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高玮  古宏晨  胡英 《稀土》2001,22(3):6-9
稀土粉体(氢氧化稀土、稀土碳酸盐、稀土草酸盐、稀土氧化物和氟化物等)的颗粒性能方面的指标对稀土新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晶粒特性、表面特性、颗粒特性、颗粒群特性和应用特性等五方面构成了稀土粉体性能的评价体系。本文对晶粒特性和表面的评价进行了讨论。晶粒大小和晶体结构是描述晶粒特性的两个指标,比表面积、表面电位、比表面能和表面亲和性是描述表面特性的四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纳米稀土铁氧体磁性颗粒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湿化学方法研究制备纳米稀土铁氧体磁性颗粒,研究纳米稀土铁氧体颗粒制备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如pH和RE^3+等对纳米稀土铁氧体颗粒粒径及磁性能的影响;同时对纳米Dy铁氧体颗粒的形貌、粒度分布、晶型结构及磁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轻稀土对Fe3O4颗粒的磁性有削弱作用,不宜掺杂;重稀土元素掺杂是提高铁氧体磁性颗粒磁性能的有效途径,改善磁性能的强弱顺序为Dy^3+〉Gd^3+〉Er^3+。制备的Dy铁氧体颗粒的平均粒径为9.6nm,比饱和磁化强度98.27A·m^2·kg^-1,具有超顺磁特性。同时讨论了Dy^3+在Fe3O4的晶体结构中取代Fe离子增强磁性能的可能形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喷雾干燥-氢还原法制备了含稀土Y的超细(W,Ni,Fe)复合粉末,研究还原温度和稀土Y含量变化时对超细复合粉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细W-Ni-Fe粉末中,稀土Y以复合氧化物形式存在.还原温度和稀土Y含量对稀土复合氧化物的组成有很大影响:在600℃以下,稀土Y以复合氧化物Y2W3O12的形式存在;在700℃以上,稀土Y含量为5%时,稀土Y最终以Y2WO6的形式存在;稀土Y>10%以上时,稀土以Y2WO6和Y6W2O15两种低价复合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出了用于生产纳米晶稀土硬质合金的原料粉末。通过XRD、SEM和DTA等分析检测手段,研究了该纳米WC—Co—RE粉末的结构、形貌和相的变化。结果表明:高能球磨45h,可获得晶粒尺寸约为8.45mm的WC—Co—RE粉末;微量稀土的加入,有利于粉末晶粒的细化;在25~45h范围内,随着高能球磨时间的延长,粉末晶粒尺寸的减小趋势符合直线变化规律,且掺稀土粉末的晶粒尺寸比未掺稀土粉末的晶粒尺寸减小一半;高能球磨25h,粉末中Co相的X射线衍射峰消失。高能球磨ⅥE—Co—RE粉末的DTA曲线在597℃出现了一个尖锐的放热峰。高能球磨WC—Co—RE粉末固结之后,所制得合金的晶粒细小且机械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超细金属颗粒的特性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当今新观点,将超细颗粒分成三个等级来处理,以澄清世上一些对其命名和概念所引起的混乱状况。通过对其表面效应、体积效应(包括量子尺寸效应)及对原子簇幻数结构的详细描述,可释明超细金属颗粒之所以具有不同于一般块、粒状金属的诸多特异性能。还着重介绍了超细金属颗粒在宇航、原子能、军事、电子、化学、冶金等工业及医学、生物工程方面的最新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6.
超细氧化铟-氧化锡 (ITO) 复合粉末的研制与结构特性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采用受控共沉淀法制备了超细In2O3SnO2(ITO)复合粉末,研究了制备ITO复合粉末的新工艺和产品的结构特性。这是一个设备与流程简单、产品粒度细(平均粒径001μm)、纯度高(99993%)、性能好的粉体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7.
稀土纳米材料及应用(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稀土材料和纳米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材料性能优势,并着重介绍了稀土纳米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8.
稀土对耐热钢高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胥继华  陈全昌 《特殊钢》1993,14(4):11-17
通过对真空持久试样断口表面的离子探针分析,证明稀土偏聚晶界,增加了晶界的强度,改善了钢的热强性和热塑性。用同位素方法试验表明,稀土提高了钢中铬的扩散速度,促进了Cr_2O_3保护膜的形成。用SEM、EDEX、ICP及X光等方法对合金表面氧化皮进行的研究表明,钢中加入稀土改变了氧化皮结构,细化了晶粒,抑制或延缓了氧化皮与基体界面空洞的形成,使氧化皮不易开裂和脱落,改善了钢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9.
