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即要求培养的学生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如何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中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需要持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阐述了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专业课课程思政存在的共性问题;剖析了课程思政中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契合度;依据新时期高职院校的特征,分别从设计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标准、优化教材的选取与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加强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建立各专业学科之间的协同机制等角度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最后,依据高职院校专业课的特点提出了课程思政的考核与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
结合公共英语教育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两大本质属性,论述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在“德、知、行”三元目标引领下,凸显“语言知识+职业技能+文化素养”特色。推进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重构课程体系、建设思政资源库、搭建“三位一体”立体思政育人平台、确立多维化、动态化、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及构建“跨学科、跨学院”协同育人师资团队,以期为高校公共英语课程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专业核心岗位的职业素养要求,针对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发展特点,梳理、概括和总结出高职现代通信技术专业思政目标,根据专业思政目标构建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并以专业核心课程“宽带接入技术”为例,提出切实可行的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尝试落实、落深、落透高职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的建设,丰富高职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的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思政和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入手,对基于内容、情境铺垫、任务导向、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大学英语新型教学模式重新思考和度量,将广义的思政教育理念有机地融入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之中,结合中国优秀文化、哲学思想精髓、传统美德、历史典故等中国元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提出如何培养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改革方面的责任意识和业务能力素养,确保实现价值观教育与知识教育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背景下,将课程思政深度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通过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提升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作用,应加强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从道德情感、意志品质及社会行为三个部分对高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内容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丰富高职体育课程的德育元素,优化课程结构;提升体育教师德育素养,更新德育观念;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与考核体系,开展鼓励教育,努力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率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目标。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育人手段的重要变革,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分析其在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并为逐步构建鲜明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高职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深化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根据不同类别课程的特点,构建好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应加强课程思政制度建设,加强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9.
构建大思政体系,关键在教师,思政名师团队的建设成为其首要任务。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育人格局的背景下,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守正与创新尤为重要。团队建设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立德树人的定力,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又要在组成结构、运行机制、重点任务、团队文化和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创新,达成团队建设目标;既要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机制建设与实践方面做出成效,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也要引导非思政课专业教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构建思政大课堂的综合教育理念,形成“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SPOC教学模式的提出对高职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基于该教学模式的内涵、价值阐述了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可行性,并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实现该教学模式的必要条件,如搭建数字化校园文化、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改革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完善技术体系等,以期为同类院校相关课程改革、专业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