北相错"的城垣形态、"一环两轴,棋盘分隔"的街巷空间、"北政南居、沿街商业"的建筑布局,展现出老城的地域营建特色。  相似文献   

17.
徽州民居中的哲学思想体现——黟县南屏慎思堂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颖 《安徽建筑》2010,17(1):19-21
徽派建筑,作为古徽州地区文化意识的有形载体,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哲学思想。尤其是民居建筑,作为徽州人生存的直接载体,是以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封建宗法制度为社会本源,并依托徽州地区独有地理条件发展,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独树一帜。文章是作者在参与南屏慎思堂测绘基础上,对徽州民居中蕴含的哲学思想的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郭小芳 《山西建筑》2010,36(11):28-29
以江苏省掘港镇开发与保护为例,论述了该地区打造历史文化名镇的紧迫性,总结了古街区保护与开发模式、重点项目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把掘港镇打造成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19.
张建华  余方达 《山西建筑》2007,33(36):52-53
从小河溪建筑的基本格局、廊子、天井和骑楼等几个方面探寻了小河镇明清古街民居建筑的建筑文化特征,并对小河溪古民居所体现出的商人文化特征进行了介绍,从而使人们更深地了解鄂东北民居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0.
因茶而兴的湖北古镇--赤壁羊楼洞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3  
易伯  陈凡  刘炜 《华中建筑》2005,23(2):138-142
该文介绍湖北赤壁羊楼洞古镇因茶而起、因茶而兴的发展背景,结合古镇自然条件、经济、文化背景分析古镇选址、布局以及街道特征和当地建筑的基本型制,逐步展示古镇建筑魅力和地域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