稀土永磁材料(NdFeB)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论述了稀土永磁材料(尤其是NdFeB)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稀土永磁体新工艺技术及其性能改进的方法,并展望了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微量稀土对7075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牟春  林学丰  黎文献 《铝加工》2001,24(5):27-31
对含微量稀土(质量分数0.061%以下)的三种7075合金,分别进行了物理性能,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检测和显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稀土含量增加,7075合金的旋转疲劳寿命延长,高温瞬时拉伸的延伸率有所提高,晶间腐蚀倾向略有减小,此外,对7075合金的其他组织和性能没有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机械球磨制备了SiC颗粒(SiCp)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粉末(AZ91?xSiCp,x=5%、10%、15%,体积分数),实现了镁基体纳米化及亚微米级SiCp在镁基体中的均匀弥散分布,研究了SiCp对球磨后粉末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iCp第二相的引入能够促进机械球磨过程中镁基体晶粒的细化,晶粒细化程度随SiCp体积分数的增加有所加强,同时SiCp含量的提高对Al元素在镁基体中的固溶及其自身颗粒的细化起到抑制作用。球磨后AZ91?xSiCp(x=5%、10%、15%)复合粉末的硬度分别为HV 166、HV 175和HV 185,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弥散强化、固溶强化和承载强化,计算得到AZ91?5%SiCp复合粉末不同强化机制所引起的强化效果占比分别为86.9%、7.4%、1.8%和3.8%。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双辊快淬法制备的AB5型富铈稀土储氢合金,经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元素分析(ICP),表明该合金具有纳米晶结构,其组成成分为La0.37Ce0.41Pr0.1Nd0.12Ni4.0Co0.45Mn0.3Al0.25.同时对合金电化学性能以及循环性能进行了表征,在100mA/g放电比容量为295mA·h/g,用300 mA/g充放电120次循环后,容量衰减仅为4.8%.  相似文献   

13.
稀土对石墨层间化合物(GIC)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稀土元素的结构特征出发,在结合我们前期理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论述了稀土金属—、稀土金属—液氨—,稀土氯化物—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合成及它们的结构特点。通过研究稀土对GIC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稀土—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超微细粉体TiO2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祖庸  任莉 《钛工业进展》1996,13(5):37-40
1 前言 1990年7月在美国巴尔基摩召开了国际第一届纳米科学技术学术会议(简称NST),正式把纳米材料科学作为材料科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探究稀土(La/Ce)对GCr15轴承钢中夹杂物和疲劳性能的影响,采取聚焦离子束技术(FIB)、X射线能谱分析(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夹杂物无损提取、纳米压痕试验等多种不同的分析测试手段对不同稀土含量的GCr15轴承钢中夹杂物进行了剖析和表征,并通过超高周疲劳试验,对比分析了加入稀土(La/Ce)前后GCr15轴承钢疲劳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稀土优先与钢中的O、S元素反应,形成稀土氧硫化物,其可以单独存在或与其他夹杂物共生,呈细小颗粒弥散分布在钢中,尺寸在10μm以下;稀土氧硫化物还可将其他硬质夹杂物如镁铝尖晶石等包裹,改变了夹杂物形貌的不规则性。此外,稀土夹杂物与基体的等效弹性模量和硬度值更为接近,在载荷下变形差异缩小,与基体的协调性增强。稀土变质改性夹杂物改善了轴承钢的抗疲劳性能,在107周次、50%的失效概率条件下,加稀土的GCr15-RE轴承钢疲劳极限比未加稀土的GCr15轴承钢高125 MPa,具有更高的抗疲劳可靠性。以上结论为稀土对轴承钢夹杂物的改性研究及GCr15轴承钢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稀土电解槽内颗粒的运动轨迹进行模拟。对电解槽的流场采用欧拉方法进行模拟,在流场收敛后加入不同直径的颗粒,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对颗粒的轨迹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颗粒均做弯曲向上的运动,到达电解槽溶液上表面,漂浮于液面上,粒径不同运动的轨迹和到达液面的时间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改善钼稀土合金粉末压制性能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探讨了采用不同方式在纯钼中添加稀土氧化物所制得的La2O3-Mo包覆粉末的压制过程,并通过对其显微形貌、含氧量、费氏粒度的测试结果分析,提出了几种改善粉末压制性能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9.
稀土对锌铝合金ZnAl-27性能的改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锌铝合金ZnAl-27中添加适量稀土,可改变原来锌铝合金的组织结构,使粗大晶粒细化,网状结构消失,第二相在晶粒内部析出,呈细小,均匀分布的弥散相,从而提高了合金机械性能,改善了合金耐磨,耐蚀性,进而扩大了合金的应用范围,在某些领域可替代黄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