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随着随钻测压(PWD)的应用,环空压力已逐渐成为钻井过程中的标准测量参数。本文根据实时测量的井底压力,应用井筒两相流规律,对稳态线性气侵量进行了计算。本方法运算量小,计算简单,计算的实时气侵量可作为判断气侵程度的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了气液交叉流体系重力作用下降液液柱群连续自由表面的蒸发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低气体雷诺数下,液体流动引发气相形成二次流,产生层流涡使靠近气液相界面附近的气相发生湍动。强化传热传质过程,肋数随液速的增加而增大;取Res=166,当U11q=2m·S^-1时,肋数较静止壁面条件提高10%:而高气体雷诺数下(Res=500),液柱流动引发气相二次流对传热传质过程影响不显著: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其相对误差在±15%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气液喷射器内的气液流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喷式喷射器内利用水-CO2实验系统,通过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ana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PLIF)和常规流量测定,获得了流速数据和流型图片,分析了操作条件对气液喷射器内流型的影响.液气体积流率各自的操作范围为0.495~1.062 m3·h-1和0.1~4.6 m3·h-1.在非常低的气液比下(G/L≤ 0.2),该喷射器拍照范围内,气体形成细小的气泡均匀分布在液体中,呈泡状流;在高气液比下(G/L >0.2),液体以射流形式存在,而气体以环状在液体周围向上绕流,形成喷射流.气液比和气相分率的大小对液体射流柱长度及其瓦解的初始位置有明显影响.随着气液比和气相分率的不断增大,液体射流柱的长度首先增大,约在气液比为2.5~3.0,气相分率在0.7~0.8左右达到最大值,射流柱瓦解的初始位置沿喷射器不断上移;继续增大气液比和气相分率,液体射流柱长度又开始减小,瓦解的初始位置下移,但是前者减幅逐渐变小,直至射流柱长度和瓦解的初始位置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讨论控压钻井(MPD)技术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井底恒压法钻井(CBHP)技术,该钻井系统带有环空闭环装置和节流装置,通过节流系统施加回压来提高井底压力。在起钻、接单根时可以调节回压补偿循环摩阻损失,能有效防止气侵;在钻井过程中允许循环微至中量的侵入气体而无需关井,减少了非生产时间。  相似文献   

6.
大型蓄热水罐在充放热过程中可能出现负压工况,进而有发生屈曲失效的风险。对某大型蓄热水罐进行了基于预应力的特征值屈曲分析,计算了不同液柱高度下罐体的临界屈曲载荷,并对比了液柱静压力对临界屈曲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液柱静压力后,罐体临界屈曲载荷略有提高,提高幅度在4.07%以内。  相似文献   

7.
柱状气液分离器液相带气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柱状气液分离器(GLCC)内气相的运动轨迹。通过实验得到了不同操作参数下的液相带气特性,揭示了液相和气相速度对液相带气的影响。同时,采用可视化研究得到了分离器下部气液两相流型图,分析了不同形态气核的特性。证实了气核是造成液相带气的主要原因,揭示了不同稳定性的气核对液相带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管道系统的气柱共振分析和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苗同臣 《化工机械》1992,19(6):34-38
  相似文献   

9.
精确井筒多相流水力学模型的建立和井口回压实时调节是井底恒压控压钻井作业的关键。针对深井气侵溢流规律,结合控压钻井工艺特性,综合考虑井筒-地层传热和温度压力对钻井液物性参数的影响,建立了基于井底恒压控制方法的控压钻井井筒与地层耦合流动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忽略温度压力对钻井液物性参数影响的井口回压计算值偏小,使得井控风险大大增加,在现场控压钻井设计中不可忽视。在井筒压力控制过程中,井口回压会呈规律性的波动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井口回压先增大后减小,并在气体前沿运移到井口时出现峰值。现场作业时,需要提高溢流量监测精度,有利于降低井口回压调整幅值,减小井口装备压力负荷,提高作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多柱串联色谱法分析炼厂气组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隋清英  许勇 《辽宁化工》2003,32(3):131-133
主要介绍了采用四柱串联色谱法和三阀自动切换系统分析炼厂气组分的方法,并且做了大量的实验,实验表明此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并具有较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是一种分析炼厂气组分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区以天然碱为原料生产亚硫酸钠工艺中的二氧化硫吸收问题,本文扼要介绍了国外学者对SO_2-NaHSO_3-Na_2SO_3体系和SO_2-NaHSO_3-Na2S_O3-Na_2SO_4体系的气液平衡研究成果,并利用JerzyBuzek提出的气液平衡方程,估算了天然碱液吸收二氧化硫过程中二氧化硫平衡分压。  相似文献   

