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粗骨料对自密实混凝土浆骨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浆骨比是指混凝土中砂浆体积和粗骨料体积比。本次试验是在不同粗骨料条件下,测定其粗骨料空隙率,固定胶凝总量时调整粗骨料用量,计算混凝土的浆骨比,给出该粗骨料时达到流动性的最大粗骨料用量范围和最佳建议值和砂浆用量与粗骨料空隙率的关系,有助于不同地区不同原材料条件下的混凝土体积配合比设计方法的计算。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浆体用量越少,其体积稳定性越好。混凝土浆体用量与粗骨料的表面分维有关.采用所提出的试验方法,可得到粗骨料的比表面积、粗骨科表面积形状因子与体积形状因子的比值,代入理论公式可求出粗骨料表面分维.采用所提出的试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较准确得到粗骨料表面分维.研究成果可用于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优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混凝土各组分分布的简化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和试验,研究了粗骨料粒径、骨浆比与新拌混凝土流变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出用坍落速度反映新拌混凝土塑性粘度的试验方法。研究结果为:拌合物塑性粘度随骨浆比值增大而增大,随骨料粒径增大而减小。提出了目前商品混凝土在泵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其粗骨料应用的改良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使用6种粗骨料拌制水泥混凝土,利用抗压强度试验和方差分析,考察了粗骨料品种对水泥强度效应和灰强比的影响、粗骨料品种对水泥用量差值(最大与最小)影响的约值,以及水泥在混凝土中所发挥的强度效应,从而得出粗骨料品种对水泥在混凝土中发挥强度总效应的影响顺序,为优选材料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粗骨料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粗骨料体积含量、类型以及最大粒径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强度、弹性模量以及收缩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粗骨料与砂浆体积比(V_g/V_m)显著影响自密实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间距通过性以及稳定性(抗离析性),存在最佳的V_g/V_m使得混凝土拌和物获得自密实性。减小粗骨料的最大粒径,新拌自密实混凝土的稳定性提高。保持浆体体积不变,自密实混凝土的劈拉强度随V_g/V_m增加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2014,(7)
通过试验研究了真空脱水、净浆裹石和粗骨料预湿三种成型方式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真空度的增加,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是先增大后减小,最佳真空度为0.06MPa;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是先增强后减弱,最佳真空度为0.04MPa。(2)净浆裹石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用水泥和75%的水拌制的净浆裹石能明显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用水泥和50%的水拌制的净浆裹石能明显改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3)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着预湿再生粗骨料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抗氯离子渗透能力随着预湿再生粗骨料水量的增加是先增强后减弱,最佳预湿用水量为配合比水量的3%。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浆骨比、粗骨料、粗骨料比例对于C100高强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强度的情况下调整浆骨比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粗骨料强度对高强混凝土的强度起决定性影响;改变粗骨料中两种石子比例对工作性和强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该文研究了石灰石碎石、破碎卵石、玄武岩碎石三种不同粗骨料及粗骨料的体积含量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粗骨料为玄武岩的混凝土工作性最好。粗骨料的体积含量越小,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越好。混凝土中粗骨料体积含量对混凝土后期强度无影响。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在粗骨料体积含量为45%时最大。  相似文献   

9.
彭建良  沈云翔 《福建建筑》2010,(6):131-132,128
本文阐述了一种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根据混凝土粗骨料与砂浆体积、细骨料与浆体体积的比例关系对混凝土流变性能的影响,提出以粗骨料拨开系数、细骨料拨开系数为基础,按照体积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该方法从实践中总结而来,能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满足要求,计算简便,混凝土体积准确,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粗骨料堆积密度变化及砂率变化对火山渣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不同单粒级骨料体积含量来改变粗骨料堆积密度和砂率,并测试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以及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当最大公称粒径为16mm的单粒级火山渣粗骨料与最大公称粒径为10mm的单粒级火山渣粗骨料两粒级体积比为7∶3时,达到最紧密堆积,此时混凝土最密实,抗压强度最高;火山渣粗骨料与火山砂细骨料体积比为7∶6时,即砂率为46%时,火山渣轻骨料混凝土具有最佳的工作性与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水灰比、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和龄期为变量,配制预拌C40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研究其力学性能。研究发现:预拌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破坏形态与普通混凝土较为相似;水灰比一定时,伴随再生粗骨料替代率的增加,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会逐渐减低;再生粗骨料替代率一定时,伴随水灰比的降低,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会逐渐提高;龄期较小时,伴随再生粗骨料替代率的增加,立方体抗压强度会先升高后降低;当龄期增大后,伴随再生粗骨料替代率的增加,立方体抗压强度会逐渐降低;力学能最优配合比为水灰比为0.36、再生粗骨料替代率为30%,其配合比下的强度能够达到C40混凝土强度要求;同时,现行规范强度比计算式不适用于预拌再生骨料混凝土,经数据分析后提出相应的计算式,适用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影响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选取目标孔隙率、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粗骨料用量、水用量、粗骨料平均粒径、粗骨料比表面积、粗骨料堆积孔隙率及浆骨比作为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指标,分别建立了BP多层前馈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GA-BP).收集国内外文献中146组植生型多孔混凝土试验数据,以其中116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并采用其余30组数据作为试验样本与BP、G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线性回归方程抗压强度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P、GA-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精度与离散性更优,且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结果更接近于样本试验值,更能够准确地预测多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Mini-Mason法制备了一种高粗骨料体积分数的骨料嵌锁良好的正混凝土.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填充砂浆的流动性,能有效提升混凝土中粗骨料的体积分数至52%,并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传质性能和界面过渡区的结构,优化浆体与粗骨料的黏结状态,大幅度降低胶凝材料的用量.试验证明了Mini-Mason工艺的可行性,并为3D打印正混凝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4.