12.
王凯玥  马永丽  李琛  刘明言 《化工学报》2022,73(8):3529-3540
气液固微型流化床兼具微流控系统和宏观流化床的优点,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但是,其应用基础研究十分缺乏。采用床径为1.6、2.0、2.4 mm的微型流化床,平均粒径为160、190、220 μm的玻璃珠,以NaOH水溶液吸收CO2气体为气液传质研究物系,在三相流动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表观气速、表观液速、床径、粒径等对三相微型流化床气液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给定其他条件,增加表观气速和表观液速,均使气液体积传质系数增大;表观气速主要改变气含率和气液相界面积,而表观液速主要改变液相传质系数;床径减小,气液相界面积和气液体积传质系数都有所增加;在气液两相微型鼓泡塔中加入固体颗粒,形成三相分散鼓泡流型,当其固含率在0.15~0.30范围内,可显著增强气液传质,其气液体积传质系数是气液微鼓泡塔的1.1~1.5倍;与宏观流化床相比,相同条件下微型床的相界面积为它的5~10倍,是微型流化床具有更大体积传质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管柱式气液分离器(gas-liquid cylindrical cyclone,GLCC)是一种耦合离心力与重力作用的分离设备,常用于深海油气分离。气相带液(liquid carry-over,LCO)是影响GLCC分离性能的关键问题,且LCO率与GLCC上部筒体内的液膜流型有密切关系。因此,通过调控液膜流型来控制LCO率是一种可行方法。提出了一种向上分支的双入口管柱式气液分离器,并在其分支管增设一个阀门以控制两入口间流量比,达到调控液膜流型的目的。利用高速摄像机,通过改变入口气、液流量和阀门开度,系统研究了液膜的分布特征;并利用数值模拟对GLCC液膜流型、内部流线及速度特性做了研究。支路流通面积比从100%改变至0时,流经倾斜管主路的流量增多,液膜占据的筒体壁面高度沿轴向逐渐降低,且液膜集中在倾斜管主路入口附近并形成对分离性能有利的旋环流流型;模拟结果显示,在前述过程中,旋流场涡核中心逐渐稳定,有利于抑制LCO的发生。调节入口阀门开度以调控液膜流型是改善GLCC分离性能的可行手段。  相似文献   

14.
氯乙酸的气液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树盛 《化学世界》1998,39(3):153-155
改进了氯乙酸的气液色谱分析方法,延长了色谱柱的寿命,提高了色谱柱的稳定性及准确度。本方法适宜于氯乙酸生产过程的控制分析和产品的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针对长输管线气顶排空作业的复杂性,结合多种分离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气液分离方法,并给出了基于该方法的分离器结构和分离原理。该分离方法和分离器能够对气液比变化范围比较大的气液混合物进行有效分离,且整体设备集成性好,结构优化、合理。通过实际输水和输油试验证明,该分离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王凯玥  马永丽  李琛  刘明言 《化工学报》1951,73(8):3529-3540
气液固微型流化床兼具微流控系统和宏观流化床的优点,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但是,其应用基础研究十分缺乏。采用床径为1.6、2.0、2.4 mm的微型流化床,平均粒径为160、190、220 μm的玻璃珠,以NaOH水溶液吸收CO2气体为气液传质研究物系,在三相流动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表观气速、表观液速、床径、粒径等对三相微型流化床气液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给定其他条件,增加表观气速和表观液速,均使气液体积传质系数增大;表观气速主要改变气含率和气液相界面积,而表观液速主要改变液相传质系数;床径减小,气液相界面积和气液体积传质系数都有所增加;在气液两相微型鼓泡塔中加入固体颗粒,形成三相分散鼓泡流型,当其固含率在0.15~0.30范围内,可显著增强气液传质,其气液体积传质系数是气液微鼓泡塔的1.1~1.5倍;与宏观流化床相比,相同条件下微型床的相界面积为它的5~10倍,是微型流化床具有更大体积传质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黄国峰  李伟锋  屠功毅  王辅臣 《化工学报》2014,65(10):3789-3797
采用高速摄像仪对两液柱撞击产生液膜的破裂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撞击液膜的破裂过程及表面波产生和传播过程,考察了射流直径、喷嘴间距和射流Weber数(We)对撞击液膜破裂的影响;定量分析了液膜表面波频率的变化及液膜破裂后的粒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液膜表面波传播频率随We的增大而增大,并沿液膜径向方向逐渐减小;随着射流We的增加,液膜边缘的液滴脱落频率增加;当We>1000时,液膜表面产生大量液滴团,且液滴团对液膜破裂具有促进作用;液柱撞击液膜发生破裂后90%以上的量纲1液滴粒径分布在0~1之间。  相似文献   

18.
双层桨气液搅拌反应槽气液分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搅拌功率与氧传质系数方法,对一双层桨搅拌反应槽的自吸分散和表面充气分散性能进行研究.比较了两种桨叶组合在两种分散方式下的气相分散临界转速、搅拌功率及两种桨叶组合自吸分散时的气含率和气液传质系数.结果表明,六叶圆盘直叶桨和六叶圆盘斜叶桨的组合在自吸分散时具有较优的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19.
选取CO2-K2CO3/KHCO3为吸收体系,次氯酸钠为催化剂,甲苯、异戊醇为第2液相,应用Danckwerts图来同时确定液侧传质系数KL和界面面积a,通过实验研究了分散第2液相的加入对气液传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分散相体积分数φ(1%—10%)的增大,或分散相形成的液滴直径的减小,以及传质组分在分散相和连续相中溶解度的比值m(即传质组分在实验体系的分配系数)增加,或在二相间的相对扩散系数增加时,可显著增强气液传质,为气液液三相体系的系统化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箱式气液分布器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箱式气液分布器的原理、分类和结构特点,分析了该气液分布器的优良性能,指出箱式气液分布器具有在化工传热传质领域填料塔内广泛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