采用再生粗骨料对C40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设计,并测试了新拌混凝土的性能和28天立方体抗压强度。结果表明,C40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浆体体积介于0.352~0.414m3/m3、砂率为50%左右时,对应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坍落度扩展度范围分别为233~245mm和567~612mm,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均较好。C40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介于38.3~46.2MPa,满足C40混凝土强度要求,表明采用再生粗骨料可以配制出工作性能良好、强度符合要求的C40自密实再生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球模型包裹法设计透水混凝土配合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以球作为粗骨料颗粒的计算模型,测算单位体积粗骨料总表面积,再与裹浆厚度、水灰比和粗骨料堆积密度四个参数确定配合比.试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骨料粒径越大,水泥浆包裹越薄.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越大,强度越小,耐酸性能越差.通过材料的内部孔隙结构分析其性能变化规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2016,(10)
基于7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净浆裹石法拌制再生混凝土,研究不同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及矿物掺合料品种与掺量对再生混凝土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干缩应变比同条件下普通混凝土大40%左右,随着矿物掺合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干缩应变先减小后增大,单掺粉煤灰效果比复掺粉煤灰与矿渣效果更好,其最优掺量为40%,此时可使再生混凝土干缩应变低于普通混凝土。随着再生细骨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干缩应变增大,在单掺粉煤灰40%情况下,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在70%以内时,其干燥收缩可低于普通混凝土。在分析试验结果基础上,拟合出适用于再生混凝土干燥收缩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7.
改善低胶材聚羧酸混凝土工作性能是推广聚羧酸盐减水剂在民用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方法。从粗骨料孔隙率、细骨料孔隙率、细度模数及浆体用量等方面研究了低胶材聚羧酸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低胶材聚羧酸混凝土中,粗骨料孔隙率高于46%时,混凝土工作状态较差;细骨料中掺入特细砂或降低细度模数均有利于改善低胶材聚羧酸混凝土工作性能,主要在于其能有效降低粗细骨料混合后的孔隙率;建立了骨料性能与浆体用量间的定量关系,其具有快速确定现场材料下胶凝材料最佳用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预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给出混凝土名义水灰比和骨料平均浆体厚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与混凝土名义水灰比、骨料平均浆体厚度、粉煤灰与胶凝材料用量比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该研究成果可减少混凝土试配次数,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并为高体积稳定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进一步探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水泥浆体黏度、粗集料体积和振捣频率对混凝土抗离析特性的影响,首先对不同水泥用量和水胶比下净浆和砂浆的塑性黏度进行了研究;其次研究了不同体积的粗集料在不同振捣频率(0、20、50Hz)下,在不同塑性黏度的净浆和砂浆中的平均下沉速率;最后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了水胶比、水泥用量和振捣频率和对粗集料平均下沉速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水泥用量变化对新拌水泥净浆和砂浆的塑性黏度影响较小,水胶比变化对水泥净浆和砂浆的塑性黏度影响显著,随着水胶比的增加,水泥砂浆的塑性黏度逐渐减小;同一塑性黏度下,集料体积越大和振捣频率,平均下沉速率越大;通过灰色关联计算表明影响粗集料的平均下沉速率因素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振动频率、水胶比、水泥用量。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目前混凝土市场需求,提出了全面控制混凝土质量与配合比的理论—波全元混凝土理论。改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更加合理快捷。提出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通过确定粗骨料、细骨料以及浆体三者的体积,推导出单颗粒的净距及粗、细骨料总体平均粒径的关系,获得粗细骨料的形状及在混凝土中的状态分布,获得基于波全元混凝土理论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